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我听了两位数学教师的课,一节是学习“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节是“矩形的性质”,两位教师都花费了一定的心思,认真地设计了新课的导入,可结果把有效的新授课时间给挤占了。就这两节课教学,凭我个人的经验,我认为新课直接导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既简单又明了,有什么不好?
新课导入的情景设计有多种方式,但一定要结合具体课题来设计,否则容易弄巧成拙,让主题后移,人为的地降低了课堂效率。现在有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是很到位,过分地追求课堂设计的“新”和“奇”,教学过程看起来花样不少,可是学生学得很不扎实。对此,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教方法更应该教技巧
“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节课,只要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方法,教学任务应该说是完成了,但是,执教教师只注重方法的传授,没有很好的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
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是将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化成相同或相反,用减法或加法即可,这一点学生掌握起来不是很难,然而,在实际做题时,不少学生因为不注重解题技巧的选择,往往容易把简单的过程搞复杂,人为的增强了解题的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个题目,然后,从中选择方法较好的给予肯定,并说明好的理由,让学生学会选择方法的技巧。
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忽视

今天,教师在教学“矩形的性质”一节时,让学生们用准备好的木棒,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矩形的性质。我不清楚学生是真的明白了,还是因为书本上有现成的结论,大多数学生都能把矩形的性质说出来。结论出来后,教师就让学生们运用结论解决问题,至于结论的科学性和它的逻辑性,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关心,这让我不得不怀疑学生的能力问题。
新教材中的平面几何部分,与过去相比,调整的力度比较大,其中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降低了对几何结论推理、论证的要求,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很多结论都是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去认识,然后直接运用。对此,我认为这是数学新课改的一大失误。“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一点,我们不能怀疑,平面几何教学中的推理、论证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作用是很大的。从近几年使用新教材以来,由于教师们普遍没有重视几何证明的教学,所以,很多学生的说理能力大幅度下降,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比较差。这个事实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