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将这一个半月的积累汇总写在这里,回答大家在面包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面包门诊-1问:为什么自己家做的面包没有买的好吃?
这固然跟未加添加剂有一定的关系,主要原因在于:
①家庭制作没有专业的操作环境和设备;
②操作者对面团状态的判断和控制受个人技术限制。
面包门诊-2问:怎样才能做出好吃的面包?
我说“勤学苦练”你们会不会打我
面包门诊-3问:为什么别人能在几分钟内揉出“手套膜”,而我却做不到?
首先,我个人比较不喜欢“手套膜”这种叫法,而且,好多人展示的所谓“手套膜”的状态其实差别还是蛮大的,有的偏厚,有的又没必要那么薄……话说回来,要在短时间内将面团揉到能拉出薄且坚实的膜与什么有关呢?
①液体量:液体量大的面团相对更容易揉出膜,但这个量是相对的,液体量过大会带来其它一些问题,比如造型困难、组织粗糙等;
②配方:糖、油多的甜面包面团比少糖无蛋的白吐司面团会更快被揉出膜;
③操作者熟练程度:一个有经验的人比一个第一次摸面团的人更熟练,自然效率会更高;
④面团的总量:每次一提到这点我的学生总会“噢……”显出恍然大悟的样子^^你揉一个250克面粉的面团非追求跟别人揉一个150克面粉的面团用同样的时间,那不是太难为自己了吗
面包门诊-4问:为什么严格按配方操作,面团却太干(太湿)呢?
不同品牌的面包粉,或者同一品牌的面包粉在不同季节里,吸水性是不同的。因此,液体量不能太“严格”遵守。
我常用金像面包粉,发现布袋装金像粉在冬季和夏季的吸水性差别至少有5%(水量占面包粉的比例)。因为即使出厂时没有差别,因为布袋透气性好,夏季可能会因空气湿度大而使得吸水性降低。盒装的因为内部有塑料袋密封保存面粉,则不受空气湿度的影响,不管在夏季还是冬季,吸水性没有差别。
如果你对新买到的面包粉不了解,可预留5%的水做调整用,免得一下子倒进去后发现面团过于湿黏。
过于湿黏怎么办呢?要想干湿合适自然是要加面粉调节的。因为面包百分比是以面粉为基础来计算的,加进面粉以后,整体的配比就变了,就不是原来的配方了。如果要保证原配方,是不是还要相应增加其它原料的用量呢?这事就变得越来越复杂喽……所以,控制好液体量是最简单的办法。
但是,“严格”也是相对的,对于甜面包之类的,不要太“严格”,凭经验掌握好干湿程度就好,但有些面包在之方面是需要“严格”控制的,且待我以后分解。
面包门诊-5问:为什么按配方标明的烘焙时间和温度,烤出的成品却不上色(颜色过深)?
很多国产家用机械式烤箱(其实包括一些商用烤箱)存在着温差的问题,就是温度不够精准,按配方标明的时间和温度烤,出炉的可能是“小白脸”,也可能是“包公脸”。我的家用烤箱第一烤是蛋挞,“严格”按配方标明的时间和温度出来的是“奥利奥”,所以对此问题有着“深刻”的体会
怎样用好烤箱要靠自己在制作的过程中多多体会,摸清自家烤箱的脾气。建议大家买个能进烤箱的温度计,也就十几二十块,有的也不见得特别精准,但相对家用烤箱,它的准确度高太多了。把烤箱温度计放在烤箱中部(有时候我还会在底部也放一个温度计),将烤箱旋扭分别放在常用的180℃、200℃、250℃等几个刻度上,观察烤箱温度计稳定在哪个数值上,以后有针对性地调整。比如我家的一台烤箱,在设置150℃时烤箱温度计显示180℃,设置180℃时温度计显示210℃,设置250℃时温度计显示250℃。那么当我需要用180℃烤面包时,将旋扭调到150℃;当我需要用250℃烤面包时,将旋扭调到250℃。
有时候不是把温度调好就万事大吉了,有的烤箱火比较急,在设好的温度上烤面包,可能几分钟之内面包就上色了;有的烤箱火比较柔,在设好的温度上烤面包,可能设置的时间到了面包上色还不够。所以,温度和时间的设置真得要根据你家烤箱的脾气来调整。针对前一种情况,我会在面包上色后盖遮纸;针对后一种情况,我会把温度调高20℃。
我的烘焙课堂使用着四个品牌和型号的家用烤箱,在我玩烘焙的近十年的时间了,使用过十几个品牌和型号的家用烤箱,具有丰富的跟不准确的家用烤箱磨合的经验我常常跟焙友说,要买到好的烤箱有时候要靠运气,如果不幸买到了不准的就按上面写到的方法来摸索吧,买都买了,物尽其用比较好。比如我课堂有的烤箱不能拿来烤戚风,有的烤箱只能拿来烤欧包。我曾经非常不幸遇到了一台测温比较准但烤什么糊什么的烤箱,那就只有当储物箱来用了……貌似……成本有点儿高啊……
面包门诊-6问:我的手都揉断了也没办法揉出膜,是不是用面包机、厨师机就能揉出好面团了?
其实大多数面团手揉、使用面包机或厨师机都可以揉到位。我虽不是“唯手工论”,却也不迷信机器。今天的主题是机器,那么咱们就只说机器的事。
首先,面包机和厨师机是很不一样的产品,没有可比性,它们适合的面团品种不完全一样,价钱嘛……更加不一样……。
其次,厨师机跟厨师机之间也有差异,比如功率,有的几百瓦,有的上千瓦。有的厨师机打蛋、打奶油效果很棒,打面团就不灵了。
不管使用什么机,我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个人认识问题,就是如何来判断液体量是否合适、什么时候该加黄油、膜是不是揉到位了……那个这个经验怎么形成呢?自然是从制作中来咯,靠长期制作来了解面团(倒不见得一定是手工揉面):哪一类的面团有什么样的特点,是否适合使用面包机或厨师机,应该使用厨师机几档……
如果操作者本身对这些不了解,怎么能充分用好机器呢?可能等面团都揉了好久才感觉水加少了,可能明明揉面不到位却感觉已经很好了,可能面团温度已经很高了还任机器转啊转……
所以,了解面团,了解机器,才能揉出好的面团。最有用的其实是你的经验。
面包门诊-7问:为什么我做出的面包不松软,总是很干硬?
这一问其实跟我们面包门诊的第一问有相似之处,当时有的朋友不理解,嫌自由姐写得太简单了,那么今天姐就换个角度说说。
面包出问题,原因往往不只一个。有的朋友说不软是没保存好,有的说是没烤好,瞧,大家找出的原因已经有两个了,那么还有没有其它原因呢?
①揉面:对干湿程度掌握不好,面团过干或过湿成品都不会好吃。

②发酵:发酵不足的面包过于紧实,发酵过度的面包过于松散。发酵湿度不够的时候,面包表皮也会干硬。
③烘烤:低温长时间烘烤会使面包干硬,烤过头自然也是一样的。
④保存:一般软面包放凉后密封保存,若不这么做,面包水分散失,干硬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又回到第一问了,要做出好吃的面包需要长时间的练习,经验总是在实践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其实,自由姐的面包之路也是从烤馒头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