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人,东晋时期非常著名的政治家,为人多才多艺,通音乐,善行书。
谢安出身名门,其父谢裒官至太常,谢安幼时便神态沉着,才思敏捷,少时便获得了名士桓彝、名士王濛的赞赏,而当时的宰相王导对他也很器重,朝廷初曾召他入司徒府,但最后都被他推辞了。后谢安到会稽的东山隐居,结识了王羲之、许询等众多名士文人,朝廷征召也一概拒绝,直到谢家为官的人相继逝去,谢安才开始有了当官的志向。谢安初到桓温处任司马,深得桓温的器重,后又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
建文帝去世后,谢安于王坦之合力挫败了桓温想要篡位的意图,后又与王彪之等人一同辅政。淝水之战,谢安作为总指挥大败了前秦的军队,战功显赫。谢安功高震主,遭到了孝武帝的猜忌,为了避祸,谢安主动上交权力,前往广陵。公元384年,谢安因病返回建康,不久病逝,终年六十六岁。
中文名谢安别名谢太傅,谢文靖,谢东山国籍/朝代东晋职业太保,都督十五州军事,假黄钺等民族汉族出生地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谥号文靖出生日期320年逝世日期385年10月12日爵位建昌县公,庐陵郡公主要成就挫败桓温篡位之意,淝水之战东晋方决策者代表作品《兰亭诗二首》《与王胡之诗》家庭成员谢裒,谢瑶,谢琰目录褚蒜子是谁褚蒜子出生于324年,384年离开人世,那么褚蒜子是谁呢?她又有什么样的身份呢?
褚蒜子图片
关于褚蒜子是谁这个问题,还要从她一生的经历说起。褚蒜子成年以后,晋成帝听闻她的美貌和才学并且非常欣赏她,于是把她许配给了弟弟司马岳,于是褚蒜子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王妃。不久以后,晋成帝便因病离世,将皇帝的位置传给了司马岳,在公元342年,晋康帝司马岳将褚蒜子册封为皇后,岳母谢氏也册封为寻阳乡君。褚蒜子和晋康帝有一个儿子司马聃,因为晋康帝英年早逝,所以就由司马聃继承帝位,成为晋穆帝,当时司马聃只有两岁,自然而然褚蒜子就成为皇太后,由于晋穆帝年纪尚小,无法管理朝政,于是在朝廷臣子的要求之下,就暂时让褚蒜子垂帘听政。
357年正月,司马聃已经15岁,褚蒜子提出了将政权归还给司聃,361年五月,晋穆帝突然生病而死。当时他只有19岁,晋穆帝离世他没有子嗣,就由司马丕登基成为皇帝,号晋哀帝。但是,谁知司马丕对政事毫无兴趣,却一直迷信于方土,整日不吃饭。因为如此,他年纪轻轻就病倒在床。持续一年,不见好转。朝臣们不得不再次请出褚太后掌管朝政。
365年,哀帝死去,因其没有儿子,褚太后就立司马丕的弟弟司马奕为皇帝。褚蒜子继续听政。晋简文帝时期褚太后不需要再临朝听政,被尊为崇德太后,移居崇德宫。次年,简文帝驾崩,立太子司马曜为皇帝。司马曜年纪小无法掌管朝政,又不得不请出了褚太后听政。376年,褚太后下诏归还政权,孝武帝开始亲自掌管政务,从此,褚蒜子的听政就此结束。
384年,褚蒜子在显阳殿去世,享年61岁,埋葬于崇平陵。
阅读全文东晋谢安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谢安一直隐居拒绝为官,直到四十多岁才正式出仕。入朝为官后,谢安就为朝廷尽心竭力,为东晋政局稳定、多年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深受后世赞赏。
谢安画像
因为出身名门又年少聪慧,谢安从小就得到了东晋许多名士和官员的肯定。然而,谢安志不在仕途,一直拒绝他人的举荐和朝廷的应召。为了躲避出仕,谢安跑到了会稽东山隐居,与王羲之等一票名士好友游山玩水,悠然自得。除了纵情山水,他当时还一直教育自己谢家的子弟。
直到在朝中为官的弟弟战败被贬,谢家在朝廷的势力减弱,谢安才起了出仕之心。公元360年,他先是在桓温帐下作司马,再被任命为太守,之后入朝一路升迁。373年,桓温意图篡位,谢安从容不迫与其笑谈许久,使他不敢下手,在他求九锡之礼时也是谢安借故拖延。谢安竭力辅佐皇帝,缓和桓族势力与朝廷的矛盾,协调百官,稳定朝政。
