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关乎民生,是保证城市快好发展的重要前提。长期以来,重庆市巫山县食药监分局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局的坚强领导下,始终把食品药品安全作为维护群众健康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深化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等活动,为群众营造了“吃得放心”的安全食品环境。
落实责任 整合资源
筑牢安全防线
2015年,全县初步建立了“以网定格、以格定人、以人定责”的县乡村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责任体系。县政府与食安委成员单位和26个乡镇(街道)签订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书,明确要求乡镇(街道)履行属地监管责任,积极整合安监办、食药监办、农业服务中心力量,发挥协管员作用,为保障全县食品药品安全起到了“兜底”作用。部门积极履行行业主管责任,建立了市场准入制、风险预警制、定期巡查制、结果公示制、索证索票制,监管责任追究制和量化分级管理制。
突出重点 强化整治

提升监管效能
面对辖区食品药品监管对象繁多、监管任务繁重的实际,巫山县食药监分局积极作为,按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高低落实“421”监管频次,并对高风险单位和产品建立科所双重监管模式,对食品生产经营“三小”单位建立备案管理和定期巡查机制,确保监管无缝衔接。
为确保学校食品安全,巫山县食药监分局积极克服县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学校基础设施差等实际困难,与县教委在学校食品监管中出台了《巫山县学校食堂常规管理六认真》制度,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原辅材料准入制”“培训体检上岗制”“教师首尝制”“留样监测制”“督查通报制”,确保了学校食品安全,其中推行的“教师首尝制”得到教育部的高度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2015年,巫山县食安办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分领域、分行业先后开展了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批发企业”“火锅‘三料’”“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农药经营市场”“农资经营市场”“神女市场综合整治”“饲料兽药市场”等30多项专项整治,每次整治行动均做到了有方案、有布置、有行动、有效果。其中开展的学校食堂超市暨周边食品安全综合整治,使学校食堂持证率由2014年的90%提升到100%,令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