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一帖慰藉心灵的良药
现在,社会真是发展得太快了,身处其中的人们,当然包括我,都不可避免地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着,被一种巨大的力量裹挟着,卷入到各种变革的滚滚洪流之中。任何人要在这滚滚洪流中站住脚、稳住身,都必须经受各种冲击——观念的、思想的、心灵的、肉体的,以及随之而来的惊喜、失败、挫折、沮丧、郁闷……
心灵经受得太多,需要慰藉。
学过《道德经》之后,我发现《道德经》就是一剂慰籍心灵的良药。
初见《道德经》是在茅盾的小说《子夜》里:一个天天捧着《道德经》的老头子,他儿子接他到城里住,刚进城就死了,死时怀里还抱着《道德经》……当时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道德经》是一本什么书?为什么老头子如此看重?
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学期我选修了《老子道德经》。只是没有想到,它后来对我的影响竟是如此之大……
我来自农村,一个被称为湖北省“四大贫困县”之一的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家里的境况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贫困。不过,也许正是由于难耐的贫困,促使我从小就奋发图强,好好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几年寒窗苦读之后,我终于考进了华中科技大学这一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然而,进校不久,巨大的城乡差距就给我带来了深深的心理负担,甚至是痛苦。物质上就不用说了,我穿的衣服都是农村人自己做的,还有很多亲戚穿过的旧衣服,而同学们却都是穿的崭新的时装,许多还是所谓的各种“名牌”。特别是鞋,我经常穿着家里带来的布鞋,结果走在路上,总能感觉到周围人异样的目光,于是我心中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感。特别是有一次,一位同学盯着我的鞋笑道:“××,你的鞋真古典啊!”那一刻,我的自卑感升到了极值,由自卑而生的愤怒使我真想揍他一顿!
学习上更不用说了。虽然我和他们以同样的分数线考入这所大学,进了这个系,但我深知我的知识与他们落后一大截。开学第一周,我就打听到别人的高考分数,发现我是最低的。然后,我发现他们无论在学习、社交还是处理问题的能力上,都比我强!我不得不承认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如此之大,城市的孩子确实比农村的孩子聪明,城市的孩子智商真的比农村孩子强。特别是我们宿舍有一位同学,一天晚上我发现他竟然在看编程的书了。一问之下,我大吃一惊,上大学前我还没见过电脑什么样呢,别人都已经编程了!更让我自惭形秽的是,该同学在高中时已将英语四级词汇背了个烂熟,四级早已通过了,而我的英语水平呢,竭尽全力才考了那么一点儿分……总之,一开学我就没有了上大学的兴奋与喜悦,而陷入了深深地自卑与痛苦之中。
想想从小学到高中,我的成绩在班上一直都是名列前茅,是老师的宠儿,早已习惯了高高在上,自命清高,目空一切的感觉。然而一到大学,面对高手如云的同学,真是感到自己太渺小了,一时难以适应。主要是为了找回过去那种感觉,取得好成绩,同时,为了显示自己比别人强,我开始发愤努力,拼命学习,还参加了许多社团活动,样样都想做好。然而大半年过去了,我非但没有显得比别人强,反而更差了。有一次考试,我竟然得了全班倒数第二!面对这样的成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焦急、自卑、痛苦!而这又使我的表现和成绩变得更差,成绩变差又使我更焦急、更自卑、更痛苦……在万分的痛苦中,我度过了上大学后的第一个寒假。
第二学期,这种痛苦更变本加厉地折磨我,我几乎都“心力憔悴”了。我想了种种办法去抑制它,可是效果甚微。我不知道造成自己痛苦的根源,更找不到解脱的方法。幸运的是,这时,我选修了《老子道德经》。那一天,我像往日一样感到非常痛苦,就去上《老子道德经》课。当听到“祸莫大于不知足,吝莫于欲得”、“吾所以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时,我顿觉眼前一亮,心里有种霍然开朗之感,当时真想大叫一声:“得之矣,得之矣!”我发现自己之所以这么痛苦,原来就是因为欲念太多,太看重名利地位了。太多的欲望,对人唯一的好处就是毒害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不能满足时倍感痛苦。我自己就是这样,既想搞好学习,又要参加活动,还想处处优秀,什么都想要,结果什么都没搞好。明知力不从心,却又不愿放弃。太多的非分之想,便有了这许多欲望无法满足时太多的痛苦。下课回家之后,我对照《道德经》检查自己,发现我的许多做法都与老子提倡的为人处世之道相违背,“欲速则不达”就是其中之一。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做任何事,都是一步一步来的,不能一口吃个胖子,而我却一向喜欢贪多求快,怎么能有好结果呢?
明白了这些之后,我就按老子所说的清静无欲,即“寡欲”的方法来对待生活和学习。我再也不把成绩、名次、名誉和地位看得那么重了,只是一心一意踏踏实实地生活学习。
慢慢地,我的心情舒畅了。
也许又应了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或者“夫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我没有追求它,它偏偏来到了我身边:这学期,我的成绩稳步上升,现在已是班上的前几名,参加的社团也选我做小组长,我还担任了班干部和学生会干部,并有幸被选为有权参加党校学习的少数几个人之一……这一切,严格地说,都是《道德经》带给我的。
我喜欢上了《道德经》,越读越觉得其味无穷。《道德经》真是博大精深啊!
在学习方法上,老子也给过我帮助。他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老子认为“道”是天下万物的根本,守“道”才能认识万物。强调只有抓住并认识了“道”,才能认识万物的规律。这不是说“看问题要抓住本质吗”?认识到这一点,在学习上我就少浪费了不少时间。抓住本质,抓住要点,这就是我学习成绩逐步提高的秘诀。
老实说,我没有很好坚持上《老子道德经》课,特别是后半学期,因为要上党校学习,我分身乏术,只好经常旷课(这一点希望熊教授能原谅)。为了弥补未能好好听课的不足,我在平时吃完饭后,一有闲空,就会拿起《道德经》读上一段。甚至与同学争论问题,也会无意地引用《道德经》。每读一次,我的心就平静一些,每读一次我都能从中悟出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每读一次我都对《道德经》的博大精深感叹不已。有时,真想面对虚空中的老子,大声告诉他:“您写的《道德经》真是美哉!壮哉!明哉!神哉!当与日月齐光,天地并寿矣!”
(华中科技大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