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指体温异常升高,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证。婴幼儿时期一天体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正常腋温为36—37℃。一般来说发热是机体较强能力的一种表现,发热本身可以增强机体内吞噬细胞的活动及肝脏的解毒功能。另一方面发热可给人体带来不适和危险,如头痛、无力、烦躁、哭闹、纳差等,严重发热可因大量出汗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中医上,将小儿发热分为四个证型:

1、外感发热
表现:发热,头痛,怕冷无汗,鼻塞流涕,苔薄白,指纹鲜红为风寒;发热,微寒出,口干,咽痛,鼻流黄涕,苔薄黄,指纹红紫为风热。
处方: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清天河水,清肺经。风寒者加推三关、揉二扇门、拿风池、推天柱骨;风热者多清天河水,加推脊、揉大椎、揉曲池、揉外关、揉合谷。
2、肺胃实热
表现:面红,高热,气促,不思饮食,便秘烦躁,渴而引饮,舌红苔燥,指纹深紫。
处方:清肺经、清胃经、清大肠、揉天枢、清天河水、退六腑、揉板门、运内八卦。
3、阴虚内热
表现:午后发热,手足心热,形瘦,盗汗,食欲减退,脉细数,舌红苔剥,指纹淡紫。
处方:补脾经、补肺经、揉马上、清天河水、推涌泉、揉足三里、运内劳宫。
4、气虚发热
表现:劳累后发热,低热,语声低微,懒言乏力,动则自汗,食欲不振,形体消瘦或食后即泻,舌质淡,苔薄白,指纹色淡。
处方:补脾经、补肺经、运内八卦 、摩腹、分手阴阳、揉脾俞、揉肺 俞、清天河水、捏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