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1930年2月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由木兰花令(词牌)减字变韵而成。
1930年2月7日,红军和地方党委召开连席会议(二七会议),决定争取革命首先在江西省胜利,夺取全省政权。军事上是首先攻打吉安,占领后即宣布成立省苏维埃政府。当时红军还未攻占过这么大的县市。2月中,毛泽东率军从广昌向吉安进发。由于蒋介石命令军队向吉安靠拢,红军在中途退回赣南。
37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1930年7月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注释:
蝶恋花:词牌名,又称鹊踏枝,宋晏殊改之。
黄公略: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1930年任红三军军长,1931年10月战死于江西吉安。当时他留守闽西根据地。
1930年3月,周恩来去莫斯科参加苏共十六大,李立三暂时掌管上海中央。6月,他指派中央特派员涂震农到闽西招开汀州会议(又称南阳会议),命令红军趁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混战之机进攻南昌和长沙。会上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革命军事委员会,负责此项行动。毛泽东率红一军团趋南昌而不攻。彭德怀率红三军团于7月29日攻进长沙,11天后,又在湖南军阀何键15个团的优势兵力面前被迫退出。毛泽东赴长沙与彭德怀会合,于9月10日再次进攻长沙。攻城战中红军损失惨重,9月13日毛泽东下令撤围退军。
毛泽东率军攻入湖南,何键捉了毛妻杨开慧。各界营救无效,杨开慧在11月24日被处决。27年后,毛泽东又写了一首蝶恋花纪念她。
38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1931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原注:关于共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注释:
这首词和另外五首一同发表于《人民文学》1962年5月号。
渔家傲:词牌名,本于晏殊词,“神仙一曲渔家傲”。
毛按:诸说不同。我取《淮南子·天文训》,共工是胜利的英雄。你看,“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他死了没有?没有说。看来是没有死。共工确实是胜利了。
张辉瓒:国民党第十八师师长,兼任江西剿匪总指挥,俘虏后被红军斩首,其头装在木笼内扔入赣江。
1930年8月5日,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鄂湘赣三省剿匪总指挥”。何说,“各省从前剿匪,大都不免省界观念,能将匪共驱出省界即为了事。故匪等东击西串,不能根株尽绝,反而愈延愈广。国府因见及此,特命行营负此专职,统筹兼顾,谋根本解决,以矫正前此之流弊。”自此从以前的各省“会剿”改为中央领导下的“围剿”。
1930年10月7日蒋介石占领郑州,胜利结束与冯玉祥、阎锡山的战争。12月7日,蒋至南昌布署第一次大“围剿”,以十万兵力,进攻赣南、闽西的红军根据地。12月30日,红军在龙冈伏击张辉瓒并全歼其十八师。第一次大“围剿”就此结束。
1931年4月,何应钦调集二十万军队作第二次大“围剿”,这就是下阙的“二十万军重入赣”。
39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1931年春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注释:
蒋介石认为第一次大“围剿”败在“长驱直入”,因此第二次大“围剿”改为“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紧缩包围”。5月16日,红军在吉安县东固伏击蒋军公秉藩部二十八师。接着在15天内,从西向东横扫七百里,五战五胜,打破了第二次大“围剿”。
40 六言诗·苏维埃政府布告(节录) 1931年12月19日
军阀豪绅地主,到处压迫穷人。
利用国民政府,要捐要税不停。
地主白占土地,厂主垄断资本。
大家要免痛苦,只有参加革命。
穷人一致奋起,组织工农红军。
豪绅地主土地,一律分给农民。
免除苛捐杂税,都是有吃有剩。
工人每日工作,只做八个时辰。
商人服从法令,生意由你经营。
各地工农群众,赶快参加革命。
建立工农政府,快把地主田分。
工人组织工会,快同厂主斗争。
大家一致努力,完成中国革命。
41 菩萨蛮·大柏地 1933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注释:
1929年初,湘赣两省军阀何键、鲁涤平联手第三次”会剿“井冈山。1月14日,毛泽东率红军主力下山,意图将敌军引离井冈山。离山后红军在赣南数战不利,直至2月11日,得以在大柏地歼赣军刘士毅两个团,才打破危局。这是赣南、闽西的红军根据地创建之始。这首词是毛泽东重经大柏地时所作。
42 清平乐·会昌 1934年夏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注释:
1934年夏,形势非常危急。红军在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中处处失利,同时党内左顷冒险主义占领指挥权,毛泽东被实际上架空了权力,毛的正确意见得不到采纳。面对敌人的步步进逼,面对自己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发挥,面对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根据地在一天天缩小。毛泽东仍然保持良好的心态:风景这边独好!
