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


Jiang Jieshi
蒋介石

(1887~1975)
[]  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名中正,字介石,学名志清。浙江奉化县人。1887年10月31日(清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五)生。父蒋肇聪继承祖业经营盐铺,1895年病殁。蒋介石由母亲王采玉抚养成人,幼年入塾,诵读经史。1903年入奉化凤麓学堂,两年后至宁波箭金学堂就读。1906年初肄业于龙津中学堂,4月东渡日本,入东京清华学校,结识等人,受到反清思想的影响。年末回国,1907年考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习炮兵。1908年春赴日,入东京振武学校。其间由陈其美引入,参与反清革命活动。1910年冬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为士官候补生。
 投身民主革命 获得孙中山的器重  爆发后,蒋介石回上海,受陈其美指派,率先锋队百余人至杭州,参加光复浙江之役;嗣后在沪军陈其美部任沪军第五团团长,与陈其美、沪军第二师师长黄郛结拜为“盟兄弟”。
 1912年 1月,受陈其美派遣,收买歹徒暗杀领袖案发后避往日本,曾办《军声》杂志。1913年夏起,在上海参加攻打江南制造局,事败后隐居上海,10月加入筹建中的,11月再渡日本。1914年 7月,在东京宣告中华革命党正式成立,蒋介石被派往上海、哈尔滨协助陈其美从事反对的革命活动。1916年 5月陈其美被刺后,蒋介石奉孙中山命去山东潍县任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参谋长。不久袁世凯死,中华革命军解散,蒋居上海,与青帮头目黄金荣、等人有往还。1917年 7月孙中山南下“护法”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1918年3月蒋介石任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半年后任粤军第二支队司令驻闽。因受粤军将领排挤,常离职滞居上海,曾与张静江、、等合伙做交易所投机生意。1922年 6月粤军总司令叛变,孙中山避难于永丰舰,蒋去广州登舰侍护40余日,取得孙的信任和器重。同年10月被孙中山派任东路讨贼军第二军参谋长,1923年 2月被任命为大元帅府大本营参谋长8月奉派率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考察学习军事、政治和党务。
 主持黄埔军校 破坏国共合作 1924年 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建立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革命军队,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他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虽有所不满,但在当时形势下表示拥护,并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执行。他在军校重用亲信,培植个人势力,支持反共分子成立孙文主义学会,抑制和打击青年军人联合会。他组织和领导师生参加1924年10月镇压广州商团叛乱,1925年2月东征讨伐陈炯明,6月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等战役,战果卓著,因此获得声誉,先任潮汕善后督办,继兼广州卫戍司令。1925年 8月黄埔军校两个教导团编为第一军,蒋任军长。被害后,他支持驱逐出国,不久又将粤军总司令许崇智驱离广州,收编粤军部分师旅,一跃而成为国民党内握有军事实力的首要人物。10月率师第二次东征,全歼陈炯明叛军。在1926年 1月国民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2月兼任国民革命军总监。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对三大政策日益怀疑,忌恨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员合作共事,疑惧苏联顾问的工作。他于1926年 3月20日一手制造“中山舰事件”,5月又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党务整理案”,打击和排斥了在第一军和中央党部工作的共产党员。他乘机相继攫取了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军人部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以及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等要职。
 1926年 7月开始后,蒋介石率总司令部赴前线指挥作战。国民革命军在工人农民支援下打垮了北洋军阀、,湘、鄂、赣、闽四省完全光复,并继续向豫、皖、苏、浙进军。蒋介石谋取个人独裁统治的野心日益膨胀。12月,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自广州迁往武汉,但蒋坚持要迁都南昌,冀图直接控制。1927年 3月,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统一党的领导机关决议案》等一系列提高党权、防止个人独裁和军事专制的决议,取消了蒋的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人部长职务。于是,蒋介石蓄意破坏三大政策,纵容和唆使暴徒在江西、安徽制造一系列反共事件,在英美帝国主义和江浙财阀的支持下,在上海发动,残酷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并在广东和东南各省“清党”,从而破坏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建
立独裁统治 对内镇压对外妥协 1927年 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6月,蒋介石与在徐州开会,取得合作反共协议。由于蒋介石在和汪精卫、等派系的矛盾和斗争中孤立无援,被迫于8月下野,10月出访日本寻求支持。回国后,离弃妻妾,与于12月1日结婚,从此与联姻, 通过他们加强与美国的联系。1928年1月重任总司令职,2月主持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全面改变孙中山的革命政策;会上被举为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4月,与冯玉祥、李宗仁组成四个集团军合力北进,战胜了奉系军阀,结束了的统治。10月任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改组国民政府, 实行“以党治国”的“训政”。蒋介石为要确立个人独裁统治的局面,以“裁军建设”相号召,力图“编遣”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的军队, 加剧了与各军事实力派之间的矛盾,遂至兵戎相见,、蒋冯战争、蒋阎冯战争(见)连绵不断。蒋介石凭借帝国主义和江浙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一一战胜了各派武力。他还击败了汪精卫、胡汉民、等派系的对抗,从而巩固了自己的独裁统治。
 1930年12月至1931年9月,蒋介石调集大量军队,对江西、湘鄂西、鄂豫皖及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连续发动了三次军事“围剿”,均以失败告终。发生后,他奉行不抵抗政策,阻挠军队和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致使东北三省迅速沦丧日本侵略者又于1932年初在上海挑起,十九路军奋起英勇抗击,但是蒋介石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力,同意签订《淞沪停战协定》。以后对于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略华北的行径一再妥协退让,又同意签订了屈辱的《塘沽协定》、“何梅协定”。他压制爱国军民的抗御,逼迫冯玉祥取消。蒋介石顽固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在1932年 6月对工农红军发动的第四次军事“围剿”失败后,又于1933年10月进行第五次军事“围剿”。经过一年的鏖战,红军因战略指导的错误而失利,乃离开江西出发长征。蒋又调几十万军队围追堵截,同时对革命根据地继续“清剿”。
