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 风雅诗词 药之风雅——中国古典诗词与中药


  

药之风雅中国古典诗词与中药鲁迅先生写过一篇名字很长但十分有趣的文章——《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详细阐述了魏晋人浪荡洒脱、喜好清谈的文风是怎样与当时服药的流行联系到一起的。中国是诗的国度,亦是中药的故乡。后人虽不再服食“五石散”,却将更多的药材用到了笔墨纸砚中,写出了一篇篇佳作,引药入诗,既有药之谐趣,又有诗之风雅。都说无药解相思,却有药可以寄托相思,东方人的浪漫讲究含蓄,借助意象来传情达意,一语双关,以药入诗,就像“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早年就擅长填词,他在婚后不久便赴前线抗金杀敌,疆场夜静闲余,用药名给妻子写了一首《满庭芳·静夜思》,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 词中共用了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硫黄、柏叶、桂枝、苁蓉、半夏、薄荷、钩藤、常山、宿沙、轻粉、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菊花等20多个中药名。

巧妙的是,据说妻子接信后,亦以药名回书,回应丈夫的绵绵情谊: 槟榔一去,已历半夏,岂不当归也。谁使君子,寄奴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妻叩视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来了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豆蔻不消心中恨,丁香空结雨中愁。人生三七过,看风吹西河柳,盼将军益母。
信中含中药名:槟榔、半夏、当归、使君子、刘寄奴、芍药、天南星、忍冬藤、白芷、黄连、豆蔻、丁香、人参(人生)、三七、西河柳、大黄(将军)、益母草等。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也是个风流才子,一生饱尝爱情甘苦,年轻时与苏州名妓候慧卿的感情非常深厚,一直想娶她为妻,但情路坎坷、青楼薄幸,经历了一番恩恩怨怨之后,鸳鸯难聚首,女子另嫁他人,冯梦龙怅恨不已,写了一首用中药名串成思念候慧卿的诗:
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
诗中巧用枳实、地骨皮、威灵仙、细辛、厚朴、破故纸(补骨脂)、人参、甘草、黄连、白芷、使君子、半夏、当归、天南星等中药名,倾吐了爱的幽怨和海誓山盟,比之辛弃疾含蓄中蕴藏隐痛的词作,更多了呼天吁地的白话色彩,长相思久别离的哀痛也更甚。
中药名入诗,并不局限于儿女情长闺怨思乡,其他内容多样的诗词亦可名传千古。前面看到了辛弃疾柔软多情的一面,但他更出名的形象,是作为一位爱国词人,南宋淳熙十五年时,他用药名写了一首《定风波·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 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浸,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 词中写山、写水、写石、写草、写风、写雨,眼前这些自然景象,都寄托着词人对往昔坎坷不平道路的追思,蕴涵着内心世界的凄凉愤懑。其中用药名的手法很多样,有本字、谐音字、嵌入等等,采用9种药材——木香、禹余粮(雨余凉)、石膏、吴萸(吾已)、栀子、紫草(知子草)、防风、海藻(海早)、甘松等,药名本身与词作意蕴相融,浑然一体,而这些药材本身又多具备味苦、性凉、气微的药性,与词人的心绪达成了巧妙的嵌合。 在《西游记》的第二十八回里,吴承恩也用药名写了一首《西江月》的词,描写孙悟空对进犯花果山残杀众猴儿的猎户,进行抵抗的情景“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
这里用了乌头、海马、人参、官桂、朱砂、附子、槟榔、轻粉、红娘子9个中药名,色彩秾艳,意象密集,如乱石在眼前舞动,生动地描写了当时激烈拼杀和猎户残亡的战斗场面。 河南省郑州市博物馆内有一块墓碑,高2米许,碑座已失,上面用行书刻着一首七言诗。据说,这诗是明朝嘉靖宰相高拱所写,是赠送一位名医尹巨川的。尹的后代珍爱其诗,便镌刻在墓碑上,后人捐献给了国家。该诗书法遒劲挺拔,每一句嵌有一味中药名,令人赞叹不已。诗云:
乌头早续杏林春,远志高标更除尘。厚朴晚须成大器,从容金尚德闲身。百年阴德当归后,六枝神功独活人。别去参辰应念我,天南星斗望户深。
比起前几首诗,这首诗里的药材就不是那么好猜了,大家可以猜猜,诗中究竟嵌套了哪几味药呢?(答案在文末揭晓)
中医药名入对联的故事也是自古有之,据《全唐诗话》载:宣宗李忱大中年间(公元847--859)宣宗尚赋诗,句有“金步摇 ”,无人能对,遣求进士对之。(温)庭筠乃以“玉条脱”续,宣宗赏焉。又药名有“白头翁”,庭筠对曰“苍耳子”,对得工整、风雅,深悦帝心。 其中,回文联更是令人拍手称奇,如下面几对,“红日千载千日红,青年万代万年青。”“路路通衢通路路,重重楼阁楼重重。”“虎山下来下山虎,龙江过去过江龙。”“喜见一面一见喜,连边半夏半边连。” 这几副回文联中的“千日红、万年青、路路通、重重楼、下山虎、过江龙、一见喜、半夏、半边连”皆为中药名,嵌在联中,自然贴切,通俗易懂,浑然天成,妙不可言。 不过对联与诗词不同,诗言志、词传情,诗词作为正统文学,一般都有明确的作者、年代,对联则更多的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广泛传播,往往何人何时所作已不可考,其中的妙对、趣对也往往被赋予了民间传说的色彩。据说清朝有一读书人,数载寒窗,考中举人,补缺待用,但他恃才傲物,不擅阿谀,竟一等十年,不得至仕,他想:古人道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何不改弦易辙悬壶济世?于是辞职回乡业医,开业时自书一联以明志曰:

