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决卦和后卦作为一对对立统一的概念,是乾卦这种极端状态的前后两端状态,决卦是势必决口、又未决口的状态,后卦是已经决口之后产生的严重后果、必然后果。决是阳气的大益、后是阳气的大损。大损大散之后,阳气又会因时势而聚集,聚集起来的力量又会不断上升。所以决后这一对卦之后必然会讲萃和升这一对卦。
萃卦时在立冬之后的11月17日之前的五日多。是因为气候寒冷、万物收藏而引起的天体自然状态。在当时的条件下,有一种菊科植物萃草特别引起古哲的注意。这种如野菊花一样的植物,开着黄色的小花,一丛丛、一丛丛生长在沼泽湖泊周遭的地面上。正因为这种植物一丛可以发出数十枝甚至几百枝茎杆来,其根系也非常发达。因此能够抵抗寒冷,能够在气候日益寒冷的形势下保持显示其生命力的方式,又能够通过更为严峻的冬日的考验,来春依旧生机盎然。
萃卦上卦为兑泽下卦为坤地,在大地上出现沼泽湖泊,变土地为沼泽湖泊,这是天上之泽决口之后形成的必然现象。设想万一高如天上的大堤坝决口,一泄千万里,能不遍地湖泊吗?这正是决后二卦之后讲萃卦的原因。
萃卦是地上有泽,泽水必然下渗,泽水也不会特别深。因此,水生的芦苇之类会特别发达,因此水位下降之后周围的土地上会出现特别多的萃草生命。萃草聚集在一起的生命智慧,就是在这种时势中产生形成的。非如此不能很好地延续生命、显示生命光彩。
如果说有一年春天遇到大益、夏天没有遇到大损,夏至前后必然会引起决卦大益和后卦大损的状态,秋日必然会引起大升、冬日必然会引起大萃。这是一系列必然的变化链条。天体自然界是这样,人类社会受到天体自然界的影响,也会表现出如同天体自然界一样的节奏和现象。
我们设想古代水灾频仍的年代,成千上万的人会流离失所,背井离乡。这些人也如同决了口的洪水一样,必然产生到处奔流的后卦现象。然后又必然会在新的宜生之地聚集起来。聚集起来之后,必然会与原来居住地的人民发生关系,产生利害冲突,甚至于发生战争。我小时候就见过逃难的灾民成群结队到关中陕北来讨生活。小孩子立刻就将自家的门关得紧紧的,防止那些人进入。难民在饥饿难奈的情况下,就会抢劫,形成动乱。所谓饥寒迫盗贼。古代社会对于这种现象,除了救济安置之外,还会特别加强防范措施,调动兵力镇压。
现在我们看萃卦大象辞: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除就是清除武器上的锈斑,擦拭武器。不虞就是毫无准备的意外突发事件。
如果不明白前面的必然链条,在萃卦大象辞中出现的清除武器上的锈斑,擦拭武器、预防战争、警惕意外事件发生,提前作好准备就会觉得难以理解。就会产生古哲为什么会在萃卦象辞中讲到防止战争和动员。
古人心目中的君子,是社会的统治阶层,为了维护社会安定,这些人必须顺时而动,必须有及时组织消除动乱的能力。否则这个社会就会因为动乱而产生巨大的损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反复通过卦象卦义来总结探讨各种有效措施。
就人体而言,泽为肺,地为腹。通过腹式呼吸,就可以强化吐故纳新,清除冬季因为室内烟火而进入体内的废物。如果不注意这个问题,尘肺是必不可免的。引而申之,注意清除体内的各种垃圾,也是经常必须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