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父爱本色
二娃快7岁了,他和大娃虽然都是男孩,但他们的爱好差别很大,大娃喜欢动,他相对喜欢静,大娃总是喜欢跑跑跳跳,二娃却喜欢看书或者做手工。
3月2日和3日那两天,二娃因为发烧没有上学,即使在他很难受的时候,也要看书,甚至在阅读完电子书之后,还要做上面的题。他就是这么一个孩子,平时很少缠着父母,没事干就安安静静地找个地方看书,有的父母可能觉得带这样的孩子多省心啊,爱看书是多么好的习惯啊,书看的越广泛,孩子脑子里的“货”就越多。二娃有这种阅读习惯,我确实感到欣慰,毕竟喜欢阅读的孩子以后的学习是不会差的,但有时我也会静静地思考这种行为的弊端。
对于二娃来说,他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喜欢运动,同样是上小学一年级,大娃在学校的第一次越野长跑时,就以绝对优势拿了学校第一名。二娃在同样的比赛中,根本没有任何竞争意识,从坡上跑下来时,不但不玩命地跑,而且还将双臂打开,装作小鸟在飞,从坡上一路笑眯眯地“飞”到坡下,最后的成绩可想而知。大娃的跑步,是在比赛;他的跑步,是在玩,很快乐。
有时思考一下,二娃是在新西兰出生的,这里的体育氛围比国内要浓厚的多:随处可见的草地、触手可及的运动器械、各种各样的体育俱乐部,按理说搞个什么运动,条件更得天独厚。他从小是看着哥哥打球长起来的,多么好的熏陶环境啊,可二娃对运动不大感冒。回想大娃刚来新西兰的时候,连个球都接不到,可是后来在学校一直都被列入Sporty Boy(即体育好的男孩)的行列。在新西兰,可别小看这个称呼,很多孩子特别是男孩,以此作为高人一等的筹码。学习好的孩子未必受欢迎,体育好的孩子肯定受欢迎,大娃这两方面都不错。对兄弟俩在这方面的差异,刚开始我有些不甘心,考虑到个性化的发展,我也就接受了。

面对二娃的这种好静不好动的特性,我虽然接受了,但是经过仔细考虑和与他们的妈妈商量后,我决定还是应该每天将他赶出家门一次,让他从事些体育活动,原因有:
1)体育活动可以提高他的学习效率。
这一点我就不用多说了,这其实就是8-1>8的道理,从事体育活动好像是浪费了一个小时(即减掉了一个小时),但是由于效率的提高,其产出会比单纯工作或学习8个小时还要高。
2)交往。特别是集体项目,给了孩子很多互动交往的机会。
如何与他人协作?如何平衡自己的成绩和集体成绩的关系?孩子从这种体育项目中会学到很多很多,这种认识才是孩子以后的立命之本。
3)拼搏精神的培养。
在体育竞技里,人的拼搏精神表现的特别明显,累了以后,是要慢下来还是加快速度?摔倒了,是爬起来继续坚持还是退下来?
运动还有许多好处,我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二娃以后可以不爱运动,但是他绝对不能停止运动。我深知学习好,绝对不是孩子的全部人生;学习好,更不等于幸福的人生。想让孩子幸福,父母有太多的功课需要做了。
父爱本色:我和所有的父母一样爱孩子,同时也想找到正确的方法爱孩子。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