  远志岂能甘草莽;

      人生何必苦校书。

上联嵌入“远志”、“甘草”,下联嵌入“人参”,以示弃儒从医的决心。举人做了医生,但仍愤世嫉俗,有年春节,他为药王庙戏台写一联:  名场利场,无非戏场,做得出泼天富贵;  冷药热药,总是妙药,医不尽遍地炎凉。这副对联,说透人生真谛,道尽人世辛酸,博得人们的赞誉。后来举人所在县里出了个新科状元,鄙视举人没出息,出仕无望而沦入杏林,于是作联自夸道:  诗第一,书第一,诗书第一;  父状元,子状元,父子状元。举人也不示弱,书联回敬:  生地一,熟地一,生熟第一;  附当归,子当归,附子当归。这联中嵌入生地、熟地、附子、当归4味药,谐音即变成:父当龟,子当龟,父子当龟。骂得状元有口难辩。当地有一庸医,全不顾病家死活,胡乱用药,其曾开一方,内有全蝎、天冬、麻黄、半夏、地黄、薤白、生姜、绿茶为引,因立方无据,致人于死,举人讽刺他说:  全蝎天冬麻黄为伍,解痉乎?生津乎?发汗乎?药乃虎狼,纵入生姜何益;  半夏地黄薤白同方,止咳乎?滋阴乎?助阳乎?医必庸才,当留绿茶自喝。为人称道一时。   
最为巧妙的当属袁世凯的“送终汤”了,袁世凯死后,各地报刊上刊登了不少怒斥和讽刺他的挽联。其中一联既俏皮幽默,又语带双关:“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 “六君子”和“二陈汤”均为中药名,此“六君子”指的是“筹安会”成员杨度、孙毓筠、李燮和、刘师培、严复、胡瑛六人,他们捣鼓筹安会鼓吹君主立宪、煽动袁世凯复辟称帝,当为病因所在。下联的“二陈汤”则指通电反袁的四川将军陈宧、陕南镇守使陈树藩,此二人原先被袁世凯视为心腹,却最后倒戈反袁,分别在安徽、四川、湖南宣布独立。这一举动,使袁世凯更加感到众叛亲离,大势已去,不久便抱病命归黄泉。
真可谓深浅皆成趣,雅俗均可赏,又辛辣讽刺、笔端直指,颇具鲁迅先生“入木三分叹为观止,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风采。
答案:

(加粗部分为药材)

中国古典诗词 风雅诗词 药之风雅——中国古典诗词与中药
乌头早续杏林春,远志高标更除尘;
厚朴晚须成大器,从容金尚德闲身;
百年阴德当归后,六枝神功独活人;
别去参辰应念我,天南星斗望户深。

中华书局出品5亿字精校古籍一手掌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8051/423403385127.html

更多阅读

推荐阅读:《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

陈友冰来源:国学网  按: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笔者陆续在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和台湾大学访问或作客座,教学研究之中,结识了诸多学者。其中成功大学文学院张高评教授是来往较多的一位。张教授赠送的许多著作中,有几种是他老师黄永武教

叶嘉莹诗词作品 转载 中国古典诗词与叶嘉莹先生

中国古典诗词与叶嘉莹先生原文地址:中国古典诗词与叶嘉莹先生作者:雪中桦文/谢喆平讲解中国古典诗词,她常常不知不觉就会热泪盈眶她将恩师的讲课资料编成《顾随诗词讲记》,留下了一代名师的宝贵资料。《顾随诗词讲记》是对我影响最大的

中国古典诗词 千古相思—中国古典爱情诗词精美图文欣赏

千古相思—中国古典爱情诗词精美图文欣赏2015-03-30 20:58 老连环画凤求凰·琴歌 佚名有美人兮, 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徬徨。愿言配德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 【诗艺花蹊】古典诗词意象组合艺术

古典诗词意象组合艺术诗的意象组合是诗人创作的一种艺术方法。诗人往往通过“景”与“情”相融合,而成为意象,并以意象组合的艺术手法,表达独特的艺术意境与复杂的内心感受。一、横向组合。即以空间的移动来组合意象。意象间的关

声明:《中国古典诗词 风雅诗词 药之风雅——中国古典诗词与中药》为网友金戈铁马破尘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