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教香菱写诗 林黛玉为何教香菱写诗?曹雪芹为什么要写香菱学诗

  林黛玉为何教香菱写诗?曹雪芹为什么要写香菱学诗这段内容?

  毫无疑问,第四十八回,林黛玉教香菱写诗一节,最是温馨动人的,但也是歧义最少的。可是,这一次,我却读出了另外一些意思。

林黛玉教香菱写诗 林黛玉为何教香菱写诗?曹雪芹为什么要写香菱学诗

  曹雪芹在这里很详细的写林黛玉教香菱写诗,除了表现林黛玉和香菱的才学以及相知之外,到底还有什么含义呢?

  想着想着,突然就明白了。林黛玉教香菱写诗,其实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在间接的表现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姐妹之情”。

  从薛宝钗审问林黛玉开始,到交心谈话,再到林黛玉贫嘴求饶,林黛玉和薛宝钗早已经由情敌变为姐妹变为知己了。因此,香菱求黛玉教她写诗,黛玉不觉得烦,香菱不觉得唐突,就是宝钗也觉得自然。

  首先,我们来看林黛玉对待香菱的态度。

  “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住,自是欢喜。”

  林黛玉这个人,素来是“喜散不喜聚”的,可是,此番见了香菱,却是喜欢的。这说明黛玉是相当待见香菱的。这里,除了黛玉和香菱两人的惺惺相惜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黛玉和宝钗的关系的实质性转变,这才是基础。我甚至觉得,黛玉和宝钗关系的改善,对于黛玉而言,影响至深,已经在逐渐改变黛玉那种悲观的人生观了。

  其次,我们来看教诗歌的过程中黛玉和宝钗的交流,而这种交流,是通过香菱来传达的。

  香菱学诗,黛玉主动要求“你就拜我作师”,一点也不客气,也不征求宝钗的意见,一来见出黛玉对宝钗的了解,二来见出了黛玉和宝钗的感情已经相当自然,非同一般了。

  香菱学诗,宝钗十分配合。大家别忘了,宝钗要香菱进来,原是要香菱服侍自己的,可是,这只是借口,我们看香菱学诗,那里干了半点活计,而宝钗呢,一点不埋怨,不仅不埋怨,而且十分理解和关心。随便举一例: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院中,诸事不管,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香菱学诗,宝钗其实也有参与。香菱做了一首诗,准备拿给黛玉看,宝钗是这样说的:“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你别怕臊,只管拿了给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说。”而香菱再作一首,宝钗是这样评价的:“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像是月色。也罢,原是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

  一次香菱学诗的过程,其实就是黛玉和宝钗姐妹俩默契配合的过程,一个主教,一个支持,一个开导,一个鼓励,其中透露的却是黛玉和宝钗的和谐,这难道不就是“钗黛合一”的典型案例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2951/289944248791.html

更多阅读

《香菱学诗》解读与教学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慕雅女雅集苦吟诗”。《香菱学诗》节选自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香菱等一

黛玉是如何教香菱写诗的 林黛玉扮演者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精彩片段之一,在香菱学诗的这件事中,宝黛钗的反映各不相同,观之有趣,黛玉的人品和学养在此片段中得以更充分的展示,“她既然来问我,岂有不说之理。”“诲人不倦”是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之一,而薛宝钗也是深受儒家

马斌《香菱学诗》公开课教案整理稿 香菱学诗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概述香菱学诗状态,感知香菱人物形象。2、深入品读,感受小说塑造人物的写作手法。3、思想教育:追求诗意生活,培养乐观性格。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师:有一个人,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铸就成一部“字字看来皆是血,

《香菱学诗》阅读答案 香菱学诗读后感

文段阅读:且说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

声明:《林黛玉教香菱写诗 林黛玉为何教香菱写诗?曹雪芹为什么要写香菱学诗》为网友派头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