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公主墓 契丹公主墓重见天日了为何却不见彼岸花?

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曾有一个民族叫契丹,它在我国历史上却来去成谜,在辽亡后就神秘消失,只留下众说纷纭。在内蒙古博物院的仓库里,考古队员们却见到了一件藏着该民族文化密码的黄金面具。在1986年之前,这件黄金面具安静地在一位契丹公主的脸上覆盖上千年。这位封号为“陈国公主”、18岁就逝世的契丹女子究竟是谁?她去世后为什么要戴着面具沉睡?为何她的墓会被称为“契丹文化奇迹”?

借此机会对这件稀世珍宝零距离观察。只见它呈半浮雕形,呈现出一个面庞丰润、上额舒展的年轻女性面容,嘴角、眼睛透着一股平静、祥和的气息,充分展示着逝者的华贵气质。它的主人究竟是谁?文博专家告诉记者,她就是杨家将故事中赫赫有名的辽国萧太后的孙女——陈国公主耶律氏。

“这个面具是照着陈国公主的真人面容,用薄金片捶击成形的,仔细看还能看出少女丰润的脸庞特征。”现场点交的文物专家告诉记者。记者还注意到这个面具周边有33个穿孔,专家解释说,这件黄金面具其实是与类似汉族“金缕玉衣”的契丹皇家殓衣“银丝网络”连接在一起的,这33个孔就是用细银丝沿着穿孔将其与头部网络连缀起来。

契丹公主墓 契丹公主墓重见天日了为何却不见彼岸花?

“契丹人的传统中素有灵魂不死的信念,用金面具、银丝网络来罩住逝者,是契丹人相信形不散则神不离。”内蒙古考古研究所盖之庸介绍,这种契丹风俗,可能是受到佛教或萨满教的影响,同时也与中原汉墓中的“金缕玉衣”相似,反映契丹人的生死观。

“黄金面具曾被视作是中亚及欧洲独有的文明之物,此前被发现的公元前14世纪希腊迈锡尼国王黄金面具,曾震动世界。”文博专家介绍,“但是在这位陈国公主的墓中,这样的黄金面具就有两件。除了这件覆盖在公主脸上的,还有一件覆盖在旁边的驸马脸上。”

站在陈国公主金面具面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古埃及图塔哈蒙墓的金面具、玛雅人的玉石面具、印第安人的金面具。这些金贵的面具上,都似乎带着某种神秘的文化密码,期待后人解开。

以上是用户分享关于契丹公主墓重见天日了为何却不见彼岸花?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0351/450291763285.html

更多阅读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影评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SlumdogMillionaire》(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部献给孟买的影片,一部关于梦想的电影”,导演是英国名导DannyBoyle,是风靡全球的《Trainspotting》(猜火车)导演。在我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并不知道是他执导的,但在序幕拉开之后我却带着“谁是这

战国史学习笔记之“魏惠王死”

魏惠王死,葬有日矣。天大雨雪,至于牛目,坏城郭,且为栈道而葬。群臣多谏太子者,曰:“雪甚如此而丧行,民必甚病之。官费又恐不给,请驰期更日。”太子曰:“为人子,而以民劳与官费用之故,而不行先生之丧,不义也。子勿复言。”群臣皆不敢言,而以告犀首

写生蛱蝶图 赵昌写生蛱蝶图

写生蛱蝶图写生蛱蝶图(高仿复制品) 北宋.赵昌绘 纸本 设色 27.7cm*103cm 写生蛱蝶图(局部) 画卷上无作者款印。尾纸处有元代赵岩题诗,明代董其昌题跋及清代乾隆帝御题诗一首。钤宋贾似道“魏国公印”、“秋壑”、“台州房务抵当库记

永安月刊:重见海派读本

《永安月刊》的创刊之日,正是上海处于所谓的“孤岛”时期。它创刊于1939年3月,终刊于1949年5月。十年时间长河,主编一以贯之,这在当年上海滩上的各类“海派”杂志中,是绝无仅有的。         撰稿·陆幸生(高级记者)      似

港股权证网 港股回稳 权证重见资金流入

    作者:麦格里证券(亚洲)有限公司 陈其志   次贷危机加深,踏入9月中旬,环球股市沽压骤然增加。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宣布破产保护,再加上全球最大保险机构──美国国际集团(AIG)濒临清盘,均令市场担心环球金融市场前景。    

声明:《契丹公主墓 契丹公主墓重见天日了为何却不见彼岸花?》为网友高傲的存在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