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向我们表明在求知的过程中,如果求知者能对“知”感到乐趣,在获得“知”的同时获得情感上的愉悦,那么求知必将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努力做到“寓教于和乐”。具体而言,就是要营造轻松、活跃、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消极学习为主动积极学习,使学生心态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这样就能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发挥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营造课堂“和乐”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幽默的语言、学生民主讨论、几派同学之间的争辩、配乐朗诵等都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在和谐快乐的心境下接受知识。下面结合自己教学经历,谈谈营造课堂“和乐”气氛的几种教学方式。
一.精心设计导学
演戏讲究精彩的开场,授课也是如此。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创设往往取决于一堂课的起始和导入环节。上课伊始,教师如能精心设计一段导语,就犹如磁石吸铁,能紧紧吸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在求知欲的驱动下,以轻松愉悦的心境随着老师去寻幽探秘,从而为新课内容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故都的秋》一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导入的:秋天是多姿多彩的——有人独立“橘子洲头”,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有人登高,笔下出现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景象;有人在秋中徘徊,目之所及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和“杨柳岸晓风残月”。那么《故都的秋》在郁达夫笔下呈现出什么特点?郁达夫看到的又是什么?问题的抛出,带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效果。学生满腹疑窦顿生,盎然兴趣顿起,接下去定然会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和乐”式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像讲故事,说笑话,背古诗,做游戏,唱首歌等等,凡此种种都能开好课头。
二.创设问题情境
划分段落,归纳段意这种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教学结构“面目可憎”,只会使学生乏味,精神不振,敬而远之。从兴趣的心理机制来看,精神不振大脑皮层就难以产生优势兴奋中心,思维处于迟滞状态。由此产生的课堂沉闷氛围有时会弥漫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别出心裁的问题设置,则给学生带来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既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又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
在学习《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时,课文提示这样评价信陵君的为人:礼贤下士,急人之困。礼贤下士固然不假,但急人之困,笔者不敢苟同。教师首先质疑,使同学们对课本的理解热情空前高涨,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质疑。信陵君窃符救赵,究竟急何人之困?他可曾为自己赖以生存的国家着想过?信陵君不顾国家安危,人民利益,擅自调动军队,即为不义;欺君罔上,投奔外国,即为不仁。可见,信陵君对赵国固然有“义”举,对自己的国家却不义、不忠、不仁,因此我们能说他是急人之困的仁人贤士吗?诸如此类的讨论不仅将师生对问题讨论引向了深入,而且使学生明了:适时允许突破教材的束缚,让自己的思维纵横跌宕,轻舞飞扬。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三.运用有利教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学生个性的塑造者,处于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地位,因此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优劣。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素质,那种认为具备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素质就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想法是不足取的。因为“红花还需绿叶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教具,可以锦上添花,更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为语文课堂教学创设了一个更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以下教具:(1)搜寻良好的配音。好的配音能适当处理轻重、缓急、停顿、语气、韵律等技巧,具有音韵美和艺术穿透力,使具有视觉特征的文学作品立体化,变得鲜活起来。我在讲授散文《荷塘月色》时,让学生听配乐朗读。朗读者发音纯正,语调抑扬顿挫,语速的缓急,语气的轻重处理十分得当,再配之以音乐,很快便把学生带入情境,这样朗读者的有声形象和教材文字的无声形象和谐共振,同时感染听视觉,进而触动学生审美意趣,达到了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2)影像资料的直观呈现。如在学习曹禺的话剧《雷雨》时,由于当今学生对戏剧这种舞台艺术了解较少,因此,我在让学生了解有关戏剧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观看话剧《雷雨》全剧,这样既让学生了解话剧的特点,也对剧中人物有了全面正确的认识。
教具辅助作用不尽相同,有的培养观察能力,有的培养思维能力,有的培养想象能力,有的培养综合能力。总的说来,我们应当根据教材的不同、教学目标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教具,真正让教具也为创设课堂和谐快乐情境添砖加瓦。
四.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需要一种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和谐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创设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呢?(1)发扬教学民主作风。尊重学生,对学生讲民主、宽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互相交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商量,求得心灵上的沟通,是彼此理解,彼此信赖,彼此合作的教学方法。(2)师生平等相待。课堂中客观存在的人际关系制约着师生的情感、行为,影响着课堂气氛。教师应努力去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平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和愿望,并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让学生感到教师既可敬又可亲,使他们喜欢你,从而喜欢你的课,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也。(3)改进教师在课堂上常用来强化学生注意,随时检查学生效果的提问方式,以及反馈方式。 应使提问激起的是学生真正的智力紧张,而不是担心被叫起来回答问题或回答错误,遭到老师指责等引起的紧张和焦虑。平时在课堂提问中,在学生发表见解后,若是正确应及时给予表扬或报之以掌声;若是在其见解的内容上找不到任何可以肯定的东西,就要从其考虑问题的思路上、思考问题的方法上或学习态度上给予肯定,这样有利于维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有利于维持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十七世纪的杰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学的艺术就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让我们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在深透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以诸多方式把“和乐”教学带入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