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秀娟(基督徒,两个孩子妈妈,大宝哥哥五岁半,小宝妹妹一岁。曾做教师十余年,后在家专职带娃。喜好读读写写,安静生活。曾在妈妈商学院发表《养孩子就是与自己做斗争》。)
很多能干的妈妈都能一人带俩娃,有的快乐,有的疲惫,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具体状况不同,心境不同,体会也不同。就我自己而言,除了月子里婆婆帮忙照顾,两个月以后,完全是我一人带俩娃。“”完全“”是指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有一个人帮我照看一天,甚至几个小时都没有;没有周末的两人世界,也没有假期送到外婆奶奶家,可以小小喘口气;也不会有人哪天来帮我一把。而优势在于全年的天气,是一个永不会改变的恒温箱,每天都是一样,不用担心天气转热了,变凉了。男孩子背心短裤,女孩子裙子一件。坦白说,如果有四季的忽冷忽热,我可能带不了俩娃,我自认为,我不是个能干的妈妈。
累,怎能不累呢
同样一件事,心理预期不同,收获的体会与评价也会不同。我觉得带孩子也是这样。带老大时,因为之前出过状况,所以怀了老大就辞职在家休息。孩子出生了,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孩子自己带。并没有想过这句话意味着什么,总觉得,怀孕期间小心翼翼,不能用化妆品,不能吃这个不能吃那个,孩子出生之后就好了。等孩子生下来后,为了孩子还是有很多“不能”,心想,满月之后就好了,三个月以后就好了,会走路以后就好了......好像是有边际的一段路,艰难之后就可以长舒一口气,就可以看着孩子,端茶品香了。儿子今年马上五岁,我才慢慢发现,孩子出生了,做妈妈了,就踏上了一段没有终点的征程。
疲惫之余,对老公种种抱怨,为什么男人可以正常上学、上班,一路简单走下去。女人成为妈妈后,却突然来了个急转弯,往往需要在家庭和工作间二选一。最后,做出了不是决定的决定,不知不觉成了家庭煮妇,但却无人体谅和支持。放弃了工作,似乎也丢掉了自尊、自立和自信的资本。
因对眼前这个从自己身体中分离出的粉粉嫩嫩的小人的爱,放弃了自己的一切,得到的却是疲惫、抱怨和指责。那段时间,我觉得我快崩溃了。当我满心伤痛踉踉跄跄站起来时,生养老大的痛还历历在目,我却一心要给他一个伴,生老二。我心里很明确,自己生,自己养,苦累都是自己担。几经波折,二宝顺利出生,因为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心里准备,所以对于夜里喂奶、睡眠不足等情况,也不像以前那么绝望和焦虑,而是安慰自己,这样的日子才有几天啊,以后再也不会有了。睡眼朦胧的时候,心里仍是甜蜜的。
累,是一定的,养孩子就需要做这些,喂奶,换衣,小人的吃喝拉撒,耗人体力,磨人耐性。但是,是苦是乐,只有自己知道,因为每个人的心境不同。即使有背巾、背带、推车、尿不湿等方便育儿的现代设备,但仍需要人力来完成照顾一个婴儿的全过程。从呱呱坠地到可以独立穿衣吃饭,一点一滴都需要大人照顾训练。更不要说,读书习惯培养、品格训练、心理健康等进一步的培养了。
我常常说,孩子不是塞钱就可以长大的机器,大人有多少需求,孩子就有多少需求。如果大人不是吃上燕窝鱼翅,穿上名牌,开上豪车就知足的话,孩子也不是给他最好的食物、最高级的玩具就开心了;如果大人渴望爱,孩子也是一样需要爱和陪伴。复杂的是孩子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常常用哭闹和发脾气的方式来表示自己不开心。自己养,还是别人养,每个人都需要权衡。毕竟,孩子小时候只有这几年,如何长大,却影响他的一辈子。
