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在哪里

  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在哪里

  1915年,在中华大地上发生了一场文化改革的运动,这场文化改革使得中国的古典文化走向没落,开启了白话文的新篇章,反对影响人们遵守了几千年的传统,这场运动被人们称为新文化运动,那么什么是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呢?

新文化领导人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是《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那么他们为什么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呢?这次文化运动主要在新青年杂志上面发表了西方国家的先进的文化思想,在这本杂志上,陈独秀等人提倡人们要学习科学知识,反对封建迷信,提倡人们要学习西方的民主社会,反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独裁专制制度,反对任何独裁制度的复辟;并且由于白话文的通俗简单,文言文的复杂难懂,新文化运动也主张人们学习简单的白话文,而抛弃晦涩文言文。杂志上面也刊登鲁迅,胡适等人的文章,加快了西方的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起着很大的影响。

  时值蔡元培任北京大学的校长,他提倡北大的学生要兼容包并的思想,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思想文化,不断改变自己的传统思想,他在北大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发展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使得北大成为全国学校思想发展的重要地点,也培养了许多接受西方文化的年轻学生。由于这些原因,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不断地推动运动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揭秘

  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它是中国历史一次空前绝后的人民思想大解放,也是人民对科学和民主自由的渴望的表现。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之一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是以倡导科学、民主为中心的,它对于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礼教具有着极大的冲击力。当时,虽然中华民国已经建立,但是封建思想仍在人民的心中根深蒂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使得人民认识和了解了民主的意义,唤醒了被禁锢千年的中华民族,对反封建,反帝制有着积极的意义。

  其次,新文化运动主要针对孔学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思想推广天下后,历朝历代对孔学无不尊敬有加。新文化运动首先提出了孔学并非中国全部国学的理论,让当时的中国人,更能接触和接受更多的中国文化和西方思想。

  总结以上积极点,新运化运动的地位在当时中国,是一种思想、文化的改革,这场改革一旦实行后,中国便开始拥有了独立的民主思维,不再被封建礼教进行控制。

  但是新文化运动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改造中华民族的思想,并不能完全依靠个别几个人的努力,他们虽然声嘶力竭地呐喊,但是事实上,却不能完全从根本上改变国民的思维性,而他们提倡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也难以在中国实行。

  新文化运动对于中西方文化的看法,具有一定的偏颇和片面性,他们都以一种绝对肯定和否定的态度用来看待事物,难免有矫枉过正的嫌疑。

  浅谈什么是新文化运动

  经常有人问,什么是新文化运动?其实关于什么是新文化运动,一直以来专家学者给出的说法各不相同。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在问起什么是新文化运动时,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照片

  在思考什么是新文化运动这个问题时,首先要了解是谁组织了这场运动。这是由知识分子(如陈独秀等人)发起的一场运动,目的就是为了宣扬新文化。而关于它结束的日期各位学者是持有不同的观点的。有人觉得它在新中国期间便已经结束了,有人觉得它在文革期间结束的,还有人觉得它至今未结束。大家看法不一的原因是因为新文化运动独特的性质,所谓新文化指的是西方的文化,而对西方文化的学习,至今都没有停止。

  在被问及什么是新文化运动时,中国学者间比较一致的答案便是它是文学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顾名思义,它是和旧文化相对的。新文化运动反对的是传统,反对的是封建的思想,反对专制,反对过去的三从四德,还提出要打倒孔家店。

  新文化运动既然有反对的,自然也有主张的。它把西方的一切看做是文明的,认为中国应该学习西方的思想,西方的生活方式。包括写作方面,也应该写白话文,而不是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在新文化运动之下,人们的思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新文化运动的某些内容比较激进。

推荐阅读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口号新文化运动后期内容介绍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1/2 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新文化运动的失败如何造成

  在中国近代史上,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置疑的作用。在近代史上,中国发生了几起思想解放运动都失败了,新文化运动的失败也一样,最根本来说这些都是由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决定的。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在哪里

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主要是抨击封建旧文化,发扬西方科学民主的新文化,是一场新旧文化的革命斗争。他们的想法确实对当时社会观念的改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推动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更新,为之后的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但是同时新文化运动的失败不是偶然的,首先它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纲领,也没有明确的组织结构,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只是作为《新青年》的主编来起到一个领导的作用。同时许多知识分子都只会空谈大道理,并不能拿出任何有利于改革的有效建议。而且这场思想上的革命的范围被局限了,普通老百姓仍然不懂何为资产阶级,何为民主科学。

