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最后,就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论述,以供医者参考和百姓日用:一、论晕针:清·李守先《绘图针灸易学》中说:今人习针少而用药者多,恐晕针也。独不知晕针者无不获救。用药不当,难以保保全,针与药较,针易药难也。晕针者,神气虚也。
作者:谢青云 (未经同意,请勿转载,谢谢合作)杨继洲(约公元1522~1620年),字济时,明代三衢(今浙江省衢县南六都杨村)人,是明代著名针灸医家。杨继洲家学渊源,其祖父杨益曾任太医院太医,纂修《集验医方》为皇帝批准出版。因杨氏家中医书收藏丰
给编辑部的一封祝贺信《中国针灸》杂志编辑部齐淑兰主任、王晓红编辑:您们好!在2011年8月━━《中国针灸》杂志创刊30周年即将来到之际,我满怀着喜悦和感激的心情,向您们并通过您们,向刘炜宏主编、马兰萍编辑以及编辑部的全体领导和同志
近日拜读南怀瑾大师的《我说参同契》一书,深为所倾,读到绝妙处,每在心中击节赞叹,并默而记之。当然,荆山之玉,难免微瑕,书中确有可资商榷之处,如,大师在第十二讲中说:“宋朝五大儒之一的邵康节(邵雍),他是研究《易经》的专家,他的成就是跨越时代的
去年我在《中国医药报》开设了《咬文嚼字学中医》专栏,写了将近五十篇解释中医词汇的文章,今年我把这些文章修改、增添、翻译、润色整理,定名为《字里藏医》交由立品图书结集出版,预计在10月出版发行。这也是我的《中医启蒙》系列丛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