哥哥可以是妹妹的依靠,但有时不小心也会带来“灾难”,因为他还分不清哪一种方式和动作会对小宝宝有伤害而不是玩耍。妹妹出生24小时回到家,放到大床上,我转身铺宝宝床,哥哥完全没有意识到小小人躺在那里,一脚踩了上去,妹妹一声尖叫,我和老公吓傻了,我抱起小宝,爸爸狂打大宝,我难过地拦住他,是大人的错,孩子还不知道啊。好在二宝没事,哭几声继续呼呼大睡,每次想起来就后怕。以后又发生了两次踩着妹妹的情况,真是防不胜防啊,更不要说还得时刻盯着哥哥递给妹妹的东西。还没有到妹妹学爬,学走路的时候,任重而道远啊。
乐,又怎会不快乐

大宝四岁半,二宝才刚刚五个月。我还在照顾他俩的过程中焦头烂额,还没直起腰喘口气享受快乐,但快乐还是露出了尖尖角。二宝尚在肚子里时,每晚睡前,为妹妹祷告,盼望她健康平安,大眼睛白皮肤,和哥哥相亲相爱是我们俩必做的谈话。所以,当二宝刚过三十七周早早报到的时候,哥哥大言不惭地给每个人解释,妹妹太想见我了,着急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了。
每天他俩一醒来,就开始了他们的二人世界。二宝对着哥哥笑,哥哥捏妹妹的手,亲妹妹的脸,一把抓过妹妹衣服,帮她翻身,拿着彩色图片放电影给妹妹看,帮妹妹洗脸、洗手,妹妹啃手就打屁股,帮妹妹拿尿片和护臀膏,妹妹吃奶帮忙垫小枕头,各种玩具展示在妹妹面前,各种忙活。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卧室妹妹的小床边,不管妹妹是睡着还是醒着,都要打招呼,已经形成雷打不动的习惯,如何提醒他都不起作用。如果你责备他,你把妹妹吵醒了,他会一本正经地回答,我去的时候她已经醒了。你大呼小叫她能不醒吗?他根本不予理会。我可以稍稍奢望一下,再过一阵子,我可以自己安静看会书,不会发生“妈妈,妈妈,陪我玩”这种随时响起的“咒语”了。看来,我和先生的两人世界指日可待了。因为,他俩的世界,我们实在不太懂,为什么可以你看我,我看你,傻笑半天。笑什么呢?不知道。
哥哥粗手大脚,对妹妹一点也不温柔。看见有的老大是姐姐,对小宝宝那个温柔哟,真是羡慕。我看儿子对妹妹的每个动作都心惊肉跳,一开始,是跟儿子说各种不要、不可以,他委屈地问,怎么样才可以?!温柔,可是他根本不会啊。算了,现在是无论他如何做,我只小心地盯着,随便他俩如何互动,界限是,如果把妹妹弄哭了,哥哥就要挨打。几次之后,他好像明白了分寸。老公心惊胆战看半天,评价是,他多了一个好玩的玩具。是啊,当初不就是要给他一个不会说再见的好朋友吗?
累和乐是个跷跷板
养俩娃的疲惫和欢乐仿佛是跷跷板的两端,哪边更重,取决于我和老公的关系。我们两人和谐一致,家里洒满阳光,孩子哭点闹点也是热闹,房间杂乱点也是温馨。反之,我们两人指责抱怨,家里狂风暴雨,一切都是阴冷。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很疲惫,一个人工作养一家人也很累。两个人都忍耐一些,体谅对方一些,艰难时候就慢慢过去了,回头看,也是平静中真实的甜蜜。反过来,如果把自己的不如意归到对方头上,疲惫劳累不能减少,更增添了伤心失望,日子就会更加惨淡。所以,养一个娃还是两个娃,都不是更劳累还是更快乐的原因,根源在于,夫妻两个是否组成了一个快乐的家?夫妻同心,一个娃是欢乐,两个宝更是高兴。否则,还是先调整两个人的关系,再做决定吧。
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