 蒋介石极力加强独裁统治,建立以CC系和黄埔系分子为骨干的和两支特务势力,专事破坏共产党及革命组织的爱国民主活动,杀害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人士,并对付反蒋派系的抗争。蒋介石还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动文化“围剿”,查禁进步书刊,迫害左翼作家和文化工作者。他在全国推行,以加紧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他还凭借政治特权,和宋子文、孔祥熙、、一道,建立和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形成官僚资本。他们开办和农民银行,兼并和,垄断了全国金融体系。嗣后又逐步向工商业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发展,掌握全国的经济命脉。
 1935年11月,日本帝国主义策动“华北自治”,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将反蒋抗日方针改变为“逼蒋抗日”。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推动下,蒋介石和国民党决定调整其内外政策,表示要保持领土主权的完整他下令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国防建设,并改善同苏联的关系。他试图同中国共产党进行谈判,但仍然坚持要“剿灭”经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被蒋介石部署在西北“剿共”的、杨虎城,决心联共抗日,于1936年12月12日毅然发动“兵谏”,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在中国共产党调停和各方面的努力下,获得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停止“剿共”政策。
 实行国共合作 坚持八年抗战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结束十年内战,与共产党实行第二次合作。1937年后,终于建立了国共合作,蒋介石积极部署和指挥中国军队开赴华北和淞沪前线,抗御日本侵略军。广大爱国将士奋勇杀敌,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速战速决、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蒋介石在政治民主化方面作出一些许诺,释放政治犯,修改反动条例,召开等,全国一时出现一片新气象。但由于蒋介石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军事防御的战略战术,又幻想并等待国际“调停”制止日本侵略,因而不能抵御占有很大优势的日本侵略军,华北、东南和华中大片国土相继沦陷。
 武汉保卫战结束后,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相持阶段。蒋介石表示了继续抗战的决心,汪精卫等人则对抗战前途完全失望,叛国投敌。1939年1月,蒋介石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他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武装力量在抗战中迅速发展壮大忧心忡忡,乃实行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不断制造。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美、英同盟,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得到了美国的物资和财政援助。他派去缅甸,与英美联军联合作战,打通了中印公路。美、英为了联合中国共同抗击日本,许诺废除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在华特权,签订了中美、中英“新约”。1943年11月,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会谈对日联合作战方略及战后和平条件。1945年 6月派宋子文等去苏联会谈, 8月两国外长签署了及有关协定。
 全
面发动内战 在大陆的统治彻底崩溃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一面派出军队抢占胜利果实,大量收编伪军;一面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在重庆进行会谈,签订了《会谈纪要》(见)。但他随即指挥八十万军队进攻解放区,对1946年 1月达成的各项决议拒不履行,顽固坚持“军令政令统一”的独裁专政。他悍然于1946年 6月全面发动内战,妄图在三至六个月内消灭共产党和人民武装。在遭到人民解放军的坚决还击后,次年 3月被迫改为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在屡遭失败后,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最后蒋介石被迫下令收缩防线,实行重点防御。
 1946年11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国民大会”,制订了一部“宪法”,宣称要“实施宪政”,“还政于民”,“改组政府”,实际上仍是以他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独裁专政。经过1948年春“行宪国大”的选举,他任“总统”,并攫有不受“宪法”限制的“紧急处置的权力”,使他的独裁统治披上了合法外衣。对于爱国学生的和工农群众的斗争,他下令整饬,派出特务宪警凶残镇压。1948年 8月,他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发行代替法币,限期收兑金银外币,强令限制物价,企图摆脱通货恶性膨胀、物价飞涨的困境,结果更加速了财政经济的全面崩溃,民怨沸腾,社会骚乱。
蒋介石
 经过1948年秋冬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蒋介石赖以发动内战、维系统治的主力部队基本上被消灭。1949年 1月,蒋发表元旦声明建议和平谈判,但提出了保存“宪法”、“法统”和军队的条件, 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批驳。1月21日蒋被迫宣告“引退”,回到奉化,但仍幕后操纵党政军大权,破坏和平谈判。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向全国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蒋介石在中国大陆的独裁统治至此终结。
 1949年12月,蒋介石撤至台湾,收集残部,负隅孤岛。1950年 3月他“复职”重任“总统”,此后一再连任四届,并连续当选国民党总裁。他以“三民主义建设台湾”、“反共复国”相号召,维系他在台湾的统治;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但是他反对“台湾独立”、“国际托管”和“两个中国”,坚持了一个中国的民族立场。
 蒋介石于1975年4月5日病逝于台北。他一生的言论、文电极多,散见于报刊和内部档案。台湾当局编有他的“全集”、“思想言论总集”等。
 参考书目
何干之:《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光明日报出版社,北京,1985。
李新等主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人民出版社,北京,1961。
                 严如平
以上就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蒋介石"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3251/37880839112.html