除了政治,谢安在军事上也有颇有成就。377年,谢安挑选侄子谢玄等人为将镇守广陵,从而击退了前秦的进攻。383年,谢安指挥淝水之战,以八万兵力击败号称百万的前秦大军,之后又为东晋收复失地,赢得40年的和平。
淝水之战后,谢安因为功高震主,开始受到皇帝的猜忌。于是,谢安主动交出权力,可惜不久病逝,享年66岁,被追赠太傅,谥号文靖。
阅读全文谢安是谁谢安是东晋生人,是当时著名的隐士、政治家、军事家,文韬武略无不精通。四十岁才出仕为官,之后二十余年一直为朝廷鞠躬尽瘁,他的一生可以说真正做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谢安画像
谢安首要被推崇的是他的政治和军事成就,他被人称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东晋时期,国家内部四分五裂,北方又有五胡十六国,政局动荡,战乱不断。谢安为官执政时,竭力辅佐年幼的皇帝,不断缓和朝中矛盾。阻止桓温篡位的意图,以及指挥淝水之战是谢安在政军方面最主要的成就,这为东晋赢得了几十年的和平与稳定。
相比为官从政,谢安66年的一生更多的是在隐居。谢安出身名门又从小颇有声望,但他志不在官场,因此一直以隐居来逃避朝廷的征召。谢安一直隐居在会稽东山,一起游玩的好友有名士也有僧人,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王羲之。此外,谢安也多才多艺,曾经师从王羲之学习行书,有精通音乐。
因为后世对谢安的评价极高,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也流传很多。比如东山再起,讲的就是谢安长期隐居东山四十岁才出来为官;比如咏絮之才,说的是有次下雪天谢安与家中儿女聚会谈论诗词,问道雪花像什么,侄女谢道韫因回答像柳絮飘飞而得到谢安的赞赏。
谢安所在的谢家是东晋最大的家族之一,谢安后人不乏留名青史的名人,其中以侄子谢玄以及谢玄的孙子谢灵运最为出名。
阅读全文东晋谢安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谢安一直隐居拒绝为官,直到四十多岁才正式出仕。入朝为官后,谢安就为朝廷尽心竭力,为东晋政局稳定、多年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深受后世赞赏。
谢安画像
因为出身名门又年少聪慧,谢安从小就得到了东晋许多名士和官员的肯定。然而,谢安志不在仕途,一直拒绝他人的举荐和朝廷的应召。为了躲避出仕,谢安跑到了会稽东山隐居,与王羲之等一票名士好友游山玩水,悠然自得。除了纵情山水,他当时还一直教育自己谢家的子弟。
直到在朝中为官的弟弟战败被贬,谢家在朝廷的势力减弱,谢安才起了出仕之心。公元360年,他先是在桓温帐下作司马,再被任命为太守,之后入朝一路升迁。373年,桓温意图篡位,谢安从容不迫与其笑谈许久,使他不敢下手,在他求九锡之礼时也是谢安借故拖延。谢安竭力辅佐皇帝,缓和桓族势力与朝廷的矛盾,协调百官,稳定朝政。
除了政治,谢安在军事上也有颇有成就。377年,谢安挑选侄子谢玄等人为将镇守广陵,从而击退了前秦的进攻。383年,谢安指挥淝水之战,以八万兵力击败号称百万的前秦大军,之后又为东晋收复失地,赢得40年的和平。
淝水之战后,谢安因为功高震主,开始受到皇帝的猜忌。于是,谢安主动交出权力,可惜不久病逝,享年66岁,被追赠太傅,谥号文靖。
阅读全文谢安是谁谢安是东晋生人,是当时著名的隐士、政治家、军事家,文韬武略无不精通。四十岁才出仕为官,之后二十余年一直为朝廷鞠躬尽瘁,他的一生可以说真正做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谢安画像
谢安首要被推崇的是他的政治和军事成就,他被人称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东晋时期,国家内部四分五裂,北方又有五胡十六国,政局动荡,战乱不断。谢安为官执政时,竭力辅佐年幼的皇帝,不断缓和朝中矛盾。阻止桓温篡位的意图,以及指挥淝水之战是谢安在政军方面最主要的成就,这为东晋赢得了几十年的和平与稳定。
