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众长与兼收并蓄 心平气和与兼收并蓄养生保健

  有关专家曾指出:我国传统养生学有静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药饵等六大派别。但到目前为止,医学研究表明,尚无任何一种养生观可以包容,更不可能适应所有的人。

博采众长与兼收并蓄 心平气和与兼收并蓄养生保健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影响健康长寿的因素来看,60%取决于个人因素,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条件。因此,保健养生,要从各自的具体情况出发,几乎没有任何一种养生之道是完美无缺的,更不可能适合众人。人们只能在学习各种养生方法的过程中兼收并蓄,寻找适合自身情况的养生之道。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心态,择优选用养生方法。

  有医家建议:养生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心态平和了,才能心平气和地在学习养生知识的过程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他们倡导人们在神志养生和情志养生两方面上弄懂养生的要意。

  神志养生

  是指通过内心世界的自我调节,保持心态平和,使之健康长寿的方法。通过少私寡欲、知足常乐、心胸豁达、多行善事等四个方面逐步掌握神志养生。

  情志养生

  是指通过对外界客观环境的情绪反映的自我调节来转变自己的错误思维方式,将心情调节到最佳状态,使之健康的方法。通过戒骄戒躁、养调情绪、避生“三气”(闲气、怨气、闷气),逐步掌握情志养生。无论神志养生还是情志养生,关键是调整心态,营造好心情。

  调整心态

  全属健康长寿中的个人因素,所占比例极大,这一步十分重要。如果心态调整不好,再妙的养生方法也于事无补。养生重在调心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8751/442162940758.html

更多阅读

王中平心平健康学 -- 讲座摘要 讲座摘要

心平讲座摘要王中平第一讲 为什么要研究心平健康学当我每原谅一个人时,身体就有奇迹般的变化,疼痛也慢慢减轻。在病情由重到轻直至痊愈的过程中,我深深地理解了“度尽众生己方度”的内在含义,原来度尽众生是把自己心理对人、事、物的不

推荐:于丹教授的讲座《读书与读心》

读书与读心2012年11月9日 解放日报 作者:于丹●“读书不是非要拔高到一种信念、一种要求,简单来讲,阅读应该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身处这样一个时代,我们用一个搜索引擎便可以查到想查的词条,但是仍然没有一个心灵的搜索引擎。

声明:《博采众长与兼收并蓄 心平气和与兼收并蓄养生保健》为网友奇葩儿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