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行间 将意义植入字里行间

将意义植入字里行间

浙江 蔡朝阳

    恕我无知,看纪录片《盗火者》时,才发现“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被广为引用的名言,是雅斯贝尔斯说的。当时听着主题歌,沉吟良久。

人届中年,中午揽镜自照,竟发现长出了一根白发,很长很长的一根,在梳子上翻飞。这个时候很容易想到“年华老去,光阴虚度”这样的句子,如果不小心,就沉入又一次的感慨里。感慨无用,再一次感慨,年华仍在感慨里虚度。幸好我们有理性。

教师的职业之所以经常被喻为红烛、春蚕,大致就是因为这样,在常人看来,无非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单调劳动中,损耗了自己的生命。而对红烛与春蚕的歌颂,也无非俗滥的舍己为人之道德高标。所以我一直不喜欢这样的比喻,若教育生命徒然只是损耗,于自身有何意义?

雅斯贝尔斯的名句,以《盗火者》主题歌的形式吟唱出来,打动我的地方在于,恰恰呼应了我私下的笨拙想法:其实,教师生涯也可以不悲情,可以有诗意。诗意其实是一种力量,正如美是自由的象征,诗意带给我们勇气与爱的传递。“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在云淡风轻的诗意境界之后,你其实可以感受到沉潜厚重的动能。云,是有质感的,兴云布雨,而教育因之称为“春风化雨”。积雨云是有质量的,推动无数的另一朵云,因此油然沛然。这里有一个力,一个第一推动力,这个力来自生命的深处,因而绵长厚重。

在教师这个群体里,默默无闻,终其一生者多矣。我时常想起那些在体制内从年轻到年迈的教育个体。就像无数被我们视而不见的个体那样,我们看见自己的白发,而看不见别人的白发。这些被我们熟视无睹,终于消逝不见的个体,在广袤无垠的原野中,在鳞次栉比的城市里,汇入人流之中,每一个都是我们自己的身影。那些困境,那些挣扎,那些突围,那些坚守……你不能说这就是徒然耗损的生命。无论困兽犹斗的个体,还是折戟沉沙的个体,还是凤凰涅槃获得新生的个体,在追求自身价值的途中,对教育的追问,便是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这时,我想到了马小平。其实我并不喜欢“寻找活着的马小平”这一说法。无数寻常的姓名背后,都是特立独行的个体,我们怎可用一个名字,来作为全称判断呢?个体之所以有意义,便在于这不可摭拾不可复制的生命经历。然而马小平诠释了向死而生的奇迹。这有限的教育生命,仅仅是属于自己的,但在这有限之中,你尽可无限逼近那个所谓的永恒。马小平老师的意义,即在最平凡朴素的中学教师生涯里,将自己变成了油然升腾的云,一朵垂天之云,而其推动力,一经发动,便不再断绝。

              

字里行间 将意义植入字里行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2151/777212877879.html

更多阅读

如何将页面的字变大? 如何将页面字体变大

请你注意:我特意将下面的字设置成小号字,有二种方法:1、有个简单快捷的方法:就是按住CTRL键, 然后滚动鼠标滚轮,就可以放缩网页字的大小了.2、在网页浏览器中选择“工具”菜单,选择“Internet 选项”,点击下方“辅助功能”,在“不使用网页中

字里藏医说魂魄 徐文兵 字里藏医

什么是魂,什么是魄徐文兵《字里藏医》"魂魄"是道家和中医的基本概念,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人们常说的成语有"失魂落魄"、"魂飞魄散"、"三魂七魄"、"勾魂摄魄"、"神魂颠倒"、"魂不附体"、"借尸还魂"、"惊心动

《字里藏医》自序 字里藏医 pdf

去年我在《中国医药报》开设了《咬文嚼字学中医》专栏,写了将近五十篇解释中医词汇的文章,今年我把这些文章修改、增添、翻译、润色整理,定名为《字里藏医》交由立品图书结集出版,预计在10月出版发行。这也是我的《中医启蒙》系列丛书的

声明:《字里行间 将意义植入字里行间》为网友你的包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