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是怎样的体验?
想必很多父母都会害怕孩子不听话难教育,很多家长就想知道有什么方法能让孩子听话呢?
大多数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可以更听话,因为“听话的孩子可以让自己活得更轻松”。但遗憾的是,很多孩子都希望让自己的父母多锻炼锻炼。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有的孩子就是不听话呢?
▎1.要求没有得到满足
当父母的“给予”成为了一种习惯,那么孩子的“索求”也就成为了寻常。很多家长在童年时期留下了缺憾,就决心不让孩子再重复自己的经历,于是尽己所能地为满足孩子的愿望,多么正能量!

然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旦需求被不断地满足,就会形成一个舒适区。处在心理舒适区的孩子会安于现状,并且将父母的给予视为理所当然的结果。
一旦新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孩子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这种落差会转化为对父母的不理解,从而不再听从父母的意见,通过唱反调获得心理平衡。
▎2.孩子产生了习惯性依赖
孩子不具备完全的生活能力,必然需要家人的支持才能成长。但如果孩子对家人产生了习惯性的依赖,那么成长将会成为一件很难遥远的事情。
通常说来,假如父母都在工作,和父母生活的孩子就不会形成习惯性依赖。假如孩子是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祖辈往往愿意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疼爱的孙辈身上,所以更可能养成习惯性依赖。
举个简单的例子,被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往往吃饭的时候需要人喂,如果不喂,宁愿饿肚子也不吃饭。
▎3.父母经常言行不一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词童叟无欺。父母作为孩子的“模仿对象”,如果自己不能完成某些任务,而要求孩子做到的时候,孩子往往会选择拒绝执行。
所谓不听话,不就是因为拒绝父母的指令吗?而且更令父母感到生气的是,假如父母批评孩子,孩子往往会怼一句:“你们也是这样,有什么资格来说我呢?”
▎4.孩子对事情本身毫无兴趣
孩子拒绝听话,有可能是因为父母的要求让他感到无趣,所以不想做一些没意思的事情。
所以有时候不听话,并不能归结到孩子的品质问题,与“不关心父母”并无任何关系。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不仅对事情无兴趣,更希望通过不听话而让父母关注自己。
究竟要不要“听话”?
“听话”的孩子自然招喜欢,那么“不听话”就一定是要改正过来的坏行为吗?
事实上,所谓的“不听话”正是孩子的个人意识的觉醒,不听话说明孩子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处理模式。
相反地,假如孩子始终听父母的话,对自己的想法从来不敢坚持,那么孩子将来很可能成为一个没有个人主见的人,这恐怕也不是家长愿意看到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孩子生活环境信息泛滥,心智的启蒙时间提前了。若父母还是以“听话”为标准要求孩子,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不是一件好事。
在当前的社会竞争环境中,没有人可以依靠自己的父母过上衣食无忧、实现自我价值的生活,也没有人甘愿随波逐流,所以“不听话”的孩子更可能成为21世纪需要的人才。
当然,就像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听话”孩子一样,也不能将“不听话”推到另一个极端的位置。“听话”体现在懂礼貌上而不是凡是都听父母的话,而“不听话”则体现在思维活跃,不按常规出牌上,而不是叛逆固执。
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珍宝,无论是温顺乖巧的“听话”孩子,还是思维活跃的“不听话”孩子,都是独立个性的存在,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只要因材施教,让孩子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将成为未来一颗璀璨的明珠。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宝妈知道的事儿|微信公众号:dxbCEO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