明朝才子解缙急中生智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解缙生平故事

大明才子解缙

解缙是中国明朝时期有名的大才子,被称为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他博学多才,不只是在政治上曾经官至内阁首辅,在文学上更是成就斐然,曾经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留下的诗文书法也是当世一流。

解缙的画像

解缙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聪明过人,五岁能诵七岁能文,12岁的时候就已经通读四书五经,在1388年的时候解缙中了进士,之后没多久就被封为翰林学士,之后解缙上书请求简明法律,并献上《太平十策》因此受到了朱元璋的信任,但是因为个性比较刚正,指责朝中大臣贪污受贿,玩忽职守,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指责,朱元璋也认为他还不够成熟,所以把他下放让他好好反省一下。

后来朱元璋病逝,朱允炆登基,解缙再次受到奸臣的攻击,被贬地方。直到董伦受到朱允炆信任之后,在他的大力推荐之下,解缙才得以重新回到京城,后来在内阁组成的时候被任命为首辅,可见这个大明才子确实是有常人所不及的地方。后来在朱棣击败朱允炆登上皇位之后,解缙再度进入内阁工作,被任命主编《永乐大典》,这部著作总共由两千多人耗时五年才得以完工,然而在完工的庆典上,解缙这个总指挥却没有出现,此时的他已经被贬到了广西。

当时太子之争比较激烈,作为当时的文渊阁首辅解缙自然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罗列了几点缘由支持皇长子朱高炽,虽然让朱棣下定决心立朱高炽为太子,但是也让朱高煦和他的支持者们恨上了他,后来在一干人等的弹劾诬陷之下被贬官,后来更是惨遭毒手死在了一片冰天雪地之中。

解缙的诗

明朝才子解缙急中生智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解缙生平故事

解缙是明朝初期有名的文人,他才学出众,对于后世有着很大的影响,在他死后,关于他的很多故事和他的诗词都要广为流传,数百年都传唱不休,虽然解缙一生中最杰出的贡献是指导编著了《永乐大典》但是他的诗词也非常出色,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

解缙的书法

这里小编简单的为大家介绍其中的一两首,《赴广西别甥彭云路》这首诗是解缙因为受到朱高煦和他的支持者的弹劾被贬前往广西之前创作的,在那之前是解缙一生中最辉煌的一段时间,他被任命为内阁的首辅,虽然官职不高,但是其实地位很高而且深受朱棣信任,但是因为在太子之事上直言不讳,让朱棣感到不爽,所以在他被弹劾的时候将之贬谪,这也是解缙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从一个中央大官去到地方可想解缙当时的心情。本诗的最后两句“相聚六年如梦过,不如昨夜一更长”更是将这种复杂悲伤的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桑》这首诗是解缙歌颂勤勤恳恳的采桑女,诗中解缙提到“万木从中苦最多”说明了采桑制丝的辛苦,但是这么辛辛苦苦的工作又是为了谁呢,最后得到好处的人又是谁呢,最后不过是让那群权贵达人日日笙歌罢了。这首诗和白居易的那首《感发落》的为谁辛苦为谁甜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是既歌颂了辛苦的劳动阶层,也讽刺了那些个贪图享乐的权贵们,揭露了黑暗的现实,展现了当时的社会景象。

解缙的故事

解缙是大明年间有名的才子,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只是经过了47年,但是却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其中他主持编写的《永乐大典》更是堪称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除了这些功绩之外,解缙还有很多精彩的小故事流传后世。

《大明才子解缙》中的解缙

据说在永乐年间,朱棣曾经得到一把象牙扇子,非常喜欢,但是觉得扇面只有画没有诗缺了点什么,解缙作为当时著名的才子,书法非常出色,朱棣就让他题诗一首,解缙看扇面上的画和王之涣的那首《凉州词》非常相合,于是提笔就把那首诗给写上去了,谁知道在写的时候一不小心少写了一个“间”字,一开始还没人注意到,但是后来却被他的政敌给注意到了,于是他的政敌说:“解缙恃才傲物,少写一个间字,不把您看在眼里。”朱棣也生气了,要治解缙的罪,但是解缙却说:“臣并非刻意戏弄,只是未曾说明,臣只是不曾照搬全诗,而是另作了一首小令。”于是解缙将之读成了一首精彩的小令,群臣都感叹他的才华。

解缙一生事迹颇多,就连他死后也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据说当时解缙被纪纲谋害惨死于雪地之中,朱棣听说此事以后,还非常伤心,急忙前往看望。看着解缙的遗体,朱棣想到往日君臣和谐的时候,不禁泪流不止,看到当时解缙虽死,但是右手却依旧紧紧握拳,朱棣心生好奇就亲手掰开了他的右手,念出了解缙写的字“解缙死在诏狱里,埋在紫金山。”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朱棣也不好改口,就只好将之厚葬。

解缙怎么读

解缙是明朝时期的官员,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很小的时候就因聪明才智被人称作神童。解缙的姓氏非常的特殊,很多人会读成解放的解,他的名字也不是很常见的字。那么解缙怎么读呢,很多人都不认识,其实解的读音同谢,缙同晋。

解缙画像

读错别人的名字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尤其是这些同音字,一个不好读错就容易造成笑话。解缙这个人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因为实在太聪明了,七岁的时候自己就可以写词作赋,十岁的时候已经可以过目不忘。洪武二十年的时候十八岁的解缙参加了乡试名列榜首,洪武二十一年的时候就中了进士。但是解缙这个人就和他的名字差不多,高傲与不羁。

解缙中了进士之后就入朝为官,因为他的才学非常出众,所以朱元璋甚是器重他。他对解缙说他们二人之间名义上是君臣的关系可是实际上是父子的关系,解缙应该对他知无不言,言无不细。于是第二天解缙就上奏了《太平十策》,对于政治政策以及法律上提出了很多的建议,朱元璋读了之后,觉得解缙是真的有才华,从而更加的欣赏他。但是解缙这人情商实在不高,得罪了很多朝中大臣,大臣们经常联名上奏他。于是朱元璋觉得解缙这个人实在有点冲动且为人处世不够成熟,于是让他回去好好的闭门思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7451/768480746883.html

更多阅读

解缙故事(上万言书) 上皇帝万言书

二 上万言书洪武二十一年(1388)对解缙来说真是喜事连绵,这年会考,解家“一门三进士”:解缙、解缙的哥哥解纶、解缙的妹夫黄金华三人同科考取进士。这年解缙才19岁。江西吉水解家一门三进士的消息轰动了整个南京城。朱元璋知道后,也引以为

明朝三大才子解缙 杨慎 徐文长 一代才子解缙

纵观整个明史,英雄好汉辈出,人才多如牛毛,为何我只提三大才子呢?事实证明此三人实至名归,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们就是;编修《永乐大典》的明朝第一才子解缙,屹立三朝不倒的名臣杨廷和的儿子,正德六年的状元杨慎,嘉靖年间协助胡宗宪平定沿海寇

明代大学土解缙的故事 解缙对联故事大全

奇才留逸事 古今传美名历史上的解缙,字大绅,又字缙绅,号春雨,又号喜易,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出生在育水鉴湖(今江西省吉水县文峰镇)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他是洪武进士,官至翰林学士,5岁应口成诵,7岁能文,有“神童”之称,在历史上是个在诗文和书法

明朝大才子解缙之死 大明才子解缙

明朝大才子解缙之死凉月轻风伟人毛泽东引用过他的名联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主席在延安干部会上作报告,题目是《改造我们的学习》,在这篇报告中,伟人引用了一条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流传了500

声明:《明朝才子解缙急中生智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解缙生平故事》为网友几多癖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