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的境界美(下)
何火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三、诗词感情的境界再一点我们还可以谈一谈从他的感情的境界,因为诗它是蕴涵感情的,除了形象除了思想以外,它还必须有感情。
这里也可以谈首词,就是1935年2月写的叫做《忆秦娥·娄山关》,这个大家可能也比较熟悉的。这首词写的什么呢?就是在1935年1月份在遵义会议上,因为在长征途中反复实践证明的毛主席的军事路线是正确的,他能够把长征引向胜利,所以在1935年1月份遵义会议上中委就换了领导,由毛主席指挥红军长征了。1935年1月份开始毛主席才真正成为党和军队的领袖。但是遵义会议不久,2月份,当时长征路上斗争也是很激烈的,国民党前堵后追,天上飞机轰炸,搞得非常厉害。那么在离开遵义的时候又经历了几次战斗,这几次战斗,毛主席本来想带着红军继续迂回往前进,结果又遇到了国民党的堵截,又不得不返回来,返回来走到娄山关那里,攻克不了了。娄山关是一个很险峻的一个关。当时红军战士经过激烈的战斗,第二次把娄山关夺下来了,然后又回到了遵义。所以毛主席写这首词呢,《忆秦娥·娄山关》是写的那次战斗。
这词写得非常精妙,很短一首词。“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它是西风猛烈地在吹着,天上的雁子在叫着,早上还有霜,那个月光照在地上,“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因为在战斗之中,在那么的气候环境之下,那个马蹄声音很碎,说明这个马跑得快、跑得急,所以它的声音很碎。“喇叭声咽”那个冲锋号吹号嘛,指挥红军行动嘛。“西风烈”那个喇叭声断断续续的,像人在哽咽似的,非常形象。用这个“碎”字形容马蹄声,用这个“咽”形容那个冲锋号声,可以说写得非常形象。“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最后这两句表达的感情那种美,你细细体会它,你越体会越觉得有味。“苍山如海”因为遵义附近连绵都是山,他用这个海来形容山为什么呢?那个海浪就是一个一个地翻滚,就像山峰那样。所以他的山也是像海浪一样。所以说“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就是落山的太阳,太阳像什么呢?洒在地上像血,像人的血似的。他妙就妙在把残阳和血连在一起。刚才讲了战场上的血是残酷战斗的一个象征。战斗它很野蛮的,是你死我活的,遍地鲜血。这个血怎么跟残阳,跟落山的太阳那么美呢?夕阳是很美的,那个血怎么美起来了?它怎么像残阳似的。这个意境就是刚才说的“战地黄花分外香”那个意境,因为这个血是战士攻打娄山关留下的鲜血,是为革命取得胜利而留下的鲜血,是为红军长征最后取得胜利而流下的鲜血,所以他是美的。它像夕阳一样美,他就把残酷升华为美了。古代人写战场都是血淋淋的,没有人把战场上的血写成是美的,而且像夕阳那么美。这是毛主席独一份。这表现出他这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袖人物他这种独特的感情,这种感情不是跟他们一起生死战斗的人是很难理解的,这就是说他这个境界美是通过他的形象、通过他的思想、通过他的感情所表现出来的。

我不知道我这样讲,同志们能不能够接受。如果说这还抽象了一点的话,还不妨更具体一点他这个境界,那就做点比较。诗这个东西本来是不能比较的,因为每首诗它不同于别人,也不同于自己以前的诗,每一首诗都是独特的。不然它就不作为诗。模仿别人或者模仿自己都不是真正的问作品,诗它是独特的。但是也有可比较的一面。诗也不是都可以比较,它的有可比的一面,也有不可比的一面。
四、毛泽东诗词境界的比较(一)毛泽东与陆游境界比较比如说这个诗里面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的理想或者追求,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世界它的精神的高低是可以比的。这样我们不妨举三个例子来看一看。第一个我们来古代的诗人,宋朝一个很伟大的诗人陆游,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陆游这个诗人他在某些方面和毛主席近似,他也打仗也写诗。可陆游的遭遇并不好,当时主要是金军侵占了中国,陆游是积极主张抗金的,他如果不抗金中国就会灭亡,老百姓就要遭殃。可是他这个主张被朝廷的小人所攻击。那些小人们跟皇帝讲,不能打,不能跟金人打,打不过人家。这些人就怕打,因为他有既得利益,那些官僚是有既得利益的,他怕打破了他的坛坛罐罐啊。可是不打金人,进犯了到中国来,老百姓就遭殃了。这些人并不站在老百姓的利益考虑问题,他是站立在自己的利益考虑问题。所以他的思想和陆游是相反的。结果昏庸的皇帝还听信了小人的谗言,不采纳陆游的意见,不抗金了。所以导致宋军大败,就在这个情况下,陆游的心里非常的痛苦,旧的历史重演了,跟楚淮王一样。他的正确主张得不到皇帝的认可,他个人的主张得不到认可是小事,关键是国家要遭殃,人民遭殃,关键在这。所以陆游这个时候填了一首词,很有名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陆游这首词写的非常妙。可能有的同志比较熟悉,也有的可能不太熟悉。
