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富春江两岸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村落集镇,吸引了各地设计师、艺术家和商人来此改造老宅,或在此常住,在这些偏僻村落进行商业开发,或者发起乌托邦似的理想。外来者的举动可以视为对当下急遽推进的城市化进程的一种反思,也是一股时代的“逆流”。
在王澍看来,未来的乡村,其实是一种“隐形城市化”的状态,有生态的环境,有传统的历史,有现代化的生活。
THE DESIGNER
王澍,著名建筑设计师,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2012年2月27日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个中国人。
—富阳—
文村农居
富阳洞桥镇的文村,作为浙江省住建厅和中国美院推出的省级“美丽宜居村庄”试点项目,是王澍主持设计的第一片农居群落。从2012 年开始,王澍和同是建筑师的妻子陆文宇一趟趟地奔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用灰、黄、白的三色基调,以夯土墙、抹泥墙、杭灰石墙、斩假石的外立面设计,呈现他理想中的美丽宜居乡村。
改造一个村落称不上“化”,一定要三四个,并能连成一片,坐两站村际公交车,转一个山湾就能到另一个村庄了,这隐含着一种密度和自然同时并存的新型城市结构,正是他要找的“种子”。
建筑师王澍说,自己正在挑战建筑界最难的领域:农居房。当然,“最难”两个字是王澍自己加的。他在富阳洞桥镇文村设计建造的24幢农居房,从规划到落地,整整花了3年。
新农居依溪而建,外墙抹泥用的是本村的黄黏土,工艺也是当地老祖宗的夯土技术,只不过黄黏土经过了水洗、粉碎、筛选,并运到中国美院的实验室里进行了化学配方,夯出来的墙非常坚韧、光滑且透气。

民居大部分采用杭灰石外墙、盖老瓦片,都是就地取材。这也是王澍作品的最大特点。他曾说:“因地制宜不仅仅要和村里的传统文化因素结合起来,还应当尽可能地就地取材。”
他一直倡导村居建设要“自然地建造”,用合适的材料和办法,来实现节能保温、循环利用等现代生活的理念。民居房屋建好是敞开式的,所有隔断都用这样的木幕墙来完成。与古民居保持风格统一,复古而简洁,延续传统又不失现代感。
—富阳—
文村
从2010年开始,王澍就对浙江全省的传统村落做了一个为期4年的调研,可以说情况很严峻。光是在富阳,两百多个村子,如果以半旧半新、文脉可续为标准,其中仅剩二十多个村子还有点希望。
当然这个数据不是绝对的,或许还有意外的惊喜隐藏在哪个山沟沟里。文村就是王澍调研中的一个惊喜。
摄影 Johan Sellén 编辑 口口
DECORATIONMORE
有吃有喝有闲,这才是真正的外婆家!
??猴年富春江新发现
??年富春江新发现,去最美山居体验诗意生活!
苏州,古城新忆!
ELLE DECO X Louis Vuitton 发现中国·设计之旅
本文为《ELLE DECORATION 家居廊》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