这首词,毛泽东曾有注云“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心情。”当时,中共和红军由博古,周恩来和李德(德国人)“三人团”领导。毛泽东被排挤出了领导集团,在会昌“养病”。赣南军区司令员龚楚去看他,酒后毛泽东喟然长叹,“我自从参加革命以来,受过三次开除中委和八次严重警告的处分,这次更将造成失败的责任,完全推在我的身上。现在,可不是我们井冈山老同志的天下了!”说时竟凄然泪下。(龚楚《我和红军》)
43 十六字令·三首 1934年至1935年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原注: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
注释: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神话中有以山为撑天之柱的讲法。
44 歌谣诗·洛甫摔跤 1935年
洛甫洛甫真英豪,不会行军会摔跤。
四脚朝天摔得巧,沒伤胳膊沒伤脑。
注释:
1935年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对张闻天一次摔跤的調侃。
45 忆秦娥·娄山关 1935年2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释:
忆秦娥:词牌名,本于李白诗“秦娥梦断秦楼月”。
1935年1月16日至18日,遵义会议开了三天,随后红军就经娄山关北上四川,想和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会合。2月5日,在一个叫“鸡鸣三省”(四川,贵州,云南)的村庄,博古把军事指挥权正式移交给毛泽东。上任伊始的毛泽东求胜心切,敌情未明而猛功四川土城。没料到四川辣子们十分打得,红军折兵数千,败下阵来。毛泽东当机力断,决定放弃和张国焘会合的这一长征初始目标,回贵州攻打战斗力薄弱的黔军。这是长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黔军企图凭娄山关天险力阻红军,会合川军、滇军和中央军聚歼红军于云贵川交界处。彭德怀亲自带兵以急行军在2月26日下午抢占娄山关,接着几天,又在娄山关周围歼敌二个师,取得了自从惨败湘江,损失一半人马以来的长征途上的第一个大胜利。这首词,应该是作于2月26日左右。
46 七律·长征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号。
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这首诗和《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都是在长征取得胜利时所作。
五岭逶迤腾细浪:大庾(yǔ宇)、骑田、萌渚(zhǔ煮)、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福建、江西出发,沿这四省边境的五岭山道,越过敌人封锁线,向西进军。“腾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只像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
乌蒙磅礴:乌蒙山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磅礴”,气势雄伟。
金沙水拍云崖暖:金沙江,即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县之间的一段。江的两岸,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云崖”)。中央红军在云南省禄劝县西北的绞车渡(又称绞平渡)渡过金沙江的时候,是1935年5月,所以说“云崖暖”。本句“水拍”原作“浪拍”。作者自注:“水拍:改浪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他说不要一篇内有两个浪字,是可以的。”《诗刊》1957年1月号发表时已改为“水拍”。
大渡桥横铁索寒:大渡河源出青海、四川两省交界处的果洛山。两岸都是高山峻岭,水势陡急,曲折流至四川省乐山县,入岷江。桥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在四川省泸定县,形势险要。桥长约30丈左右,用十三根铁索组成,上铺木板。中央红军在1935年5月下旬到达泸定桥,当时桥板已被敌人拆掉,红军先头部队的英雄战士在对岸敌人的炮火中攀缘着桥的铁索冲了过去,夺得此桥。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于四川、甘肃两省边境。岷山的南支和北支,有几十座山峰海拔超过四千五百米,山顶终年积雪,称为大雪山1935年9月红军长征经此。
47 念奴娇·昆仑 1935年10月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原注:前人(指宋张元,见《诗人玉屑·知音·姚嗣宗》)所谓“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说的是飞雪,这里的借用一句,说的是雪山。夏日登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灭了火,所以变白了。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朝天宝时歌女。
作法:连着三个“一截”,只为立意新奇,平仄破了又何妨?
