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受中医古籍启发找到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而与其他两名科学家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正如屠呦呦在获奖感言中所述,青蒿素是中国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此次获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近年来,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正不断加快。自2009年开始,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多次发文,着力推动中医药“走出去”,寄望中医药服务及产业,能与国家经济实力发展同步,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中医已传播至171个国家和地区,并先后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越南、阿联酋、南非等29个国家和地区以政府立法形式得到承认,18个国家和地区将中医药纳入医保体系,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院校。此外,我国与外国政府、地区组织签订了83个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而“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提出,更是为中医药“走出去”创造了巨大机遇。
中医药服务及产业呈现多元化、国际化发展势头的同时,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其“走出去”的道路并不顺畅,医药卫生政策法律、文化认同差异、贸易标准壁垒等因素长期困扰国际市场的开拓。
对于中医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靠的是临床疗效,疗效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靠的是传承创新,传承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关键;靠的是人才队伍,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响应“一带一路”战略倡议走出去,更要练好内功。屠呦呦能获得诺贝尔奖就是最好的例证。
多措并举力推“走出去”
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做了哪些工作?
于文明:随着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深入,随着服务业的跨国转移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服务贸易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中医药服务贸易作为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原始创新潜力巨大的民族健康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医药局与商务部一方面,通过首批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支持国内机构在海外设立中医药服务贸易机构。另一方面,支持国内有关机构或企业与境外机构合作在海外设立中医药服务贸易机构。例如,先后支持天津天士力集团与澳大利亚康平医疗集团合作在悉尼成立高水平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与德国巴伐利亚州施道丁格家族合作设立的魁茨汀中医医院拓展业务等。
此外,为提升中医药服务质量,打造知名品牌,自2013年起,我局联合商务部启动了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项目、骨干企业(机构)和重点区域建设工作。去年5月,遴选出包括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三亚市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首批19家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骨干企业(机构).
自2009年开始,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多次发文力推中医药国际化,请具体介绍并评价近几年国家推动中医药“走出去”行动的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