我们这里可以把它温习一下。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写“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是什么意思。从字面上不难看懂,但是真正把陆游这首词语所寄托他的心情,他的感情,把它悟透是不容易的,他讲驿外断桥的边上,驿是古代有驿站,不像我们现在有邮局,它的信息是通过驿站来传达的。一般离开京城十里设一个房子,那么朝廷有什么命令,有什么布告来传达的,骑着马腾腾跑到哪儿去,那个站又接着再用马再往下传,十里十里地往前传,那叫做驿站。驿站的特点就是很偏远,最近的也就是离京城十里。陆游诗里它这个梅花是开在驿外,还不在驿站上,在驿站的外面一个桥上,这个桥还不是一个完整的桥,是一个断桥,在那儿。它开在那个驿外的断桥的边上,这个梅花倒霉不倒霉,开得太不是个地方了,这是从地点上进,这个梅花开的地点,所以“寂寞开无主”,没有主人啊。这还不算,看时间吧,“已是黄昏独自愁”。所以这朵梅花现在已经是黄昏的时候了你个人在那里发愁啊。这从时间讲的是黄昏的时候,黄昏是百鸟归巢人回家的时候,梅花回哪儿去,也只能桥边上,所以它“已是黄昏独自愁”。这还不算,“更著名风和雨”,还风吹雨打来欺负它。这个梅花是不是倒霉透了。从开的地点、开的时间,和当时的气候环境哪点不是在摧残它了,这朵梅花太可怜了。
正是这么朵梅花,陆游因这么朵梅花才引起了它的感叹。他说梅花,我还是替你骄傲,“无意苦争春”,你没有意思去苦苦地争春天,春天百花齐放,我也放一放。“一任群芳妒”我就让你百花来妒嫉我吧。“零落成泥碾作尘”,你不是风吹雨打吗?你无非把花边打到地下去吗?没关系“零落成泥”做成泥巴。成泥巴不算还有人在上面踏,马、人在上面,车轮在上面压,“零落成泥”把它“碾成尘”了,他光是泥,成了尘更细了。“零落成泥碾作尘”粉身碎骨了。我这朵梅花就碾成这样了。“只有香如故”,我成了泥成了尘还是香的。表达了陆游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和心情?既描写了这朵梅花它的凄凉寓意,又描述这朵梅花那种孤芳自赏,孤芳自洁,保持它那种人品、保持它那种心情它的不改变。
我们看不出来吗?这朵梅花就是陆游,他就写自己。所以陆游笔下这朵梅花就是陆游,诗人陆游就是这朵梅花。这就是上乘之作,整个一首词里面没有一个梅,你找不到一个梅字。他整首词都是写梅花,这首词没诗人,这朵梅花就是诗人。什么叫诗,什么叫好诗,这就是好诗。古代写梅花的诗很多的。词、诗、以梅花为题材的、歌颂梅花的作品非常多。但是陆游这首诗写得特别好。所以毛主席很喜欢它。毛主席也是个诗人、大家,他真能看出这个作品的好坏来。那么多论梅花的诗词作品,为什么他单独喜欢这首呢?说明这首确实写的好。好在我刚才说,梅花完全人格化了,诗人完全外化为一朵梅花了。他的艺术品位非常高。感情非常真挚。一点装腔作势作没有,一点无病呻吟都没有。
毛主席很喜欢这首词,可是他并不是喜欢陆游这个词里面的境界。所以1961年,他也写了一首词,也叫《卜算子·咏梅》,在标题下写了一句话,“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这句话很有意思。他很喜欢陆游这首《咏梅》词,我反其意而用之。但我的意思和他相反,反在哪里。我们可以看一看这首诗。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1961年什么时候,就是我们国家困难时期。59年开始,60年61年,非常困难的时候。国外反华势力包围中国,美帝、苏修、台湾蒋介石都在叫嚣要打中国,苏联修正主义拼命逼债,这个债主要是朝鲜战争借了它的钱。修正主义嘛,它哪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加上中国国内的自然灾害,天灾人祸。所以当时是非常困难。作为一个党和国家的领袖人物,毛泽东同志面对这么一个形势,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他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他是什么样的境界。他也要表现出来,跟陆游当时要表现它的心态是一样的。他觉得这个《咏梅》最能表现他这个时候的心态了。所以他也写了一首《咏梅》词语。