昆仑:是我国最大的山脉之一,西起帕米尔高原,沿新疆西藏边界向东延伸。东端分为北中南三支。南支可可西里山,是长江上游通天河的一些支流的源头。南支东延为青海境内的巴颜喀拉山,是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山东接四川的岷山和邛崃山处,是一片海拔六千公尺的雪原,毛泽东在岷山所看到的就是昆仑山的这片余脉。
48 清平乐·六盘山 1935年10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注释:
红旗:1957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1961年9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10月7日的《光明日报》。
49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1935年10月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50 四言诗·懦夫奋臂 1935年10月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暴虎入门,懦夫奋臂。
51 沁园春·雪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自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注释:
作法:这词的“成吉思汗”和《十六字令》的“离天三尺三”,一个不是汉名,一个是直接引用民谣,都不必拘守平仄。
秦皇汉武: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刘彻(前156—前187),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朝的创业皇帝。
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1162—1227)在1206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来蒙古在1271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10月7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52 临江仙·赠丁玲 1936年12月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
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注释:
临江仙:词牌名,原为唐朝教坊曲名,曲子多用以咏水仙。此词牌有两种形式,这里用的是每阙首句为七个字的一种。另一种为六个字。
作法:大概因为同是湖南人,毛泽东在这首词里也是以湖南方言押的韵。
保安:当时是陕北苏区首府,在陕西省西北部,现名志丹县。
出牢人:指丁玲。丁玲于1933年5月进狱,后被软禁在南京。1936年9月,在共产党帮助下,她化装逃离南京,于11月12日到达保安。
毛瑟:德国毛瑟兄弟设计制造的枪,当时中国军队用得很多。
这首词是毛泽东写给丁玲的。丁玲,原名蒋伟,字冰之,1904年生于湖南常德,1927年起开始发表作品,是三十年代著名左翼作家,1932年3月在上海加入中共。她到保安后只有几天,即发起组织中国文艺协会,并担任主席之职。毛泽东在成立大会上讲了话,称赞“这是近十年来苏维埃运动的创举”。黄土沟来了位大作家,也真是“人物一时新”了。
丁玲主动要求到前线去看看。1936年12月底,毛泽东通过军用电报把这首词拍给在前线的丁玲。来年2月,毛泽东亲自下令任命丁玲为中央警卫团政治处副主任,使她真地做了“武将军”。丁玲于1986年3月4日在北京逝世。
53 祭黄帝陵 1936年12月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知,光被遐荒。
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中更蹉跌。 越数千年,强邻蔑德。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 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 涿鹿奋战,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不武如斯: 泱泱大国,让其沦胥? 东等不才,剑屦俱奋。
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 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内政。 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
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尚飨!
注释: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4月5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
54 四言诗·题《中国妇女》之出版 1937年3月
妇女解放,突起异军。 两万万众,奋发为雄。
男女并驾,如日方东。 以此制敌,何敌不倾?
到之之法,艰苦斗争。 世无难事,有志竟成。
有妇人焉,如旱望云。 此编之作,伫看风行。
55 四言诗·改江淹《别赋》 1939年6月1日
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延安,快如之何!
