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华侨日报》 作者日本华侨
一个多月的暑假飞快地过去,新的学期又开始了。
今天早晨一大早,我家小学生早早起床,漱口洗脸吃饭,又自己跑去家附近的“罗森”便利店买了二片白色的抹布---这是学校的规定:每学期开学每个孩子要携带抹布一片,在每天课后打扫卫生时使用。准备好抹布,再整理好暑假作业以及这个暑假的一份“自由研究”,小朋友便和同学们一起,兴冲冲地去学校报到了。
日本孩子参加入学典礼中国有所不同。在日本,孩子们的“入学典礼”被称为“入学式”。另外,日本孩子参加“入学式”的时间与中国不一样。中国孩子是在每年初秋9月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入学,而日本孩子则是在每年4月樱花飘舞的春日里入学。
4月对于日本人而言,似乎是个有些特别的月份。每年的这一个月,是所有的日本家庭最为忙碌的时候,这个月,工作的大人在忙于调换工作,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们开始步入新的岗位,而孩子们则由妈妈领着参加属于自己的幼儿园入园式,或是学校的入学式。日本无论在各种场所都时时刻刻必须讲究、礼仪、文明、品味。
1.这是2003年四月,我家小学生二岁还差一个月开始上幼儿园时,参加“幼儿园入园式”时的照片。和第一次走出家庭,进入“人生的第一个社会---幼儿园”的所有孩子一样,我家二岁的小朋友表现出她极度的胆怯和不安,只要妈妈离开了她的视线范围,就会泪流不止地大哭起来。
2.孩子的成长总在眨眼之间。五年之后同样樱花盛开的四月,经历过幼儿园里“小小社交圈”的磨练,我家快满七岁的小朋友,终于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六、七岁的孩子,不再像二、三岁的幼儿一般,见不到妈妈就心生惶恐。想到从此要背上书包去上学,认识许多新朋友,小朋友心头充满喜悦。
3.第一次坐在学校教室里自己的座位上,和同学们一起等着五、六年级的哥哥姐姐们来牵手,引领一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们进入“入学式”会场。
4.入学式一般都在学校的体育馆或大礼堂内举行。入学式的基本流程:
(1):新生入场:由高年级的孩子牵着一年级孩子的手,列队入场;
(2):新生点名:按班级顺序,由各班级老师大声喊出自己班级学生们的名字,被点到名字的孩子举手大声说“嗨~”(日本小学的低年级,每个班最多26-30个孩子,26个孩子全又由一位老师负责,教班级所有孩子的语文,数学,绘画,音乐,书法,手工,体育道德等所有课程)
(3)由所在城市或地区的市长(或议员)致辞,祝福新生入学;
(4)校长致辞;
(5)学生代表领着新生们一起宣誓,表示遵循学校一切规则;
(6)高唱校歌;
(7)对面式:在学校大礼堂举行的入学仪式结束之后,新生跟随老师一起回到教室。同时“尾随”至教室的,当然还有一起参加孩子入学式的父母们。在教室里,家长和老师第一次见面,彼此鞠躬行礼,表示“今后请多多关照。”
5.无论是幼儿园孩子的入园式,还是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甚至大学毕业生们的就职仪式,从大人到孩子,都要求必须身着正装出席。因此,若在四月初来日本旅游,可以在街头看到许多身穿套装、胸襟前别着胸花的日本妈妈们,和同样身穿小礼服的孩子们。日本学生的校服都是礼服装,男孩个个绅士般,女孩个个公主般着装。
因此,每年春季四月孩子们入园和入学的季节,是日本商人们“严重”瞄准的大好商机,做生意瞄准的就是女人和孩子。在这一点上,会赚钱的日本人,也表现得毫不逊色。
对于许多新手妈妈而言,孩子入园或入学,该准备什么,该注意什么,全然心中没谱。于是日本的许多出版社、杂志等,会和商家联手,推出各类版本的“入学大全”“入园宝典”。告诉年轻父母们,该如何为孩子准备入学用品、入学式应该如何着装,梳各种发型等等,十分详尽。
6.日本入学杂志上介绍的各类入学式亲子装。
7.
