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片仔癀拥有近500年历史,与寿山石、乌龙茶并列为“福建三宝”。2011年片仔癀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片仔癀具有消肿止痛、清热降火、保肝护肝等疗效。如今,片仔癀药业正以传统中药生产为核心,发展保健药品、保健食品、功能饮料和特色功效化妆品、日化产品等,做大做强大健康产业。
从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到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张仲景“娇耳汤”治冻疮,这些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说故事无不见证了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西医药学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有着几千年文化积淀的传统中医药事业也面临着变通趋时的选择。如何使传统中医药为更多的人所认同并切实服务于百姓健康,成为一代代中医药人的使命与责任。
截至目前,已有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诊法、中药炮制技术、中医传统制剂方法等8个类别的传统医药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根据不同的传承脉络,如传统中医诊疗一类又有葛氏捏筋拍打疗法、王氏脊椎疗法、朱氏推拿疗法等不同疗法。因为每种疗法本身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因此也就要求各个项目的传承人既要认真地继承传统,又能够谨慎地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使其适应时代的发展。
北京的孟阿姨腰椎一直不太舒服,在朋友的介绍下她来到了位于北京东郊的一家叫做国葆堂的中医门诊部。经过诊断,医生请她趴坐在治疗椅上,找到腰椎部的对应穴位,用玻璃针轻轻弹破皮肤表层,然后用20多支加热过的小竹罐分别吸附于各穴位之上。15分钟后取下竹罐,神奇的现象出现了:罐子里大都有半凝固的黑紫色血块,有的还拔出痰状黏液,可以悬浮在水中。
“这是‘浊’,是经络上聚集的毒素,把它们拔出来后被堵塞的经络就通畅了。”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兴治这样介绍家传了十三代的“王氏脊椎疗法”,“很多颈椎、脊椎问题以及脑血栓等疾病都是经络病,源于毛细血管阻塞,因为肌肉、神经、骨骼、韧带都是通过毛细血管吸氧获得营养。所以我们使用经过48味中药蒸煮过的热竹管拔罐,吸出人体内的毒素,使药渗入体内发挥作用,把不通的地方打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如今,已有数以万计的患者从这一疗法中受益,国葆堂平均每天要接待300名至600名患者。然而,让王氏脊椎疗法得以推广的背后是王兴治历经10余年革新竹罐给药技术和制针技术的艰辛。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在继承传统疗法有效性的同时,对其安全性进行改进。王氏脊椎疗法得以在当代有序传承发展的关键就是解决在不降低疗效的前提下确保竹罐和用针的一次性使用问题。”王兴治认为,传承和振兴中医药最终的目标是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在云南白药集团总经理尹品耀看来,让大众受益的最直接方式是让传统中医药与人们的现代生活产生联系。“20年前若问大家云南白药是什么,都会说‘散剂小瓶子’。现在提同样的问题,人们会讲云南白药牙膏。”尹品耀说,云南白药是云南名医曲焕章根据明清流传于云南民间的中草药物,于1902年创制出的具有止血止痛、活血化瘀、解毒消肿、防腐生肌的“曲焕章百宝丹”,即“云南白药”。问世百年来,云南白药以其独特的疗效被誉为“伤科圣药”。近年来,为了让这一传统药剂得到更长足的发展,云南白药集团结合保密配方与材料科学进行产品创新,推出了包括白药创可贴、气雾剂和牙膏等多种产品,极大地挖掘了白药的药用价值。

传统中医药中所蕴涵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同样是其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医药知识博大精深,近年来在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深入浅出的解读下,已逐渐被广大民众所认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赖并尝试用中医药理论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医药在我们的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已有10年中医临床经验的徐立军表示,中医不仅仅是简单的医疗科学,它更倡导了一种健康平和、重视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在临床诊断中,我们发现,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许多疾病的产生与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相关。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熬夜、饮食不规律加上各类社交网络信息的打扰,常常使人们的心神不定,病也就随之而来。”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柳长华看来,中医文化的确蕴涵着宝贵的医疗思想价值。中医以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为核心思想,在医疗思想和医疗行为中始终把人放在自然之中。因效法自然而产生了对生命、疾病、方药的认识,因顺应自然而使这套认知与实践体系传之久远,并与时俱进。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的医疗思想对于解决现今全球医疗卫生健康问题,以及在防治重大疾病、促进养生保健、减轻医疗负担等方面,都具有潜在的巨大价值。
专家们认为,随着时代的更替,现代人与古代人的知识结构已大相径庭,要在当代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使其历久弥新永葆生机,则需要运用现代语言和手段赋予传统文化以通俗化的表达。同样在就医环境、医疗医械、服务方式等方面也要有所改进和提高,以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从而加强大众对中医的认同感,共同寻求中医与现代科学对话的有效途径和平台。
延伸阅读:《中医药法(草案)》全文及说明“六位一体”引领中医药上新台阶 第九届中医药发展论坛将于2016年4月举办盘点2015年中医药的喜与殇王国强新年寄语 全力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建设“健康中国” 中医药步伐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