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学分:3学分
学 时 数:50学时
适用专业:
开课系部:经济管理系
2、课程教学目的及课程任务
《经济学》是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入门课,学生学习这门课程要实现三个主要目的:领会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培养对现实世界经济行为与经济现象的观察能力,训练经济学直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尽快步入经济学之门,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相关经济学分析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经济应用问题中的能力,使其具有运用现代经济学原理、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和经济分析的能力。
二、课程说明
《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学科下属各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的学说,系统地分析了各种经济现象形成的原因和变化的特点,提出了解决各种经济问题的经济政策与方法,课程内容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
三、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一、教学要求
理解:经济学的概念、内容,研究方法;了解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熟悉:稀缺性、选择性、和资源配置的含义以及这三个概念和经济学的关系; 掌握:机会成本,经济学解决的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
二、教学内容
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解决的基本问题;经济制度的选择;经济学的发展及
其主要内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重点:经济学解决的基本问题
难点: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的区别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教学要求
理解:需求、供给、需求表、供给表和需求曲线,供给需求及需求函数、供给函数;需求、供给价格弹性的五种类型
熟悉: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均衡价格的形成;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掌握:需求定律,供给定律;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方法,供给价格弹性的计算方法,弹性理论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函数与需求定律;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函数与供给规律;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均衡价格理论;需求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弹性理论的应用
重点:需求函数与需求定律;供给函数与供给定律;需求弹性;供给弹性 难点:需求与需求量的变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教学要求
理解: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分析方法
熟悉:边际效用和总效用之间的区别
掌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化原则;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预算线
二、教学内容
效用、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化原则;需求曲线的推导;消费者剩余;序数效用;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预算线;替代效应;收入 1
效应
重点: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预算线;消费者均衡
难点: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教学课时:4课时
第四章 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
一、教学要求
理解:总产量、边际产量、平均产量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熟悉: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的不同;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不同;
掌握:可变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生产要素的最适合组合和规模经济;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的关系;短期中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生产和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长期生产函数;等产量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最优要素组合;生产的规模报酬;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短期成本分析;长期成本分析;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成本、收益与利润;利润最大化原则
重点: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短期成本分析;长期成本分析; 难点: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最优要素组合的条件
教学课时:6课时
第五章 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
一、教学要求
理解: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四种市场结构的特征;
熟悉:差别定价;如何得到市场供给曲线
掌握:不同厂商的市场均衡条件以及厂商的目标选择
二、教学内容
市场与市场结构;市场结构的划分;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需求曲线、收益曲线、短期均衡、供给曲线、长期均衡;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需求曲线、收益 2
曲线、短期均衡、供给曲线、长期均衡;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需求曲线、收益曲线、短期均衡、供给曲线、长期均衡;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需求曲线、收益曲线、短期均衡、供给曲线、长期均衡;
重点:市场结构类型划分的标准
难点:不同厂商的市场均衡条件与厂商的目标选择
教学课时:2课时
第六章 生产要素分配
一、教学要求
理解:掌握:生产要素供给和需求分析;工资、利率、地租、利润理论 熟悉: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理解: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
二、教学内容
生产要素释义;生产要素的需求;生产要素的供给;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工资理论;利息理论;地租理论;利润理论;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
重点:生产要素供给和需求分析
难点:工资、利率、地租、利润理论
教学课时:4课时
第八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一、教学要求
掌握:市场失灵的原因;外部影响及其分类;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熟悉:垄断的危害
理解: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措施;科斯定理;
二、教学内容
帕累托最优与市场失灵;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信息不对称
重点:市场失灵的原因;外部影响及其分类
难点: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市场失灵的对策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九章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
一、教学要求
3
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
熟悉:国内收入各个总量之间的关系
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二、教学内容
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支出法;收入法;生产法;两部门经济的恒等式;三部门经济的恒等式;四部门经济的恒等式;名义GDP和实际GDP ; GDP的局限性
重点: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难点:国内收入各总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课时:6课时
第十章 产品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一、教学要求
掌握: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联系;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调整过程

熟悉:IS曲线和LM曲线的推导方法
理解:IS曲线,LM曲线
二、教学内容
投资的影响因素;资本边际效率准则;投资需求曲线;投资需求函数;IS曲线及其推导;投资曲线移动对IS曲线的影响;储蓄曲线移动对IS曲线的影响;关于IS曲线的要点; IS曲线是保持商品市场均衡的所有利率与收入水平的组合;IS斜率为负,当利率提高时,投资降低,相应的均衡收入水平也会下降;乘数越小、或投资对利率的反应敏感性越低,那么IS曲线越陡峭。
重点: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调整过程
难点: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4课时
第十一章 总需求—总供给
一、教学要求
掌握: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含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推导过程;
4
熟悉: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的影响因素
理解:运用AD-AS模型对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进行分析
二、教学内容
总需求曲线的含义;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根据IS-LM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总供给曲线的含义;总供给曲线的经济含义;总需求曲线移动对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的影响(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移动对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的影响 (非凯恩斯主义)
重点: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推导过程
难点: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的影响因素
教学课时:2课时
第十二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