8.男孩子的入学式服装通常是短西裤+小西装上衣+领结或领带
9.女孩子入学式的小礼服,就更加令人眼花缭乱到赞叹不已了。
10.这是我家小朋友入学式时的服装,穿上之后果然不一样。感觉小朋友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
11.日本孩子上小学,除了要准备入学式的礼服,以及各类学习用具、学习桌椅等,还需要挑选一样最最重要的东西---书包。
1880日本明治时代著名政治家、明治时期的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在祝贺当时还是皇太子的大正天皇入学的时候,赠送“兰恩多虽努”(高级皮质)皮背包作为入学礼品,有伊藤博文带头,演变到现在,日本小学生入学,都理所当然地、必然如此地“人手一包”---日本所有的孩子从小学第一天开始,都使用“兰恩多虽努”,就连学校存放书包的柜子,也是根据“兰恩多虽努”的尺寸而制定的。
12.日本小男孩所使用的兰恩多虽努书包一般为黑色,小女孩使用红色。但后来有人批评说孩子们的“兰恩多虽努”,怎么颜色如此单一?于是摆放在“兰恩多虽努”销售柜台的颜色种类开始丰富起来。然后黑色和红色这二种颜色最耐脏也最经典,依旧是大部分父母亲为孩子购置书包时的首选。
“兰恩多虽努”的前身,既然是陆军官兵在徒步军训时所使用的,因此非常耐磨和结实。孩子们从一年级入学,一直到六年级小学毕业,都使用同一个“兰恩多虽努”书包,而且大部分“兰恩多虽努”的厂家,都会提供长达六年的保证书。因为要一直使用六年,对于“兰恩多虽努”的品质要求也就很高,也因此,“兰恩多虽努”的价格自然不菲,6万日元--9万日元(折合人民币5100元-7544元)是普通常见的价格,更贵的超过15万日元(折合人民币12573元)以上。
最后,记录一段我家小学生在参加入学式的时候,校长在为新生致词之后的一段讲话。期待这段讲话能对所有家有小学生的年轻父母们有所启迪和帮助:
校长说:各位亲爱的同学,今天开始你们是小学生了,我有一件事想拜托你们,我想拜托每一位同学,从今天开始,自己的事都由自己动手做。
还有各位爸爸妈妈,我也想拜托你们三件事:
第一:要等待----要用爱心与耐心等待你的孩子独立完成他们自己的事。我们不是天生就能手脚麻利雷厉风行的,当孩子动作慢的时候,请耐心等待,请用最温暖的目光注视他们,每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都是在温暖的注视中成长起来的。
第二:要聆听----当你的孩子想和你说话时,无论你多么忙,请放下你忙活的工作或家务,蹲下身来,细细地聆听你的孩子想对你说的话。请不要拒绝孩子想要诉说的请求。与孩子之间的良好交流,就是在这样的点滴之间建立起来的。
第三:要询问----每天要制造家庭谈话时间,要主动询问孩子在学校在外面的活动,心情和感受,让孩子感受到被关爱,建立信赖的亲子关系。
日本孩子的金钱教育:日本妈妈这样给孩子零花钱
在今年元旦的前夕,小朋友小学一年级惠子放学回家后问妈妈:
“妈妈,什么时候开始惠子 也可以有自己的零花钱呢?”
“噢!惠子想要有自己的零花钱了吗?”妈妈问:“为什么突然想到要零花钱了呢?”
“因为班上的许多同学们,都开始从家里拿到零花钱了。”惠子回答说:“所以,我就想是不是我也可以拥有自己的零花钱了。”
“当然可以。”妈妈回答惠子说:“如果惠子认为自己是应该拿零花钱的时候了,那么就可以拿到零花钱。”
妈妈的回答令惠子很开心: “那么,妈妈,我该怎样得到零花钱呢?”
