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焚膏继晷出处是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那么焚膏继晷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就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焚膏继晷是什么意思?
中文发音:fén gāo jì guǐ。
成语解释:点起灯烛;接替日光照明。(焚:烧;点燃;膏:油脂;指灯油;继:接续;晷:日影;日光。)形容夜以继日地发愤读书或勤奋学习。
成语造句:相传文人目多眚,归咎读书,焚膏继晷,以致损明。(清 张潮《虞初新志 三侬赘人广自序》)
成语辨析:~与“夜以继日”有别:~多用在读书学习或室内案头工作、活动。~多用于书面;比较典雅;“夜以继日”比较通俗。
成语使用:连动式;作谓语、状语、分句;含褒义
发音技巧:晷,不能读作“jiù”。
书写技巧:膏,不能写作“燸”。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近义词:夜以继日、通宵达旦
反义词: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英语翻译:burn a candle to prolong the day
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膏,油脂之属,指灯烛。晷,日光。后以“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工作等。宋,周密 《齐东野语·讥不肖子》:“所谓焚膏继晷者,非为身计,正为门户计。” 元,吴莱《陈彦理昨以汉石经见遗今承寄诗索石鼓文答以此作》诗:“先生博学抱圣经,焚膏继晷目耽玩。”《光明日报》1977.1.9:“﹝ 周总理﹞日理万机,焚膏继晷。”
焚膏继晷造句:
1、在求学生涯中,他最难忘大学时,焚膏继晷的勤读不懈。
2、他在退休后,比在职时更努力,每天奋力钻研,几至焚膏继晷的地步,所以不断地有研究成果问世。
3、相传文人目多眚,归咎读书,焚膏继晷,以致损明。
4、现在你焚膏继晷地写研究计划,而不是去做研究。
5、要成为一个学者,就必须发愤忘食,焚膏继晷,埋首读书研究,才会有所成就。
6、为了赶上生产的进度,全体同仁不得不焚膏继晷地努力工作。
7、深夜,他焚膏继晷地凝听灌音机,播放的声音固然不会是波兰语可也不像苏格兰话。
8、为了应付即将来临的期末考,他一改平日的懒散,焚膏继晷地用功。
9、他的成功因素不在于天赋条件,而是那股焚膏继晷、孜孜不倦的向学精神。

作者韩愈简介:
韩愈(768~824) 字退之,号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朝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邓州一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又将他与杜甫并提,有“杜诗韩文”之称。
韩愈教育思想:
韩愈的政治思想和世界观比较复杂。他政治上提倡仁政,反对官吏对人民的搜括,要求朝廷宽免赋税徭役,表现了他关心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是他政治思想中的进步的一面。他热烈地提倡儒家正统思想,这是和他的政治思想适应的。但他也宣扬了儒家学说中的封建伦理观念,维护封建制度,(aIhUaU.COm)这当然也是错误的。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古人超越历史,具有我们当今的思想。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韩愈的思想还有矛盾的一面,他努力维护“道统”,但往往又不自觉地破坏了“道统”。他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了“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具有现实性和战斗性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他的散文成就是有杰出的、十分重大的影响的。
《进学解》简介:
韩愈《进学解》,旧说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是年韩愈四十六岁,在长安任国子学博士,教授生徒。进学,意谓勉励生徒刻苦学习,求取进步。解,解说,分析。全文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故名《进学解》;实际上是感叹不遇、自抒愤懑之作。
关于焚膏继晷是什么意思以上就是今日爱装网的小编为各位读者精心整理的全部文章内容,谢谢各位读者的关注。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