56 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1943年3月
外侮需人御,将军赴采薇。
师堪机械化,勇夺虎罴归。
浴血东瓜守,逐倭棠古回。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注释:
戴安澜:国民党200师师长,在缅甸抗击日军的战斗中牺牲,年仅38岁。
57 五言韵语·军队向前进 1945年10月
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
58 五律·张冠军道中 1947年4月
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
露温尖难染,霜笼鸦不惊。
戍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
踟蹰张冠道,恍若塞上行。
59 五律·喜闻捷报 1947年9月
中秋步运河上,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作。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60 七律·忆重庆谈判 1947年秋
有田有地皆吾主,无法无天是尔民。
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
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61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注释: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
钟山风雨起苍黄:钟山南京中山门外紫金山,在南京市的东面。苍黄,同仓皇。本句是说南京突然遭到了革命暴风雨的袭击。苍黄兼有变色的意思。这是修辞上的所谓“双关”。
宜将剩勇追穷寇:剩勇,余勇。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后汉书·皇甫嵩传》:“兵法(指《司马兵法》),穷寇勿追。”这里改变了这种说法,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孙子兵法·军争篇》有“围师必阙(网开一面之意),穷寇勿迫”。
不可沽名学霸王:沽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秦朝末年,项羽(曾自封西楚霸王)和刘邦(后来的汉高祖)同时起兵反秦。刘邦先据秦都咸阳拒项羽。项羽歼灭了秦兵主力,拥四十万大军入咸阳。鸿门宴上,他听了项伯的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没有杀刘邦。后来刘邦项羽血战连年,终于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双方士兵为和平连呼万岁。项羽守约退兵,刘邦却立即背信弃义地围攻项羽于垓下,他的部下更把楚霸王分尸为五。事迹见《史记·项羽本纪》。这里是说应从项羽的失败得到教训,不可为了“和平”的虚名,给敌人以卷土重来的机会。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上句借用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原诗说的是汉武帝时制作的极贵重的宝物金铜仙人像,在三国时被魏明帝由长安迁往洛阳的传说。原句的意思是,对于这样的人间恨事,天若有情,也要因悲伤而衰老。这里是说,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身受反动派压迫的人民,自然要彻底推翻反动统治,完成翻天覆地的革命事业。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沧桑,沧海(大海)变为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古代神话:女仙麻姑对另一仙人王方平说,他们相见以来,东海已经三次变为桑田(葛洪《神仙传·麻姑》)。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23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
62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1949年4月29日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柳亚子原诗:
《感事呈毛主席一首》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注释:
柳亚子:名弃疾,字安如,号亚子,江苏吴江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搞革命,后来成为国民党左派。1958年病逝于北京。著有《磨剑房诗词集》。
饮茶粤海:指柳亚子和毛泽东于1925年至1926年间在广州的交往。
索句渝州:指四五年在重庆柳亚子索讨诗作,毛泽东书《沁园春·雪》以赠。
昆明池:指北京颐和园昆明湖。昆明湖取名于汉武帝在长安凿的昆明池。
富春江:东汉初年,严光不愿出来做官,隐居在浙江富春江边钓鱼。
牢骚:1949年3月28夜柳亚子作《感事呈毛主席一首》,也就是诗中的“华章”,称要回家乡分湖隐居。
63 赞“密使1号” 1950年1月上旬
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
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
注释:
随着海峡两岸逐渐解密的资料,尤其是中共“密使一号”吴石将军的资料公开,毛主席的五言绝句诗公开于世。这是毛主席惟一的一首赞扬吾党吾军情报战线英雄的诗。
吴石(1894—1950),中共地下组织给他的代号为“密使1号”。吴石抵台后,就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1950年6月10日,被叛徒出卖在台北从容就义。临刑前望着大陆方向说:“台湾大陆都是一家人。这是血脉民心。几十年后,我会回到故里的。”为了表彰吴石将军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的特殊贡献,1973年周恩来总理力排众议,在毛主席的支持下,由国务院追认吴石将军为革命烈士。
64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1950年10月
一九五零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柳亚子原词:
