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经腧穴 足太阳膀胱经本经腧穴之至阴 | 穴位常识


本经腧穴


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 、秩边 、合阳、 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


至 阴

出《灵枢·本输》。


穴名释义

至,极也。阴,寒也,水也。至阴名意指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体表。本穴物质为来自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它位于人体的最下部,是人体寒湿水气到达的极寒之地,故名至阴。


主 治

功能:正胎催产,理气活血,清头明目。

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经腧穴 足太阳膀胱经本经腧穴之至阴 | 穴位常识

主治:头痛,目痛,鼻塞,鼻衄,胎位不正,难产。


取穴方法

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取穴: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足小趾外侧,距趾甲角0.1寸处取穴。



穴位配伍

配太冲、百会治头痛。


日常保健

艾灸治疗胎位不正的最佳时机为第30至34周。艾灸至阴穴,孕妇自觉胎动较前增加,艾灸后,胎动次数会增加,此时辅以膝胸卧位,即孕妇排空膀胱,松解裤带,跪在床上,两小腿平放于床上,稍分开,大腿和床面垂直,胸贴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头转向一侧,两臂屈肘,手放于头的一侧,每天2次,每次15分钟。此法利用孕妇臀部抬高,使胎臀退出骨盆,借助胎儿重心改变,可使胎位纠正。艾灸配合膝胸卧位4-5次大多数可纠正胎位,且简便安全,很受孕妇欢迎。


云少编辑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1651/17855774900.html

更多阅读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图文详解 人体膀胱经穴位图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图文详解)  睛明穴(起穴内眼角)  攒竹穴  眉冲穴  曲差穴  五处穴  络却穴  玉枕穴  天柱穴  大杼穴(骨之会)  风门穴  肺俞穴  厥阴俞  心俞穴  督俞穴  膈俞穴(血之会)  肝俞穴  胆

声明:《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经腧穴 足太阳膀胱经本经腧穴之至阴 | 穴位常识》为网友时光瘦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