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微信朋友圈里的私家自制食品卖得很火爆。1月26日,太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处处长景佩星表示,微信朋友圈销售食品目前还未纳入监管,消费者购买需谨慎。业内人士表示,微信朋友圈售卖食品宜疏不宜堵,让商家和消费者实现双赢,未尝不是好事。
事件

拉肚子疑是私家自制蛋糕惹的祸
近来,以家庭为单位自制的小食品也打入了微信朋友圈。蛋糕、饼干、阿胶、燕窝成了朋友圈里的新生力量。这些食品主打“自制”、“无添加剂”、“良心品质”等关键词。独特的营销方式,伴着家的温暖吸引了许多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白领张欢是这些小食品众多买家中的一员,一次失败的购物体验让她对朋友圈中的小食品彻底失去了信心。“当天晚上就开始拉肚子”。一个月前,朋友圈里一家名叫“良心烘焙小点心”的店铺引起了张欢的关注,“蛋糕准备期间、制作过程、出炉品尝,掌柜都会发照片,看起来确实不错”。
一系列烘焙过程的照片让张欢很放心,“感觉又有特色又卫生”。1月6日,张欢支付给“良心烘焙小点心”132元定做了一个10寸的榴莲蛋糕。当日下午5时,张欢收到了心仪已久的蛋糕,“直接送到我们单位的,服务很周到”。
当晚,张欢与家人享受美味蛋糕后陆续出现拉肚子的情况,“我和孩子最严重,上吐下泻,我老公吃得很少,只是肚子不舒服”。张欢怀疑就是那块蛋糕惹的祸,“吃的时候觉得除了甜味,还有点酸味,店主说那是水果的味道”。
不愉快的体验让张欢“抛弃”了私家自制的食品,“太没保障了”。
体验
有的家里干净整洁有的不让进家门
1月26日,生活晨报记者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同时向四家店铺购买了美食,分别是“薇薇烘焙”32元芒果千层蛋糕一块;“进口食材超值美味”22元手工燕麦小熊饼干一袋;“印尼进口自制燕窝”99元特价燕窝一罐;“五谷养生坊”40元芝麻核桃粉一袋。
当日上午10时,四种食品全部下单完毕。大约12时,记者接到“五谷养生坊”的送货电话,店主称都是现成烘焙好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后,记者提出想去店铺看看。店主欣然接受,“来吧,欢迎啊,你啥时候有空给我们打电话,我给你地址”。
下午2时,“进口食材超值美味”打电话通知记者,当日下午5时会送货到家。记者同样提出想去“家里”自己拿货,但对方表示,“地址很难找,人手不够,不能去接”婉言拒绝了记者的请求。
根据此次经验,记者主动联系“印尼进口自制燕窝”和“薇薇烘焙”要求自己取货。“印尼进口自制燕窝”客气地与记者谈条件,“当然可以来看燕窝的制作过程,我们都是真实诚信的卖家,但亲要发到朋友圈推广”。而“薇薇烘焙”一再推脱,“我们是送货上门的,过来不方便”,在记者一再要求下,“薇薇烘焙”表示,“那你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