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跹,
歌声唱彻月儿圆。不是一人能领导,
那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音乐学校)里曲子的名称。
赤县:战国时称中国为赤县神州。
于阗:汉朝西域国名,即今新疆于田县。
65 浣溪沙·和柳先生 1950年11月
颜斶齐王名命前,多年矛盾廓无边,
而今一扫纪新元。最喜诗人高唱至,
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上战旗妍。
66 浪淘沙·北戴河 1954夏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注释: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号。
一切都过去了,一种新的美已经诞生。这就是本篇主旨。
1954年夏天,毛泽东在北戴河林木葱茏、气候宜人的海滨胜地一边休养,一边工作。一天,海面狂风骤起,暴雨斜飞,怒浪排空,他突发去中流击水之想。身边的警卫人员以风浪太大为由,尽力劝阻,毛泽东却满怀豪情地说:风浪越大越好,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他坚持下海,在滔天白浪中尽兴畅游了一个小时。上岸后到了寓所,他仍意犹未尽,以雄浑沉郁之情泼墨挥毫,一气呵成这首壮美与缅怀之诗。
67 七律·和周世钊同志 1955年10月
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
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
尊前谈笑人依旧,城外鸡虫事克哀。
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周世钊原诗:
《七律 随从毛主席登岳麓山》
滚滚江声走白沙,飘飘旗影卷红霞。
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
故国几年空兕虎,东风遍地绿桑麻。
南巡已见升平乐,何用书生颂物华。

注释:
1955年6月,毛泽东来到长沙,6月20日这一天,他在湘江游泳后,登上了岳麓山。陪同他的有他早年的同学和朋友、当时任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兼湖南第一师范院校校长的周世钊。后来,周世钊将自己所作的《七律·随从毛主席登岳麓山》及其他几首诗词寄呈毛泽东。毛泽东于当年10月4日回信说:“读大作各首甚有兴趣,奉和一首,尚祈指教。”下文便录示了这首诗。细省书信中的语气,和诗似作于写信的当天或稍前,亦即1955年秋;而诗纪春令,是追咏前游。
68 七绝·五云山 1955年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
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69 水调歌头·游泳 1956年6月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注释: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水调歌头:词牌名,水调本为一曲子,歌头是曲子开头部分。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三国吴孙皓时欲从南京迁都到武昌,民谣曰,“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子在川上曰:《论语·子罕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指时间如河水飞逝。
一桥飞架:指武汉长江大桥,该桥为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桥梁,是五十年代重大工程之一,于1955年开工,1957年建成通车。当时正在施工中,故属“宏图”。
西江石壁:指计划中的长江三峡大坝。
巫山云雨:巫山有神女峰。宋玉《高唐赋》,称楚襄王梦见神女,神女说她“旦为行云,暮为行雨。”
1956年6月1日,毛泽东从武昌游过长江到达汉口。6月3日,第二次游过长江,从汉阳穿过长江大桥桥洞到武昌。4日,第三次游过长江,也是从汉阳到武昌。
70 蝶恋花·答李淑一 1957年5月11日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李淑一原词:
《菩萨蛮·惊梦》
兰闺索莫翻身早,夜来触动离愁了。
底事太难堪,惊侬晓梦残。
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
醒忆别伊时,满衫清泪滋。
注释: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1958年1月1日湖南师范学院院刊《湖南师院》。
舞、虎、雨:这三个韵脚字跟上文的“柳、九、有、酒、袖”不同韵。作者自注:“上下两韵,不可改,只得仍之。” 这是毛词中唯一的上下阙不同韵的词。毛泽东宁愿转韵也要用蝶恋花这个词牌。
李淑一:当时是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师,杨开慧的好友。词中的“柳”指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烈士(1898—1932),湖南长沙人,作者早年的战友,曾任红军第二军团政治部主任、第三军政治部主任等,1932年9月在湖北洪湖革命根据地被害。1957年2月,李淑一把她写的纪念柳直荀的一首《菩萨蛮》词寄给作者,作者写了这首词答她。
1957年春节,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谈她读了毛诗的感想,并附了一首她在1933年听到柳直荀牺牲时写的菩萨蛮。毛泽东5月11日回信,“淑一同志:惠书收到了。过于谦让了。我们是一辈的人,不是前辈后辈关系,你所取的态度不适当,要改。已指出'巫峡’,读者已知所指何处,似不必再出现'三峡’字样。大作读毕,感慨系之。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写了吧。有《游仙》一首为赠。这种游仙,作者自己不在内,别于古之游仙诗。但词里有之,如咏七夕之类。(下面为这首蝶恋花)”正式发表时,词题改为“赠李淑一”,后又改为“答李淑一”。李淑一词中有“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句,故此毛泽东上来就回答了烈士的去处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