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卷评析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全卷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北京时间 2010年 10月 1日下午 18时 59分 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 “嫦娥二号 ” 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象、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据此材料和太阳系模式图完成 1—4 题。
1.嫦娥二号发射升空时,莫斯科 (东经 37度 )的区时为 ( B )
A. 10 月 2 日 0 时 59 分 57 秒
B. 10 月 1 日 12 时 59 分 57 秒
C. 10 月 1 日 0 时 59 分 57 秒
D. 10 月 2 日 12 时 59 分 57 秒
每个时区内不同经线上地方时不同,为了避免混乱,用一个时区内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来代表该时区的区时,所以一个时区的区时就是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区时的计算方法,所求区时 =已知区时加减时区差
已知经度,求时区,用已知经度除以 15,如所得余数 >7.5,则该经度在 商 +1 个 时区,如所得余数 <7.5,则该经度在 商 的时区,
题中 ,莫斯科所在时区为 37/15=2、、、、 7 ,说明莫斯科在东二区, 那带入公式: 莫斯科 (东经 37 度 )的区时 =18 时 59 分 57 秒 — ( 8— 2) =12 时 59 分 57 秒 计算所得的值在 0 点到 24 点之间,日期就不用变化,如果所得值日期大于 24,则日期加一天,如果所得值日期小余 0,则日期减一天,时间也要换算清楚。
2.下列天体按距离太阳远近 ,由近及远依次排列的是 ( A )
A.水星、金星、土星、天王星 B.火星、土星 、木星 天王星
C.地球、金星、土星、海王星 D.土星、火星、海王星、天王星
离太阳由远及近: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巨行星(也叫类木行星)有:木土类地行星有:水金地火 地外行星:火木土天海 远日行星有:天海(记好咯,兄弟姐妹些)
3. 小行星带的轨道基本位于 ( B )之个不用讲了吧
A.地球与火星之间 B.火星与木星之间
C.火星与土星之间 D.金星与火星之间
4. 太阳系八大行星中 ,下列属于地外行星的是 ( D )地外行星:火木土天海
A.水星 B.金星 C.地球 D.火星
5. 与银河系处于同一个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 C )
A.太阳系 B.地月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 地球
|— 地月系|—
|— 太阳系 — |— 月球
|— 银河系 — |— 其他行星系|
|总星系 — |— 其他恒星系 |
|— 河外星系
6.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 ( D )
A.地球既能自转又能绕太阳公转运动
B.地球的质量、体积及运动状况与其他行星有很大不同
C.地球上有大气
D.地球上有高级智慧生命
7. 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 ,其能量 50%集中在 ( B )
A.紫外区 B.可见光区 C.红外区 D.X 光区
8.太阳外部的圈层从里到外依次是 ( C )

A.光球、日冕、色球 B. 色球、日冕、光球
C. 光球、 色球、日冕 D. 日冕 、色球、光球
太阳外部的圈层从里到外 及其太阳活动 依次是:光球 (黑子,黑子并不黑,只是温度较周围的低,所以较暗而已) 色球 (耀斑,色球某些部分出现大而亮的斑块)日冕(太阳风,高速带电离子,可产生极光)
9.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分别出现的太阳活动主要标志是 ( A )
A.黑子和耀斑 B.耀斑和日珥 C.黑子和日珥 D.耀斑和黑子
10.下列现象的产生 ,主要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 B )
①鸽子飞行失踪 ②无线电短波通讯出现短暂的中断 (耀斑的影响)
③狮子座流星雨 ④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 (磁暴现象)
⑤两极地区美丽 "极光 "的产生 (太阳风的影响)
⑥ 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11.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的叙述 ,正确的是 ( C )
①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
②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 上的水、大气、地壳、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地壳活动是因为地球内部能量的活动,并不是因为太阳辐射
③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煤、石油等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 关于地球自转特点的叙述 ,正确的是 ( D )
A.从北极上空看 ,地球呈顺 (逆) 时针方向旋转
B.一个太阳日地球自转 360° (应是 360 度 59 分)
C.一个恒星日是 24 小时 (应是 23 小时 56 分 4 秒)
D.太阳日比恒星 日稍长 (所以们豆选 D 咯嘛)
13.下列叙述中 ,与毛泽东诗句描述的“坐地日行八万里”情形最相吻合的是 ( A )
A.赤道处的线速度 B.30°纬度处的线速度
C.60°纬度处的线速度 D.任何纬度
因为诗句描述的是地球公转线速度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Vφ =纬线长 /24=(40000 x cosφ )/24
八万里就等于四万公里,所以应是处在赤道上,(赤道上 cosφ =cos0° =1)
其实毛主席他老人家骗人,学了历史大家都知道,他老人家从来就没有去过赤道上,还说 “坐地日行八万里”
14.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 ,正确的是 ( C )
A.公转轨道是椭圆 ,太阳位于椭圆中心(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所以有了近日点和远日点)
B.从近日点到远日点 ,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7 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自己说出地球从点 A 运动到点 B、点 C 和点 D 的过程中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