他的词显然是受陆游那个词的影响,受陆游那个词的启发,感慨他才写出来的。所以他说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他是读了那个词以后写的。他不会一遍读,他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了。他写词是这么写的。
这个词大家比较熟悉了。他开头就不是“驿外断桥边”了。他开始是“风雨送春归”,他说大风大雨麻烦春天送回来了,“飞雪迎春到”,正是冬春交接的时候,天上的飞雪把春天迎回来了。不管你风雨也好,和风雪也好都和春有关系。是风雨把它迎回来了,是飞雪把它送回来了。这个春天一点不寂寞,气势很大,很有气势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他笔下也有梅花出现了。是悬崖百丈冰上看见了一朵梅花,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气势,不是“驿外断桥边”。开在悬崖百丈冰上的开了一朵梅花。 “犹有花枝俏”在这么一个情况下,还有个花在这里开着,很美丽。跟陆游一样,他写这个梅花的目的也是抒发自己的感情。“俏也不争春”这朵梅花这么美丽,它并不争春,它是不争春,不是“无意苦争春”它是“俏也不争春”,它开着干嘛?“只把春来报”我开这是告诉大地上的百花,春天快来了你们该开快开吧,它这是报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最值得体会的就是最后这两句。这朵梅花报着春了,百花知道春天快来了,百花盛开了,漫山遍野都是花了这是山花烂漫的时候。但在那个时候那个梅花在哪里?你找不到它了,“她在丛中笑了”。它在百花丛中偷偷地笑。高兴了。它来到人世没有别的目的,就是为了报春,报春是什么意思呢。解放了,人民解放了就是春天了,人民的春天了。人民解放以后,他无所求,他只有高兴。不要人民报答他什么,甚至不要人民看到他。彻底地牺牲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死,死得其所的那种精神,这是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精神,就这种境界。所以我说,毛泽东他在《卜算子·咏梅》里所表现出它的精神境界,联系到他的一生,联系到他的行为,我们就会理解得更深刻一些。
(二)毛泽东、柳亚子诗词境界比较如果是说陆游是个古人,离我们很远,宋朝的诗人我们不好理解,那么来个近一点的人再比比看,是不是我们感受的更具体一点。近一点的人柳亚子,柳亚子这个人是孙中山一代的人,是和孙中山一起搞同盟会的。这个人是个诗人,是个南社的一个领军人物,现代的一个著名诗人,他也是毛主席的好诗友,但他是毛主席的长辈,他跟孙中山一辈。柳亚子很有意思,因为他是毛主席的老朋友,我就不讲他和毛主席的之间的交往了,那故事很多的、很丰富、很生动的,毛主席和柳亚子之间有很多故事。
解放初期1949年,当时柳亚子在香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主席发电报叫他回到北京来,共商国事。柳亚子跟很多著名人士回到北京参加政协会议。可是回来之后,他感觉有一事实不太如意,比如接待的时候,住的地方都不是如意,加上当时委员开会有的事没有按照他的意愿办,所以他心里不痛快,他就给毛主席写了一首诗《感事呈毛主席》。这是1949年,那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没成立,3月28号,这首诗里面有两句,最后两句,前面就写了一些牢骚话了。后来说“安得南征弛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他的意思是现在不是南方还没有解放吗?这个柳亚子是吴江县人,他说等到南方解放了以后,“安得南征弛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我应该学那个东汉时候那个隐士严光,我回老家去隐居。新中国成立了,老不容易把你请到北京来,你干吗要提出要等到你的家乡解放我就回去当隐士,他当时心里有气。毛主席读了这首诗以后,毛主席4月29日和了他一首。也是七律,《七律·和柳亚子》和了他一首,这首诗七律写得非常感人。开始他回忆了他和柳亚子之间的友情,他说“饮茶粤海未能忘”这就牵扯到历史了,就是1925年前后,毛主席到广州去参加国民党代表大会,见到过柳亚子。柳亚子在那儿见到他,他们还在一起品茶了。“索句渝州叶正黄”这是1945年毛主席到重庆和蒋介石谈判的时候,柳亚子向他要诗,毛主席把他的《沁园春·雪》给他了。然后吴祖光把它在《重庆晚报》上发表出来,最后轰动山城,蒋介石非要压倒毛泽东,结果没有一首诗能够压得下。所以毛泽东就成了一个名诗人了。