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的意境 田园的诗境

田园诗的意境 田园的诗境
田园的诗境熊育群《 人民日报 》( 2013年02月12日   08 版)

  《时光里独行》:刘鸿伏著;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人生并非像人们渲染的那样,总是向往和追寻着未来,人一旦走出青少年时期,更多的是想回到过去,尤其对于远离乡土的游子,终生怀念的都是故乡。这是我读刘鸿伏的散文集《时光里独行》时忽然想到的。生命的诗情画意几乎都来自回忆。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定是一个念旧的人。一个不念旧的人,很难说有一颗爱心。

  板桥、院落、鸟巢、月色、炊烟、田垄、油菜花……这是一些最平凡的事物,但是在从乡村出来的作者眼里,却都蒙上了一层温情、一层诗意。那里面有着人生最悠远的乡愁。

  刘鸿伏的散文抒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意境,如他把一座板桥与中国的诗词绘画、田园情结、人生哲学结合在一起,写成了一种生命的召唤(《板桥上的乡愁》)。他写鸟,写了一种悠游自由的心灵,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精神,一种超脱红尘的境界。他把鸟放在篷船、芦蒿、浅渚的某片岩石上写(《鸟的心情》),放在岁月一样空旷的蓝天写(《青空里的鸟声》),放在寒冷冬季里某栋高楼的窗口写(《寒鸟》),写成中国画一样的意境,却是他现实生活里的另一种图画。他把乡愁写成《父亲》、《南方的院落》、《怀念一条狗》;他更把乡愁像刀一样写进历史的时空、纸上的故乡(《平原上的巢》、《人间序数》、《在流云中安睡》),到了《石骨》,他写的便是一种文化精神了。

  当有的作者在贩卖知识,大讲人生的道理,或者只是叙述一段经历和故事时,刘鸿伏却与这些流行的写作区隔开了,他把写作当成了生命的一种延续,文章仿佛有了呼吸,有了人的灵魂。

  中国文化追求天人合一,这种追求让历代文人创造出了许多意境深远的经典作品,让人类的心灵得到极大的安抚与提升。散文的高下也在于境界的高下。中华文明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所取的诗意化追求,让人与自然达成了最富审美性的和谐。这种文化上的追求,让艺术在表现自然世界时自然地寻求诗意的表达。这是散文的正宗,主旨是讲审美的,是人与世界诗意的相遇。刘鸿伏的文字里就透着这样的追求与旨趣,他自觉地走了一条东方艺术的追寻之路。他从乡愁出发,超越于乡愁,写出了人生、生命、自然、文化、精神……进入天人合一之境。他从传统出发,却洋溢着现代精神,解读并释放着现代人的情感。

  读《时光里独行》,我读到了一个作家在自己的生活与旅行中重叠着的人生,他仿佛是两个人或者多个人上路,过去与现在交织着,传统与现代交织着,恒定不变与变迁不居交织着……书中的人事于是有了纵横而辽阔的时空感,时间的尘埃下岁月的苍凉显现,像远处的雪峰呈现于蓝天之下,作家把自己的一生甚至是千年文化覆盖到了眼前的一草一木之上,一切都在变形扭曲,却托出了一个颤栗的心灵镜像。这是文化的真实、艺术的真实、生命的真实、精神的真实。“人和车只是一种符号,在浑融的平原和浑融的静默中,一如某卷哲学书的一个标点和眉批。”刘鸿伏正是在这样伟大的文化传统背景下行走,以文字的方式,走出了一个作家独特的感悟之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8951/834544984353.html

更多阅读

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 庾信简介

浅议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河南省汤阴县白营乡南陈王学校王淑芬内容摘要: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把田园生活的题材带进诗歌中,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表现领域,使田园诗在唐宋以来成为诗歌重要描写内容。他的田园诗具有恬淡自然、

浅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初稿 陶渊明山水田园诗

浅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撰写人:殷芳  导师:段晓华一、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把自己的田园生活写入诗歌,并真切写出躬耕之甘苦,表现出浓烈的田园情结的诗人,为中国诗歌开辟了又一个全新的天地。  陶

比较王维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意境 王维和孟浩然合称

摘要:王维和孟浩然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重要领袖和代表,他们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谢灵运山水诗的传统,并融会了两家的特点,独树一帜。王维的风格是以诗入画、融入禅意,有宁静之美,而孟浩然则是自然平淡、贴近生活,大有朴实之风。本文在前

浅谈范成大田园诗的成就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目录目录………………………………………………………………………………………………1摘要与关键词……………………………………………………………………………………2一、创作背景……………………………………………………

声明:《田园诗的意境 田园的诗境》为网友訷仕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