  再说这场运动没有和群众相结合,只做思想动员,回避斗争,也没有提出明确反帝。最后对于袁世凯发起的“回归孔学”只是一味地批判,甚至全盘否定儒家文化,全盘肯定西方资产主义文化,没有正确全面地看待中国存在的问题。军阀统治时期需要的是革命而不是改革。但是同时也不可否认,新文化运动对科学自由主义甚至共产主义的传播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新文化运动口号是什么

  在我国的历史上,基本上所有的运动或者起义都会有其专属的口号,这些口号诉说着人们迫切的需求和要解决的问题,深入人心。而新文化运动作为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自然也有着专属的口号。那么新文化运动口号是什么呢?新文化运动口号又为什么是这些呢?

新文化运动配图

  这场运动爆发之前,中国几千年的皇帝制度已经被推翻,但是袁世凯却要悖逆历史的潮流,想要重新做皇帝,为了顺利推进他还在思想上大力的推崇孔子并让人们大量读经,在全国各地建立相应尊孔的机构,举办相应的典礼,这使得刚刚在中国大地上有些苗头的资本主义受到了巨大的摧残。但是还是有一些走在时代前沿勇于斗争的人譬如陈独秀等先进的知识分子带领大家勇于质疑,敢于突破。接受了先进思想的他们崇尚民主和科学,便在之后的口号中对这些提倡,对相反的专制和迷信进行打击。再加上当时孔教盛行,让他们认为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错的,便也在口号中进行了打压。在进行运动的过程中,他们纷纷创办报纸,发表文章,向当时还很封闭的人们传递着新的思想,给人们以希望,并在创办报纸的时候改变着当时的习惯,用当时的白话文进行着文学的创作,提倡新的文学写作形式和习惯也被加入到了口号之中。

  新文化运动口号也展现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迫切的需要,最令人们印象深刻的也许就是德先生和赛先生。正是有着这些口号让人们对这场运动有着更直接的了解。

  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是什么

  1915年,在中华大地上发生了一场文化改革的运动,这场文化改革使得中国的古典文化走向没落,开启了白话文的新篇章,反对影响人们遵守了几千年的传统,这场运动被人们称为新文化运动,那么这次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是什么呢?

新文化领导人陈独秀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了称帝,开始大力倡导儒家经典,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这被当时许多资产阶级所不能忍受,因此以陈独秀等人为代表的激进主义者发动了一场文化革命。他们在这场新文化运动中提出了哪些主张呢?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接受了西方进步思想的影响下,他们发起的这场运动提倡人们要学习科学知识,反对封建迷信,认为封建迷信毒害了许多百姓;提倡人们要学习西方的民主社会,反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独裁专制制度,反对任何独裁制度的复辟;并且由于白话文的通俗简单,文言文的复杂难懂,新文化运动也主张人们学习简单的白话文,而抛弃晦涩文言文。

  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得到了知识分子,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的支持,他们纷纷参与到这场文化革命运动中,反对中国的封建压迫的儒教文化,宣扬西方的民主,自由的文化。在中国的文化界形成了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使得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广受知识分子的欢迎,也使得中国普通百姓的思想得到解放。

推荐阅读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口号新文化运动后期内容介绍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2/2 首页上一页1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9451/818120874738.html

更多阅读

新文化运动的起止时间 新文化运动后期性质

新文化运动的起止时间  中国学术界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说什么都含含糊糊,似是而非。比如五四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这些概念,就没有明确的定义,至少它们的异同,各自的起止时间,就没有准确的界定。还有的,一说就是二三十年代

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五四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

五四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意义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 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民主主要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倡导造就法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还提倡个性解放,平等自由,造就自主、自由的人。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新文化运动还

跆拳道的主要意外 跆拳道运动的主要特点

跆拳道古称“花郎道”,是起源于朝鲜半岛的一项民间技击术。其名称曾有“跆跟、跆拳、花郎道、唐手、空手、手搏道、跆手道”等叫法,至1955年,韩国武术界代表和军政界领袖组成的特别委员会着手定名工作,最后才确定名称为跆拳道。下面

声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在哪里》为网友世俗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