“三十一年还旧国”没想到31年过去了,我又回到北京来了,旧国就是北京。他是1918年初隆冬到的北京。所以这时候他说现在过了31年过去了,我又回到北京来了,“芦花时节读华章”正好春天芦花的时候,我又读到你的作品你的诗。这是叙说他们的友情及下面这两句话很有意思。“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他意思是什么呢?老先生你别牢骚太盛,他说这个伤身体的,“风物长宜放眼量”世界上的万世万物你要放开眼界去看,别看那眼前一时一事,这两句诗非常好。我自己也感觉到有时心里不痛快的时候,或者遇到挫折的时候,就想一想这句话。心里就开阔多了。有时候我的朋友来信,也是一纸怨气,也很难受地我也很少写太多的话就把毛主席的话写给他“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真的是有作用的。你想到这里心里就开阔多了,不会被眼前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一时的挫折弄得自己不知所以了,从长远看没有过不去的事情。但是毛主席在这里的意思是不是我们一般人能够理解的。他的意思是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这个时候各方面的条件比较差,不要受点委屈,受点挫折就难受,新中国成立刚刚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啊,今后的日子还很长,我们还要建立一个繁荣强盛的国家,还要让人民的生活幸福起来,我们还要建立一个美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我们的目标很远大,不能说眼前的这些小的不痛快弄得自己身心健康受影响。
这就反映出一个领袖人物,他和一个民主革命者柳亚子的境界上是有差别的。他看问题的角度高度是不一样的,胸怀和气度是不一样的,他境界就不一样了。柳亚子站在民主革命者的立场上,觉得革命胜利了就应该享受,毛泽东不是的。我们进北京是赶考的,我们不能学李自成,不能推翻了个皇帝再来一个皇帝,不能打倒资本家地主又变成新的资本家地主出来了,那还革命干吗呢?那就不要革命了。无产阶级革命它就彻底地消灭剥削和压迫,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国家就富强。而且不仅是中国嘛,所以他这个理想,他这个追求,他这个目标非常远大的,所以不是一个资本主义革命者所能理解的。所以柳亚子接到这首诗以后很受感动,连着写了三首诗给毛主席,表示自己愿意在北京怎么怎么样。那说明这个朋友被他的诗歌感染了,觉得毛主席讲的是有道理的。体了一个民主革命者的胸怀和境界。这是柳亚子这个民主主义者是跟孙中山同辈的人,毛主席的长辈,这还远一点。
(三)毛泽东和郭沫若境界比较再举一个例子郭沫若,这个大家比较熟悉,郭沫若毛主席是同时代的人,都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郭沫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战士,而且他们两个诗风也比较接近,都是浪漫主义的。他们都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无产阶级革命家,那么有区别没有?也有区别。从他们的诗词中也可以体现出来。比如说,1961年这是刚才写《卜算子·咏梅》困难时期,当时形势很不好,所以国内也有很多消极情绪出来,当时中央就让浙江绍剧团到北京演了场剧,绍剧叫做《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那故事人们都知道,相信孙悟空那个精神,不要被妖魔所迷惑,所以到1961年10月份浙江省的绍剧团在北京演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毛主席郭沫若都去看了。看了以后郭沫若很激动写了一首诗给毛主席,他们俩也是诗友。郭沫若的诗里面他就发表了他对唐僧的牢骚和不满。郭沫若看了这个戏之后觉得唐僧太可恶了,孙悟空劝他别上那个白骨精的当了,他一次两次三次地上,上当不说,回过头来还念紧箍咒,让孙悟空痛得在地上滚。最后差一点让白骨精抓住洞里吃了,他还不知道悔改。所以郭沫若对唐僧非常气氛,我当时没看这个绍剧,我看这个电影,我也是觉得这个老家伙该死,还不如把你吃了算了,很跟郭沫若相同的感情,但是我读了毛主席的这诗以后,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也得到了提高了。
