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当我翻阅旧书摊淘到的知青老照片一书,我被那个年代的单纯,阳光,健康,灿烂的笑容,可以说是一切细节都是未曾经历的,也很少听说起,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其需要被传承,需要警醒,虽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发生在城市青年,但在那个火红的年代,我们的农村的父母也曾经历,可惜的是我们农村的父母很少有照片去记录那个时代,因为贫穷,在农村长大的父母,看到这些照片,可能也会突然年轻,回忆过去,那个年代当然也有荒唐,但有更多的是我们今天社会所不具备的品质需要去继承和传递。耳边似乎又响起了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语录。每个年代都有其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过往,我们能做的就是点滴的记录。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
1993年,老知青习近平重返第二故乡,看望陕西延川父老乡亲。
敬一丹和姐姐都是知青
葛优也是知青
欢迎知青进村
一、劳动场面
猪倌、羊倌、鸡倌,我们都当上了官
修理地球干的欢
编筐
淌水过河,脚底痒
不爱红妆爱武装
打鱼
二、我们也要欢乐
爱运动
三、我们的生活状态
搭车不要钱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作者 习近平
1969年1月我作为“黑帮子弟”,来到陕西延川县文安驿镇的梁家河插队落户。 离开京城,投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周围遭遇的又是不信任的目光,年仅15岁的我,最初感到十分的孤独。但我想,黄土高坡曾养育了我的父辈,她也一定会以自己宽大的胸襟接纳我这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于是,我真诚地去和乡亲们打成一片,自觉地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几年中,我过了四大关:一是跳蚤关。在城里,从未见过跳蚤,而梁家河的夏天,几乎是躺在跳蚤堆里睡觉,一咬一挠,浑身发肿。但两年后就习惯了,无论如何叮咬,照样睡得香甜;二是饮食关。过去吃的都是精米细面,现在是粗粝的杂粮,可不久我便咽得下,吃得香了,直到今日,我对陕北乡村的饭菜还很有感情,就拿酸菜来说,多时不吃还真想它;三是劳动关。刚开始干活时,我挣6个工分,没有妇女高。两年后,我就拿到壮劳力的l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四是思想关。这是最重要的,我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乡亲们也逐渐把我看作他们中的一分子。我生活在他们中间,劳作在他们中间,已经不分彼此,他们对我坦诚相待。让我做赤脚医生,做记工员、农技员。20岁那年,又选我做大队党支部书记。我和社员一道打井、打坝、修公路,发展生产,改变家乡的面貌。我已认定,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1993年,我再回梁家河时,有的乡亲提到,当年我在村里创建铁业社,为村民增加了收入;我带领大家开挖出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让村民用沼气照明、做饭。可是,我所记得的,是他们曾经无私地帮助过我,保护过我,特别是以他们淳厚朴实的品质影响着我,熏陶着我的心灵。
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无论我走到那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