C.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D.地球公转的周期为 365 天 (分为恒星年( 365 天 6 时 9 分 10 秒)和 回归年( 365 天 5 时 46 分 48 秒),其中回 归年是我们生活中的一年,我们把 5 时 46 分 48 秒省掉是为了生活方便)
15.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A.从冬至到夏至 ,太阳直射点从 23.5° S 向北移至 23.5° N
B.从秋分到第二年春分 ,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北半球移动
C.从夏至到秋分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
D.北半球的夏半年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
要把这幅图刻在脑子里,如果做题时不会做就顺手画个见图出来,看着图做,图中圆点为太阳直射点,曲线为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轨迹。
题中
A 答案说“ 从冬至到夏至 ”,那就是从图中左边 12 月 22 日到 6 月 22 日的这 一阶段,看着箭头,太阳直射点的确是从南回归线运动到北回归线,
B 答案说“ 从秋分到第二年春分 ”,说明是从图中 9 月 23 日到右边没有写日期的 圆点的这一阶段,除春秋分日外,太阳直射点 都在南半球。
C 答案说“ 从夏至到秋分 ” ,那就是图中 6 月 22 日到 9 月 23 日的这个阶段,除 秋分日外,太阳直射点一直在北半球,但是是往南运动的。
D 答案说“ 北半球的夏半年 ”,北半球的夏半年时间为:春分日到秋分日,在这一 阶段内,除春分日和秋分日外,太阳直射点一直在北半球,但是从 3 月 21 日到 6 月 22 D A C B 太阳 3 日,太阳直射点是往北运动的,从 6 月 22 日到 9 月 23 日,太阳直射点是往南运动的。
16.读下图 ,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至位置 E 点时 ,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在 ( D )
A.赤道上 B.北回归线上 C.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D.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E 点就是在夏至日到秋分日之间嘛,看右上图,到底太阳直射点在哪里一目了然。
17. 夏至日时 ,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 B )
A.北京 B.哈尔滨 C.六盘水 D.广州
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维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题中选项 B 答案维度最高,昼最 长。
18.冬至日时 ,下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A )
A.海口 ( 20° N) B.汕头 ( 23.5° N) C.上海 ( 30° N) D.北京 (40)° N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由直射点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离直射点越远,越小。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以上选项中离南回归线越近的城市太阳高度角就越大。
19.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在下列日期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一天是 ( B )
A.4 月 1 日 B.7 月 1 日 C.10 月 1 日 D.11 月 1 日
北半球中纬度的范围: 30° N—— 60° N,在一年中,昼夜相差最大的是二至日。 以上选项离二至日最近的就是答案
20.在下列地点中 ,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的是 ( C )
A.漠河 B.中国南极长城站 C.曾母暗沙 D.北京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离赤道越近,昼夜变化幅度越小。
21.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 ,一年中升旗时间最早的是 ( B )
A.3 月 21 日前后 B.6 月 22 日前后 C.9 月 23 日前后 D.国庆节
(日出最早升旗就最早,白天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
22.读下图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此时 ( B )
A.①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B.正午太阳高度从②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逐渐 降低
C.③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0° ,昼长 24 小时
D.④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0° ,夜长 12 小时
这种图是俯视图,图中最大的圆为赤道,圆心不是南极点就是北极点。从图中可看出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说明圆心为北极点,晨昏线并没有与经线重合,又根据昼夜半球的比例,可判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
23. 到目前为止 ,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是通过 ( B )
A.电波测试 B.地震波研究 (横波、纵波)
C.岩石分析方法 D.放射性同位素的测定
24.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 ,其划分依据是 ( A )
A.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 产生了不连续界面
B.各层组成物质的不同
C.各层密度的不同
D.各层厚度的不同
25.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 在 ( C )洋壳的平均厚度只有 6 千
A.盆地 B.平原 C.海洋 D.大陆断 层
2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 ( B )养闺女贴给那家美男