“这样吧”妈妈说:“惠子可以自己起草,制定几条如何拿到零花钱的规定,规定写好了惠子拿给爸爸妈妈看,爸爸妈妈看过后,若还有新的建议就添加进去,若没有异议的话,爸爸妈妈就分别在惠子制定的零花钱规定上签字同意,然后按规定上的要求,付给惠子零花钱。”
“好啊!”惠子十分兴奋地接受了妈妈的这个想法,扭头飞奔上楼去了自己的房间,过了没多久,惠子拿了个很小的纸片儿下楼来递给妈妈看。
那张只有巴掌大的小纸片上,写着惠子自己制定的“零花钱规定”:
关于惠子的零花钱:
(从1月1日开始)
1:妈妈要求惠子帮忙做家务时,惠子每次可以得到10日元;
2:惠子主动帮妈妈做家务时,惠子每次可以得到100日元;
注意:上面所说的1和2,不包括惠子平时该做的事情在内。
爸爸签字: 妈妈签字: 惠子签字:
(惠子平时在家该做的事情主要有:早晨起床后自己叠被子、去门外的邮箱拿报纸、早晚在家吃饭时负责摆放餐具、饭后收拾餐具、整理自己的书包、整理自己的房间、晚上睡觉前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每个周末自己动手刷洗在学校使用的白布鞋。等等)
妈妈觉得惠子自己制定的这个“零花钱规定”很好,简单扼要,于是就在“妈妈签字”处写上:“OK!妈妈”。
等到晚上爸爸下班回家,惠子又将“零花钱规定”的小纸片拿给爸爸看,爸爸看完,也签了个字:“OK!爸爸”。
看到爸爸妈妈都签了字,惠子也高高兴兴地在小纸片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于是,按照惠子那张小纸片规定上的开始日期,从今年元旦,也就是2010年1月1日开始,惠子开始按规定“赚取”自己的零花钱了。她自己准备了一个专用的小本本,画上格子自己记帐。惠子的零花钱记帐本是这么画格子的:
时间
自己主动做的事
(100日元)
妈妈要求做的事
(10日元)
妈妈盖章
惠子盖章

合计
妈妈和惠子商定:不管是惠子主动做的事,还是妈妈要求做的事,每做完一件,惠子就要马上记录下来,然后妈妈和惠子都在当天盖章表示以确认。到每月的最后一天,惠子自己为当月所赚取的零花钱做个合计,妈妈根据惠子的合计总额,在每月月底支付当月的零花钱。
现在惠子每月的零花钱基本在200日元-300日元之间浮动,最高的一次为350日元。
-----------------------------------------------------
日本妈妈们给孩子零花钱的金额和方法,都很不一样。而且,几乎所有的妈妈们,都对“孩子的零花钱”问题尤其关心。女儿惠子所在学校的家庭教育委员会,在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还特意为妈妈们开办了“关于孩子的零花钱”的家教讲座,邀请儿童教育专家来给妈妈们上课。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看看关注教育的先辈日本妈妈,是如何给孩子零花钱的。
日本的“先辈教育妈妈”这样给孩子零花钱:
50出头的市濑是一位资深的经济记者,还同时是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的母亲。因为职业关系,市濑对孩子的金钱意识培养特别注重,在孩子们才刚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就开始给孩子们零花钱让孩子们学习如何支配。
市濑每月一号召集二个孩子一起召开家庭会议,家庭会议上,孩子们必须出示前一个月零花钱的使用明细,并做必要说明。同时,孩子们还必须在家庭会议上提交这个月想购买的物品的清单和预算表,市濑根据孩子们前月零花钱使用情况,以及本月购物预算,来当场决定孩子们本月零花钱的金额。
到孩子们上中学的时候,市濑给孩子们的零花钱不再是清一色的日元,而是美元和欧元等其他国家的货币。市濑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增强孩子们的经济意识。因为自己的零花钱变成了外国钱,孩子们要用钱就得先进行货币兑换,这样一来,孩子们不自觉地开始关注银行的汇率变动。有一次,市濑照例召集孩子们开家庭会议的时候,孩子们对她说:“这个月日元在上涨,这月的零花钱希能不能给日元呢?”
到二个孩子开始上高中的时候,市濑不再是按月给孩子们零花钱,而开始采取“年薪制”的方法。市濑说: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养成有规划的金钱支配习惯。
现在,二个孩子已经都是大学生了,市濑让二个孩子各自选择自己希望能够就职的公司,教孩子们如何购买这家公司的股票,以帮助孩子们进行股票投资的方法,来付给孩子们零花钱。市濑认为这么做可以一举两得:不但培养了孩子们的经济头脑,还为孩子们大学毕业后去这家公司应聘时,预先埋伏下良好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