郭沫若是这样写的“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这个跟我的想法一样。毛主席很快就和了一首诗给郭沫若。叫做《七律·和郭沫若同志》是1961年11月17号写的,毛主席怎么写,他说“一从大地起风雷”风雷是指革命,只要大地上搞革命,“便有精生白骨堆”就一定有白骨精出来,这是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角度看问题,他不是就事论事的。重要的是下面这句“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唐僧是很愚昧、无知、容易受骗,还可以教育,他不过就是愚昧嘛,那个白骨精才是敌人呢。因为白骨精造成的灾害,他是受害的,他被欺骗的,你怎么要千刀唐僧肉干什么,你应该千刀当剐白骨精的肉还是可以的,这就混淆了敌友。这就反映出毛泽东的胸怀和郭沫若是不一样的,因为在毛泽东看来,如果连唐僧这样的一个受蒙蔽愚昧的我们都团结教育不了,我们怎么解放全人类?唐僧这样一个人物我们都要杀了他,我们怎么解放人类?可见两个人站的高度是不一样。毛泽东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不是感情用事的,他是从党的、国家的、革命的长远的发展方向来看问题,而不是一时一事的看问题。
要争取教育大多数人,这是毛主席一贯的思想。那郭沫若是一个诗人,他感情来了,对唐僧恨是可以理解的。但也反映出胸怀气度和毛主席还是有差别的。再举个例子,就是1963年的1月1号,《光明日报》发了郭沫若一首词,叫做《满江红.一九六三年元旦抒怀》,这首词是歌颂毛主席的,这时候困难时期快要过去了,国内形势好转了。所郭沫若也充满了感情写一首赞颂毛主席的一首词,叫做《满江红》这个词开头是“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应该说是很有气魄的,浪漫主义诗人,一般人是写不出这类诗句来的。“沧海横流”才能看出你英雄的本色,他是歌颂毛主席的。那么毛主席读了郭沫若这首词以后,他也很快写一首给郭沫若叫《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是1963年1月9日写的。毛主席这首词非常有名,他开头写的是“小小环球,有几个苍蝇碰壁”,他是讲当时的帝修反华,你算什么,你别以为你帝国主义、苏联修正主义你强大得很,其实只是个小小的苍蝇,在毛泽东看来你不是个东西,有什么可怕的,地球不就是个小小的环球吗?地球都那么小,你几个苍蝇不更小吗?小小环球上面有几个苍蝇有什么可怕的。那么在郭沫若看来这个毛主席太伟大,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但是在毛主席看来,这个地球太小了,地球反了几个反华势力更不值得一谈了,更加渺小了。一大一小反映出两个人的境界的差别。
这个差别来自哪?郭沫若是站在地球上看大海的。我在海边也有这个感觉,一到海边感触胸怀特别大了,这个人太显得太渺小了。站在地球上看大海,大海太大了,而毛主席是站在宇宙上看地球的,所以地球就特别小。卫星上拍的地球才多大,站得高度、角度不一样,看问题就不一样。这是他们之间的区别。这就反映他们胸怀、气度、境界的差别。并不是说郭沫若多么渺小,不是的。这是由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地位和处境,不同的胸怀在诗里面的必然表现,这很正常。但诗都是好诗,郭沫若说得也是真情。只要说得是真情就是好诗,这个诗人的境界有差别胸怀气度有差别,人生的追求有差别是很正常。人和人之间本来就有差别,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跟一个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去比的,他所经历的道路和别人是不一样的,我们学毛泽东诗词也是学习它的精神、他的思想、他的感情、他的某些技巧。你要学他的人格、胸怀气度也很难,你也没有那个经历,你也不处于他那个地位上,你能写出多少周折来,他写出就很真实,别人去模仿他就不好了。你只能根据你的真实感受,但是境界可以高一些,这可以学毛主席。
我想我通过主席的诗词作品分析一下,同志们可能理解一点。但是呢,我的分析也不一定正确,也只能供同志们参考,如有讲的不对的地方也欢迎同志们批评指教。如果说对毛主席诗词有兴趣,对毛泽东有兴趣,毛泽东诗我带了点很少,因为这个书不多了,《毛泽东颂诗大典》我带了两套,《老一辈革命家诗颂大典》带了一本,它只有一本,《毛泽东诗词研究丛刊》是研究毛泽东诗词的,还有毛诗会活动信息的都有,带了五套。有同志对毛泽东诗词和对毛泽东感兴趣的,经济条件允许,愿意买就买。如果今天没带钱不能买,以后想买的话我们可以留个地址以后可以联系,因为毛诗会现在这个藏书很少,书店里也买不到,就这么个情况。我想今天占用了同志们不少宝贵的时间,谢谢大家。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