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是“吃酸”的故乡,贵州名言: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道出了黔东南的酸食文化特色功效和风格。酸汤,是贵州少数名族喜用的调味品,当地民族常用酸汤烹制鲜鱼款待贵宾。
黔东南的酸汤名目繁多——
以汤的质量和清澈度来分:有主酸汤、上酸汤、二酸汤、清酸汤、浓酸汤等。
以汤的味道来分:有咸酸汤、辣酸汤、麻辣酸汤、鲜酸汤、涩酸汤等。
以汤的原料来分:有鸡酸汤、鱼酸汤、虾酸汤、肉酸汤、蛋酸汤、豆腐酸汤、毛辣角酸汤、菜酸汤等。
以酸汤发源的历史来分:有苗族酸、侗族酸、水族酸等。
而在本土传播最广、食者最多、最为常见的要数苗族侗族的红酸汤、白酸汤、毛辣角酸汤、辣酸汤等。在这几种酸汤中,又以苗族白酸汤和红酸汤影响最大。
白酸汤

白酸汤,也叫清酸汤。是用淘米水或用米汤酿造的,最好是用糯米水或者用玉米煮的水。汤有回甜感,气味比较芳香。白酸汤一般做清淡的菜,然后沾糊辣椒水吃。
白酸是将用作发面的300克老面调匀放入发酵坛中,再取5千克的温热水放入锅中,将100克糯米粉或玉米面、黄豆面、自发面用清水调匀倒入锅中混合后倒入发酵坛内,25度环境密封存放三至五天即可。
红酸汤
红酸汤则是毛辣角放入洗净泡菜坛内发酵而成,酸味醇厚,色淡红而清香。多用于酸汤鱼。
红酸是将5千克毛辣角(野生西红柿,无野生西红柿可用种植西红柿代替)洗净放入坛内,加入500克仔姜、250克大蒜、1千克新鲜红辣椒、100克精盐、250克白酒(56度),灌满坛沿水加盖放置在15-20度的环境中,发酵15天即可。取用时,将坛中原料剁碎成茸泥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