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奇峰古树曲水回廊引人入胜
进门后,你只有顺着长廊游览,才能进入里园
长留天地间,从这里进入
隔而不绝
空窗、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
穿过园子的回廊
依附于墙体的回廊
穿过山水景区的回廊
连接建筑物的回廊,回廊上的碑刻
留园回廊的碑刻
回廊的亭子,经常在转折处出现
回廊与亭子的结合
院内古木参天,水面宽阔
小船可以穿行,船行景异,不断带来惊喜,引人入胜,趣味盎然
回廊与建筑物沟通,一体化
留园的古树
湖中的回廊,通过亭子和岸上的回廊连接,并不显得单调
留园三绝
冠云峰
冠云峰,院内最珍贵的太湖石,是留园三宝之一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一种石灰岩,有水、旱两种。太湖石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其色泽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尤其黄色的更为稀少,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这块奇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
冠云峰与周围的楼台亭阁和水面,构成一幅绝妙的画卷
冠云峰旁边的亭子是连接回廊的
留园的风景,在冠云峰这里进入高潮
楠木厅
楠木厅,名曰五峰仙馆
山石做成台阶,寓意平步青云
五峰仙馆,留园三宝之二
五峰仙馆的名画
楠木殿是对“五峰仙馆”的俗称,“五峰”源于李白的诗句:“庐山东南五老峰,晴天削出金芙蓉”。楠木殿厅堂面阔五间,中间用纱隔屏风,隔出前后两厅。其中前厅约占了整个建筑的三分之二的面积。正厅中间朝南设供桌、天然几、太师椅等家具,左右两边分设几、椅。众多家具将正厅空间分隔成为明间、次间和梢间等空间系列,这样的空间分布较一般的江南厅堂更加错综复杂,典雅繁美。仙馆东西墙上分别设了一列开合非常大,但是装饰却简洁精雅的窗户。这样的做法是要把窗户外的两个小庭院的风景借鉴进来,拓展厅堂的视觉空间,保证建筑中有充分的光线。所以我们走进五峰仙馆没有像以往走进其他老房子那样,感觉阴暗、压抑甚至还有点阴森森,相反感觉这个厅堂宽敞明亮,宏丽而大气。五峰仙馆的建筑用材非常奢华,梁柱全部采用楠木,中间也全部采用红木银杏纱隔屏风。使用如此贵重的木材可见五峰仙馆在留园中的地位非比寻常。但是在抗战时,楠木殿成了日军的马棚,饥饿的行军马,把上好的楠木柱子啃得不成样子。后来抗战胜利后修葺园子时,不得不用水泥把楠木柱糊住,外面又刷上漆。
室内的圆形挂落飞罩,雕刻十分精美
雨过天晴图
雨过天晴图,天然生成的石画,是留园三宝之三
留园的五峰仙馆内保存有一件号称“留园三宝”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画“雨过天晴图”。只见一面大理石立屏立于墙边,石表面中间部分隐隐约约群山环抱,悬壁重叠,下部流水潺潺,瀑布飞悬,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方,一轮白白的圆斑,就像一轮太阳或者一轮明月,这是自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画,这块直径一米左右的大理石出产于云南点苍山山中,厚度也仅有15毫米,

留园貌不惊人的大门寓意小中见大
苏州留园的大门,
苏州留园大门的设计并不张扬,没有高大气派的楼门,和街边的平房没有什么两样,表明院子的主人不想显示富贵,苏州的拙政园也是如此,这是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和北方的园林很不同。
被誉为吴下名园
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游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留园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始建于明代。清代时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后改为“留园”。留园占地约50亩,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
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留园与拙政园等苏州园林,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留园
苏州市五 A 级景区
留园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