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浅谈儒释道三家:
儒家偏重社会伦理和道德修养,长于“人治”,主张“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步步成就自我,达到内圣外王的理论很实际,很有操作性,最适合普通大众思想提升的学问;
道家主张“道”为最高哲学准则,天地万物自然循环,和谐归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物不断运动变化,阴阳相济,而人应与自然相融合,“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尚善,山医命卜相五术对华夏文化影响深远。
佛家讲缘起性空,因果循环,以“苦集灭道”四谛,”十二因缘“为基础教义,有情众生在“六道”中流转轮回,迷于虚妄色相,贪嗔痴慢疑,种种分别妄想烦恼不得解脱,应当勤修“戒、定、慧“三学,明心见性,“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证菩提,觉了心性。
(二)儒释道三家特点:
儒家主张修身治世,长于处理人际,适合出将入相,建立一番功勋事业,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在理政治世方面,儒家最为擅长。
道家倡导天人合一,崇尚自然,注重练气,通过这种修炼,达到长生久世,羽化登仙,在佛、道、医、儒、武等诸家中,道家公认最精于养生。
佛家倾心菩提涅槃,重在明心见性,彻底觉悟,了脱生死烦恼,然后自觉觉他,普度众生,同臻西方极乐世界;
(三)儒释道三家分别:
1、儒家讲敬,道家讲静,佛家讲净。
2、儒家修身,道家练气,佛家养心
3、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
4、儒家讲天命、道家讲自然、佛家讲解脱。
5、儒家求君子、道家求逍遥、佛家求自在。
6、儒家弃小人、道家弃造作、佛家弃烦恼。
7、儒家表于礼、道家表于真、佛家表于戒。
8、儒家执于境、道家执于心、佛家心境双亡。
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被许多封建帝王奉为教条。三家虽别,但共同构成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国学
“出世”——遁入空门、清心寡欲、万世皆空;“入世”——步入烦世、宣扬佛法、弘扬文化,“出世”是为了更好地“入世”,否则也没有什么意义;“入世”是为了达到“出世”的境界,否则迷于凡世不得觉悟。
三家道路不通,各有所长,各有特点,儒为表,道为骨,佛为心,儒释道三家思想都取得巨大的哲学成就,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起到卓越的贡献。
金刚经有云:圣人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或许圣人的思想境界没有高低之分,所谓万法归宗,大道本身在那,只是圣人因各因缘教化方便而生出不同法门,但目的都是一个:那就是济世度人,让每个人都修行自我,提升境界。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方便法门,现在儒释道的传播或多或少的都存在问题,未来的大趋势将会是三教融合共同发展,逐渐适应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产生出一种新的普及大众的哲学理论体系。
---------------------------------------------
作者:定观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