更多阅读

实拍峨眉山蒋介石官邸组图 重庆蒋介石官邸

  峨眉山蒋介石官邸(草木谷子摄)近日在四川,住在峨眉山名刹报国寺附近有百年历史的红珠山宾馆,里面有个四号楼,是当年的蒋介石官邸。峨眉山蒋介石官邸中正居(草木谷子摄)蒋介石官邸始建于1934年。1935年8月至10月,为控制西南各省的地方势

蒋介石传:蒋介石和他身边的女人们图

节选自《蒋介石传》,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蒋介石一生有四个重要的女人成为他的妻子:原配——毛福梅;侯任妻子——出生青楼的妾姚冶诚;三任妻子——伴侣陈洁茹;第四任妻子——宋美龄。下面就随本文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陪伴在蒋介石身边的女

蒋介石生平简介 周恩来简介

蒋介石简介:名中正,字介石,学名志清。1887年10月31日生于浙江奉化。1907年(20岁)在保定陆军速成学堂肄业。1908年(21岁)赴日本进振武学校学习军事。1908年9月(21岁)加入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24岁)武昌起义后回国,投沪军都督陈其美部任团长。

黄埔十大名将 蒋介石的五虎上将

俞济时俞济时(1904—1990),字良桢,号邦梁、济士,浙江奉化县城奉南村人。投身到族叔、黄埔军官学校军需处长俞飞鹏处,得保荐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任蒋介石侍卫。1942年任蒋介石侍卫长,后任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等职。期间,随蒋介石出席

声明:《蒋介石》为网友菇凉你真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