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血管内壁本是光滑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垃圾不断在血管内壁上沉积,血管开始变硬变脆,我们血管的质量也会随之下降。正因如此,延长血管寿命,增加其“保质期”,是我们有必要重视的问题。
那么,我们的血管到底过了保质期没有?一般来说,30岁以上的人,血管状态开始出现逐步下降。虽然这只是概况,不代表每个人的真实情况。但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30多岁的人,如果不好好保养血管,发生心脑血管的几率就比较大了。
当我们的血管过了“保质期”,身体会不会有明显信号呢?这个问题涵盖的内容太广泛了。不过,我们可以从简单的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简单判别。这就是脑血管老化和心血管老化所出现的征兆。
脑血管“变质”的主要信号如下:
1,眩晕。突然发生,看东西有明显的转动感、晃动感。
2,短时间内的肢体无力,但稍后能恢复过来。
3,半身麻木,或者行动受限,不能走直线。
4,健忘,但很快能够好转。
心血管“变质”的主要信号如下:
1,劳累或者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者心前区闷痛,或者有紧缩样的疼痛,向左肩、左上臂放射。
2,体力活动之后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之后能自行缓解。
3,运动之后出现头痛、牙痛和肩痛。
4,饱餐或者遇冷,或者看惊险刺激电影的时候出现胸痛和心悸。
5,性生活或者用力排便的时候心慌胸闷。
6,当身居嘈杂环境的时候,心慌胸闷。
7,反复出现脉搏不齐的现象。
如何才能延长血管的保质期?除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外,还需要我们了解一些对血管有积极保护作用的营养元素,然后适量补充。其中,钾就是我们应该补充的。
血管健康离不开钾
钾在人体内的含量非常少,但是影响却很大。它能过阻断血管紧张素所致的血压升高,促进排尿,发挥降压作用,还可以防治心血管疾病。可以说,它对血管的保护作用是立竿见影、显而易见的。让血管保险的窍门,就是补钾。
然而,就是这样一款血管保鲜剂,却不能够在人体内储存。人体所需的钾,必须通过每天的摄取才能得到补充。就一个成人而言,每天要从食物中获得2000毫克的钾,才能够满足身体的需要。
那么问题是,这2000毫克的钾该如何摄入呢?为此,营养学家们列出了一个简单的算式:

2000毫克钾=30克黄豆+50克小米+100克牛肉+100克菠菜+100克油菜+100克香蕉+80克鲅鱼+48克海带。可见,补充足量的钾,需要我们不能挑食,广泛摄入食物。
另外,还有一些可以改善和缓解动脉硬化的食物,对延长血管保质期大有好处。
1,荞麦:富含亚麻酸、胡萝卜素、槲皮素,可以软化血管,增加血管弹性。
2,大蒜:大蒜素和大蒜油中的硫化物,可以对抗使动脉壁硬化狭窄的诸多因子。
3,燕麦:燕麦中含有的β-葡聚糖,具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
4,茄子:能降低胆固醇,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
5,洋葱:含有硫化物,具有降低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6,黄豆:含有皂苷物质,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
7,山楂: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8,黑芝麻:含有亚油酸,可以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9,苹果:促进血清胆固醇代谢,清洁血管。
10,红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血清胆固醇,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更多保健资讯,请关注微信平台“微门诊”:sywmz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