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 立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所谓“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道:“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立秋是秋季开始的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立秋(节气)以后,秋后下一次雨凉快一次,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




立秋三候


一候,凉风至。【《礼记》作盲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生。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立秋气候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立秋之后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因此仍旧要注意防暑。


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立秋风俗


祭祀

周代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


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见《临安岁时记》。明承宋俗。


晒秋

每年立秋,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进入了晒秋最旺季节。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篁岭晒秋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之后,其更演变成乡村旅游提升的“图腾”和名片,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去篁岭赏秋拍摄。




贴秋膘

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认为可以防疟疾。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立秋养生


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循渐进的过程,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循其古人之纲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立秋饮食


在养生学上,饮食是很重要的,那么立秋后在饮食上我们需要做哪些调整呢?


“增酸”

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下列食品可供选择:

苹果、葡萄、杨桃、柚子、柠檬、山楂


《黄帝内经》,“秋冬养阴”

也就是说,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以防秋燥伤阴。下列饮食可供选择:

银耳、梨、芝麻、藕、菠菜、豆浆、鸭蛋、蜂蜜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又一个美好的季节要来了,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 立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大家秋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2251/770250071148.html

更多阅读

秋天的诗句 描写秋天的句子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

屈原的《湘夫人》原文翻译 屈原九歌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

秋天到了 二年级的秋天到了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啊!秋天到了。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秋天

描写秋天丰收的古诗 描写秋天收获的诗句

描写秋天收获的诗句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2、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4、宁如凿空使,远致石榴花。5、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6、夕雨红榴拆,新秋绿芋肥。7、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

声明:《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 立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为网友文科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