相比为官从政,谢安66年的一生更多的是在隐居。谢安出身名门又从小颇有声望,但他志不在官场,因此一直以隐居来逃避朝廷的征召。谢安一直隐居在会稽东山,一起游玩的好友有名士也有僧人,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王羲之。此外,谢安也多才多艺,曾经师从王羲之学习行书,有精通音乐。
因为后世对谢安的评价极高,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也流传很多。比如东山再起,讲的就是谢安长期隐居东山四十岁才出来为官;比如咏絮之才,说的是有次下雪天谢安与家中儿女聚会谈论诗词,问道雪花像什么,侄女谢道韫因回答像柳絮飘飞而得到谢安的赞赏。
谢安所在的谢家是东晋最大的家族之一,谢安后人不乏留名青史的名人,其中以侄子谢玄以及谢玄的孙子谢灵运最为出名。
阅读全文东晋谢安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谢安一直隐居拒绝为官,直到四十多岁才正式出仕。入朝为官后,谢安就为朝廷尽心竭力,为东晋政局稳定、多年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深受后世赞赏。
谢安画像
因为出身名门又年少聪慧,谢安从小就得到了东晋许多名士和官员的肯定。然而,谢安志不在仕途,一直拒绝他人的举荐和朝廷的应召。为了躲避出仕,谢安跑到了会稽东山隐居,与王羲之等一票名士好友游山玩水,悠然自得。除了纵情山水,他当时还一直教育自己谢家的子弟。
直到在朝中为官的弟弟战败被贬,谢家在朝廷的势力减弱,谢安才起了出仕之心。公元360年,他先是在桓温帐下作司马,再被任命为太守,之后入朝一路升迁。373年,桓温意图篡位,谢安从容不迫与其笑谈许久,使他不敢下手,在他求九锡之礼时也是谢安借故拖延。谢安竭力辅佐皇帝,缓和桓族势力与朝廷的矛盾,协调百官,稳定朝政。
除了政治,谢安在军事上也有颇有成就。377年,谢安挑选侄子谢玄等人为将镇守广陵,从而击退了前秦的进攻。383年,谢安指挥淝水之战,以八万兵力击败号称百万的前秦大军,之后又为东晋收复失地,赢得40年的和平。
淝水之战后,谢安因为功高震主,开始受到皇帝的猜忌。于是,谢安主动交出权力,可惜不久病逝,享年66岁,被追赠太傅,谥号文靖。

阅读全文东晋王导
王导,出生于当时十分显赫的家族琅琊王氏,东晋初年的丞相,历仕过三代皇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王导一度权倾朝野,宅心仁厚,性情温和,为人颇有远识,极具政治才干。此外王导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颇具知名度的书法家。
王导 画像
王导一生在政界建立诸多功绩,最初帮助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为他出谋划策,全心全意辅佐他,在元帝登基后,又助他多次平定谋反,维护帝室,稳固政权,严明君臣关系。
王导性情宽厚仁德,施行德政,讲求历法,能够隐忍,心怀恻隐,能够做到君臣关心和睦,社会风气良好,使百姓爱戴他,能够笼络人心,招募人才名士,为己所用。此外,王导任丞相期间,十分注重教育,兴建学校,选拔老师,复兴德理朝纲,改良社会的教化、风气。王导晚年不理朝政,保持糊涂,以此来稳定各势力之争的矛盾。
王导的书法造诣极高,十分热爱书法,在当时的书坛上有很高的地位,时常教导王氏族人要怀着尊敬之心研习书法,家中出了很多书法家,被称为书圣的侄子王羲之,能有如此成就必然与他的指点有关系。
王导留有著作十一卷,收录在全晋文中,对后世十分具有意义。
王导心系朝廷兴亡,他的宽政正好符合当时东晋的社会背景,致力于调剂各方矛盾,以谋求社会的安定,政权的稳固,他的所作所为对当时的东晋朝廷而言是贡献极大的。
阅读全文谢安的生平简介谢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出身于名门,年幼的时候就风采卓著,清秀大方。受到当时很多大官、名士的称赞,认为他以后必然大有作为。青年时期的谢安就已经名声在外,受到了朝廷的邀请,但是被谢安以有病为由推辞了。
