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智慧说论语 雾满拦江:《千秋智慧说论语》(001)

雾满拦江:《千秋智慧说论语》(001)

千秋智慧说论语 雾满拦江:《千秋智慧说论语》(001)

第一章:大学问

(1)善于学习的人称之为君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在孔子时代,学和习两个字是分开来用的,学是指掌握知识,懂得人生的道理及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而习却不是我们现在的复习的意思,而是专指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道理与思想,在一过程中获得成功并体验到人生的乐趣。

书本上的知识与思想,是从实践中总结提练出来的基本原理,背一本书容易,但能够灵活的在实践中应用,才是最难的,也是“不亦乐乎”的。如果只知道一味读书却不懂得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就成了死读书的书呆子。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但历朝历代,只知道死读书却不知道在实践中应用的书呆子,大有人在。

东汉末年,就有这样一位书呆子向诩,时值黄巾军起义,朝庭惶急,向诩建议说:不如派人到黄河边上,面对北方颂读《孝经》,以孝感化敌军,敌兵必退。皇帝听了,目瞪口呆良久,面对这个读书读呆了的蠹虫竟不知说什么才好。

只会读书却不会应用,最典型的要属明朝的沧州人刘羽中,有一次,他偶然得到一本兵书,便闭门伏桌苦读一年,自称可带兵十万指挥作战,恰巧碰到外敌入侵,他就操练士兵,带兵抵抗,结果大败,他自己还差一点成了俘虏。


后来他又得到了一本古代水利书,又伏在桌上细细的阅读一年,自称可叫千里土地变成良田。州官听信了他的话,便任用在一个村子里领导兴修水利,恰好碰到洪水暴涨,水流沿着他挖凿的渠道倒灌进来,村民俱为鱼鳖。


但连续的失败无损于刘羽中的“创新精神”,他又对边关防务感兴趣起来,并设计了一款最新的铠甲,要求给守边的军士配备。兵部按照他设计的图样把铠甲打造出来之后,就让他先穿上试试。结果,刘羽中穿上铠甲后,却被压得扑腾一声趴在地上,说什么也爬不起来了。因为他在设计铠甲的时候只考虑到了防护,却忘记了铠甲的重量,人穿上他设计的铠甲动都无法动一步,又如何能够上阵冲锋御敌?

知识与原理可以在书本上读到,但实践中的运用,却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必须在实践中学习,必须在别人的身上学习和观察。这是孔子告诉我们的第二个道理。只要我们能够学习朋友的长处并获得朋友们的帮助,低调沉稳,不事浮夸,宁肯让人低估自己而避免犯下大的过失,也不可以因为过于张扬而导致人生的惨败,则事业的成功与人生的基业,也就具备了最基本的条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9151/651855945281.html

更多阅读

雾满拦江:大哥,咱能不能别这么拧巴?

01刘震云,作家,他讲过一个故事。说有位叫老张的人,不幸遭遇大饥荒,被迫踏上逃亡之路。可天苍苍,野茫茫,没处逃来没处藏,最终老张成功被饿死。老张死前,脸上浮现出满足的笑容。他说:我好幸福。他又说: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

客观评价雾满拦江 张力奋:外宾访华常投其所好 评价未必客观

曾瀞漪:所以我们现在来看,西方看中国的时候,是不是中国应该特别注意,当西方一致在批评中国的时候,中国不要没有信心,不代表中国完全不好,但是西方一致在称赞中国的时候,中国可以要小心,并不代表中国真的很好了? 张力奋:对,我想这个问题最后的一

于丹论语心得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近日拜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后,感触颇深……我想《论语》给予我们现代人的意义就在于让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之下圆润地融合成一种有效的成分,让我们的生命在智慧光芒的照耀下,让我们每个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价值的人

声明:《千秋智慧说论语 雾满拦江:《千秋智慧说论语》(001)》为网友記憶承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