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衍为何离开秦国 秦国宰相公孙衍简介 公孙衍为什么叫犀首

  公孙衍原是秦国宰相,深得秦惠王的信任和器重,帮助秦国攻魏,并收复河西,但是由于公孙衍没有经受诱惑被魏王收买,之后张仪将公孙衍排挤出了秦国,无奈只能转而投向魏国,但是不久又呆不下去只能投靠韩国,其一生仕途就这样兜兜转转,最终因为官场勾心斗角而死。

  秦国宰相公孙衍简介

  公孙衍又被人称之为犀首,出生年月不详,生于陕西华阴,是个地道的陕西人,所处时代是战国时期,其主要工作是做一个纵横家,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外交官,公孙衍的政治主张是合纵抗秦国,公孙衍本人也是合纵派的先驱。公孙衍自工作以来,先后在秦韩魏这三个国家工作过。

  公元前333年,公孙衍来到了秦国,那时候秦惠王执政,公孙衍在朝中担任秦国最高官职,手握军政大权。之后公孙衍离开秦国来到了魏国,在魏国公孙衍遇见了同行陈轸,陈轸献计策于公孙衍,赢得了魏王的信任,把魏国的相爷拉下了台,不仅如此还赢得了燕王赵王的信任和赏识,此后公孙衍就当上了三国之相,手握军权,有着很大的权利。

  说到公孙衍就不得不说到张仪,这两人是死对头,公孙衍政治主张是合纵,而张仪的政治主张是连横。公元前318年,公孙衍合纵成功,联盟其他5国攻击秦国,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从公孙衍的角度上他已经成功了,因为他已经将他的政治主张合纵发挥了作用。

《大秦帝国》公孙衍剧照

  公孙衍在任职秦国宰相期间,助秦破魏,拿下了河西这个重要的战略地位。此后公孙衍被魏王收买,心已经靠向魏国了给秦惠王出了一招误国之策,那时候张仪出现一招制胜,让秦惠王如梦初醒。此后,公孙衍在秦国无立足之地只能前往了魏国,在魏国担任将军一职。魏国此时已经不行了,所以公孙衍就开始了他的合纵大计,但是都没有成功,最终只能前往韩国当相国,但是结局都是合纵没有成功最终死在勾心斗角中。

  公孙衍为什么叫犀首

  犀首主要是形容犀牛角,这是一种非常珍贵且难得的东西,一层意思是说明公孙衍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公孙衍不仅具战略眼光更是运筹帷幄,一张巧嘴走遍天下,其合纵之际最终没有成功,但是却也没有失败一说。另外一层意思是公孙衍曾经干过一个职务就是以犀首相称的,所以就以这个职位来称呼公孙衍,犀首就是这样而来的。

  扩展阅读:

  公孙衍是连横还是合纵?

  答:公孙衍是合纵,而且还是其倡始着,有人会提出苏秦,关于张仪苏秦公孙衍这三个人的关系很容易让人混淆,张仪苏秦这两个人很是有名,但是实际上这两人并没有什么关系,两人差了一代,张仪死了以后苏秦才开始展露头角,所以这两人一生都没有过交集。而和张仪有过交集的就是公孙衍,那么张仪是连横的代表人物, 那么与之同时代抗衡的合纵代表就是公孙衍了,史书中就是这么记载的。

  关于秦国宰相公孙衍简介,公孙衍为什么叫犀首我们已经介绍完毕了,公孙衍是一个有才有能有德的人物,合纵攻秦让5个国家联盟攻秦,更能体现公孙衍的能力和魄力,其人就如犀首一样珍贵难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公孙衍为何离开秦国 秦国宰相公孙衍简介 公孙衍为什么叫犀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8251/327673698276.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公子虔与公孙贾 秦国公子虔

原文地址:公子虔与公孙贾作者:杰瑞公子虔即嬴虔,战国时人。秦孝公太子驷之傅。孝公用商鞅变法,他因纵太子犯法而受劓刑。孝公卒,太子立,是为秦惠文王。他诬告商鞅欲反,秦遂杀商鞅,灭其家。

从公孙衍五国伐秦战败试论外交的重要性作者:朱骥

从公孙衍五国伐秦战败试论外交的重要性作者:朱骥现在面对国际纠纷、领土纠纷,中国有两种截然不同相互对立的论调。而且这两种论调在我看来都是极端错误,于国于民有害无利的。一种论调叫唯武器论。一种论调叫唯战争论。战争最浅显的

江东猛虎孙坚为何死于无名小卒之手 穿越海贼王之无名小卒

江东猛虎孙坚为何死于无名小卒之手孙坚是一个英雄,他 自少年领兵以来,多立战功。斩华雄、伐董卓,以致让董卓对之非常惊惧,董卓叹道:关东军败数矣,皆畏孤,无能为也。惟孙坚小戆,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可见在董卓的心目中,孙坚是一个颇

合纵是苏秦还是公孙衍 公孙衍 公孙衍-人物平生,公孙衍-合纵策略

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阴晋(陕西省华阴市东)人,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诸国合纵抗秦。公孙衍和张仪同期,于秦国为官,是张仪的连横策略的主要对手。公孙衍于秦惠文王五年(公元前333年)在秦,为大良造,后居魏。《史记》有公孙衍传,系附

声明:《公孙衍为何离开秦国 秦国宰相公孙衍简介 公孙衍为什么叫犀首》为网友不靠谱先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