谢安的画像
拒绝了朝廷的招揽之后,谢安过起了隐居的生活,每天要不是到处打猎种地,要不就是和一群隐士一起吟诗作对,虽然谢安已经过着隐居的日子,但是他的名声反而越来越大,不时有朝廷来征召他为官,因为谢安多次拒绝,就被流放到了边远地区。
当时的谢氏是一个大世家,但是随着当官的几个人的相继去世、失势,谢安不得不出来做官维持谢氏一族的权势,当时的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可以说已经是人到中年。起初谢安是到当时的大将恒温的手下当一个司马,因为才能超卓,所以恒温对他很是重视。后来谢安的弟弟谢万去世之后,谢安便离开了恒温,正式入朝为官。当时恒温北伐大败,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他就另立新帝,结果新帝没两年就去世了,由当时年幼的孝武帝继任,面对这种外有强敌,内有权臣的处境,幸亏得到谢安的辅助,晋王朝才能得以延续下去。
谢安和人下棋
在恒温死后,谢安手掌大权,为了缓和内部的矛盾,安抚恒温的家族,谢安将几个重要的职位给了恒家的人,让风雨飘摇的东晋安定了下来。谢安宅心仁厚,一心辅助朝廷,在当时朝野都有很高的声望。当时前秦来犯,边关告急,但是谢安一点都不慌张,面对着不断进逼的前秦大军,谢安很有眼光的挑选出了谢玄、刘牢之等著名的大将,他任命谢玄领兵对抗前秦的军队,屡战屡胜,缓解了危机。
吃过两次败仗之后,苻坚孤注一掷,带着百万大军一举南下,欲要消灭东晋。情况已经是不能再糟了,但是谢安一点都不着急,镇定自若的指挥者战局,当时的东晋军队只有八万余人,面对着号称百万的前秦大军,谢安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在淝水大败敌军,是一出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作为总指挥,谢安的声望一下就到达了顶点,功高震主,遭到了皇帝的猜忌,谢安因此交出了手上的权势,之后没多久病重身亡。
阅读全文谢安淝水之战的故事话说当时正是前秦如日中天的时候,前秦已经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领土,苻坚为了一统天下,大举侵入东晋,前秦将近二十万的大军压境,围困了襄阳一年之久,终于攻破襄阳,大盗了秦淮之地,谢安没有慌张,不忙不乱的派遣谢玄领兵,击败了前秦军。
谢安淝水之战和人下棋
之后苻坚有带着号称百万的雄师大举南下,欲要一战而觉天下,面对着这气势汹汹的敌军,很多人都慌了神,但是谢安仍旧不急不躁,一面让恒冲率领的十万精兵牵制秦军,让他们不能全力以赴,另一边又以谢玄为将,带着八万精兵和秦兵正面交锋,谢玄转守为攻,面对着百万大军,反倒是先手出击,趁着主力还没到只有前锋部队到达的时候,一句击溃了秦军的前锋部队,后来更是在淝水河畔用计大败前秦大军,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故事。
当前线的捷报传来的时候,谢安正在和人下棋,面对这场大胜,谢安只是很淡定说了句“前面的小伙子们赢了”就和人继续下棋,直等到下棋的人走了之后,才高兴的手舞足蹈。
阅读全文参考资料1.褚蒜子垂帘听政 褚蒜子和谢安什么关系[引用日期:2016-04-11]2.东晋谢安生平介绍 谢安的墓在哪里[引用日期:2015-11-23]3.东晋谢安是谁 谢安与淝水之战[引用日期:2015-11-23]4.东晋谢安简介 谢安的家族介绍[引用日期:2015-11-23]5.谢安是谁 典籍中所记载的谢安是怎样的[引用日期:2015-11-23]6.东晋谢安介绍 谢安与王导是什么关系[引用日期:2015-11-23]7.东晋王导的简介 王导谢安是什么关系[引用日期:2015-11-20]8.谢安的生平简介 谢安是个怎么样的人[引用日期:2015-09-03]9.谢安的故事 谢安淝水之战的故事 谢安赴宴[引用日期:2015-09-03]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