A.硅 B.氧 C.铝 D.镁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27. 根据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思考 ,当陆地上发生地震时 ,在震中的人们一般会感到 ( C )
A.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只上下颠簸
纵波快,所以先上下跳动,横波慢,所以再左右摇晃
28. 下列关于岩石圈的说法 ,正确的是 ( D )
A.由地壳中的坚硬的岩石组成
B.由莫霍面以上的地壳部分构成
C.由地壳和上地幔构成
D.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岩石组成 (不包括软流层)
29. 关于时区或区时的叙述 ,正确的是 ( C )
A.全球共划分 12( 24)个时区 ,东边的区时总比西边的区时早
B.西五区比西四区早 1 小时 西四区在西五区东边,所以是晚一个小时
C.“北京时间”就是北京所在时区的区时
D.我国把 "北京时间 "作为东部平原地区的标准时间 是作为我们整个国家的标准时
30.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B )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不停地自转 C.太阳的东升西落 D.黄赤交角的存在
第Ⅱ卷 (40 分 )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31 题 ---33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34— 35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材料一 2010 年 4 月,多位科学家在世界太空气象的研讨会上警告, 2011 年太阳耀斑大爆发,全球定位系统将严重失效,原因是太阳耀斑爆发产生的高能无线电波的频 率与 GPS 卫星传播的频段正好相同,从而导致接收器的混乱和信号的丢失。
材料二 2010 年 1 月 27 日,美国宇航局日地关系天文台 (STEREO)捕捉到太阳表面活跃区域上空升起炽热的弧形物质,它是由带电粒子 (电子和离子 )组成的超热物质,以每 小时 1613 公里的速度射向太空。 材料三 2009 年中国产 太阳能热水器达 4000 万平方米;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全球总产 量的 40%,达到 4000 MW,新能源在中国方兴未艾,这也是我国为改善全球日益恶化的环境做出的巨大贡献。
31.(10 分 )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2 分)有关太阳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D )
A.太阳活动只有黑子、耀斑、太阳风三种类型
B.对太空中的航天器造成威胁的只有耀
C.太阳活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只会产生不利影响
D.黑子数目增多时,耀斑也常会增强
(2)(4 分 )材料二文中所述的太阳喷射物来自太阳外部大气的哪一层?这种喷射物将对地球有何影响
日冕层,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
(3)( 4 分)试举例说明人类对太阳能的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都有哪些形式。
人类对风能、生物能、水能的利用
32.读下图 ,完成下列问题。( 10 分) 图 1
(1)将图 1 所示节气名称标在图 2 中的适当位置上。
图 1 为夏至日的侧视图,应在轨道上四点中中上部的位置。
(2)图 1 所示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接近 _远日 _点,其公转 速度较 _慢 。
(3)图 1 所示节气太阳直射点在 _北 __半球 ,此后的半年内太阳直射点向 __南 _移动。
(4)图 1 中 D 点的时刻为 2:00 , D 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_0 度 __
(1) 图 1 为半个球体,其所跨的经度是 180 度,在不作特殊说明的情况下,这种图中的经线 是平分的,也就是说图 1 中的经线把圆分为 6 个等份,每一份经度相差 30 度。
(2)图中的晨昏线为晨线(自己去判断),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 6 点, D 点与它相差了 60 度经度,说明相差了 4 个小时,且 D 点在交点西侧,所以时间应晚,即 D 点时刻为 6-4=2
(5)图中 A、 B、 C、 D 四点中,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 顺序是 D>A>C>B ,自转角速度的大小 D=A=C=B 。 线速度赤道最大, 向两侧递减,角速度除极点外,全球相同,极点不存在速度。
(6)图中 A、 B、 C、 D 四点中, 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 B>A>D>C 。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维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33. 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 A、 B 表示地震波,其中 A 表示 横 波, B 表示 纵 波
( 2)图中 C~ F 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 C 表示 莫霍 面,其判断依据是 地震波传播速 度突然发生了变化 ;该面以上代表 地壳 ,该面以下代表 地幔 。
( 3) 图中 D 处,地震波 A 完全 消失 ,地震波 B 速度 突然减小 并继续往深处传播。 这说明 D 面以上的物质状态为 液 态,以下的 E 物质状态为 固 态
34.( 10 分) 读下面天体系统图,回答:
(1)A 为 __银河 __系 ,小行星带所属的天地系统是 __B___图 ,“水的行星”所在的最低 一级天地系统是___D__图。
(2)B 为 __太阳 ___系 ,目前 ,我们把能观测到的宇宙称为 总星 _系。
(3)按照天地系统的层次 ,完成下列方框中的内容 :
根据下面这个来填吧你们
|— 地球
|— 地月系|—
|— 太阳系 — |— 月球
|— 银河系 — |— 其他行星系|
|总星系 — |— 其他恒星系 |
|— 河外星系2012----2013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答题卡 高一地理
一、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31、 ( 1)( ) ( 2)答: ( 3)答:
32、 图 1 8 (1)将图 1 所示节气名称标在图 2 中的适当位置上。 ( 2) 、 ( 3) 、 ( 4) 、 ( 5)、 ( 6) 、
33、 ( 1) 、 ( 2) 、 、 、 ( 3) 、 、
34、 ( 1) 、 、 、 ( 2) 、 ( 3) 按照天地系统的层次 ,完成下列方框中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