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宝古镇位于上海市西南郊,它隶属闵行区,人口约14万,占地21.3平方公里。它北临华漕在沪青平公路,南界莘庄镇顾戴路,东倚梅陇镇、虹桥镇横泾港。七宝老街位于新街青年路傍,复古的老街广场气度不凡、气派古老。街分为南北两大街,南大街以特色小吃为主,北大街以旅游工艺品、古玩、字画为主。七宝老街已成为了集“休闲、旅游、购物”为一体的繁华街市。(网络资源)而普通游客,绝大部分则是冲着老街美食而去,在吃货眼中,整条老街,除了美食,还是美食,况且种类繁多,琳琅满目,食客们只会痛恨自己的胃口实在太小。上周日的天气不好,时不时下点零星小雨,对于游玩有些扫兴,对于周太,丝毫都不会影响美食给予的诱惑力,食客们依然络绎不绝,所以周太一路被推行着,一路随机按着快门,倒也攒了不少图片下来,今天有空就分享出来诱惑一下吃货们。(这一篇以小吃、素食为主)看到这个牌楼,说明离美食很近了。
当地人一般都叫七宝老街,而官方似乎更喜欢用“古镇”来凸显其历史价值 在老街外的一位残疾书法家,当看到“生当作人杰”字样,周太不觉心头一热,赶紧掏钱。 感叹归感叹,一转头顿时被眼前的景象勾了魂去,七宝老街的各式糕点小吃,其实周太并不为所动,一路行走下去,将会更多美食在召唤。 各式豆类小零嘴,牙口不好的自动绕道。 周太的大爱,只是对于露天的冰糖葫芦,咽下口水,继续前行
隔着玻璃,有些模糊了,师傅动作极快,扯下一缕龙须,轻轻按在一堆花生芝麻碎上,迅速卷起,整齐码入盒子内,过程非常有趣缅甸香蕉竹,加六种水果和泰国香米蒸烤而成 剥出来的样子 一头尖尖的汤圆应该是咸味馅,猪肉的、荠菜肉的,而纯圆的一般是甜味的,黑芝麻、豆沙的,等等 青精饭,这个年代,取个好名字,找个著名的古人来代言,必定会让人印象深刻 周太觉得这些草蒲容器做的十分可爱 这家的臭豆腐,居然能把方圆10米的街道都熏得一股臭味,也许,这才是特色 而这种香煎豆腐则平淡许多,撒上辣椒粉、葱花之后的鲜艳色彩,确实有些夺人眼球的。
湖南臭豆腐蘸酱 黑白两种,黑色的才是长沙有名的臭豆腐吧? 云南来的酱菜 煮熟的红菱,买来直接可以吃 这种饼有一段时间非常流行,饼上有肉末,非常香 彩色棉花糖,做的怎么样?小姑娘特意举得高高的,让周太随便拍,太可爱 卖椰汁摊位上的椰壳小玩偶,睫毛好长哦 山东煎饼,躲在老街的一角,鲜有人问津 七宝老酒也是当地一大特色,酒精度从高到低,可按个人承受能力选购 素豆皮包 最喜欢番薯片,松脆可口 米酒 七宝的各种糕,很有特色 桔红糕,小时候的味道 韩国的打糕也来了 芝麻花生糖 蚕豆做成的小吃,和兰花豆类似 牛皮糖,厉害吧,店家用剪刀剪成一条条装入食盒内出售 小桥流水人家,细雨霏霏之中,别有一番惆怅景致 接下去的第二篇,食肉一族可要做好准备了
上一篇的七宝老街上,一路的臭豆腐、素食糕团,食肉一族怕是早就不胜其烦了,周太赶快发些硬菜上来,除了小吃、糕点,七宝老街最著名的恐怕就是【白切羊肉】了,只是连年的涨价,让人直呼看不懂,大概马上进入羊年,好不容易十二年才轮到一次,身价自然也得抬一抬,可以理解,然而对于正真喜欢羊肉的食客,也顾不得价格的高涨,解馋才算是正经事一桩。老街也好,古镇也罢,近年来给人的感觉在格调上近乎千篇一律,连卖的食物也是大同小异,尽管如此,七宝老街还是人满为患,想必是有她独到的诱人之处吧,也许,白切羊肉便是其一。
【长街还带宋时雨,小巷犹听大明钟】,牌坊背面的对联,果然是要下雨的节奏啊。 可想而知周太是如何艰难地留下这些食物影像的吧?一路推推搡搡,不费吹灰之力,就被人带到老街中央。 果不其然突然下起了【宋时雨】,可不是什么及时雨,周太连雨伞都没带,倒被停泊在一旁的几艘乌篷小船吸引住了脚步,何时可以摇船品茗,听船娘清唱一曲乡间小调,可惜这不知趣的雨水。
天香楼的羊肉卖得最贵76元一斤,老街上也有好几家卖白切羊肉的,53元一斤,而周太一向信奉一分价钱一分货
这是天香楼外卖的羊肉
无一例外,古镇、老街都以争相残害二师兄为乐、为荣,也难怪,谁让二师兄的蹄髈长得如此诱人呢,被店家纷纷做成咸蹄髈,更多则是红烧的,最著名的要数周庄的【万三蹄】了 鹌鹑被竹签一只只串起来,食客可以不用沾污了手指头,尤其女孩子,可以优雅的边走边啃 可以串起来的食物不在少数,鸡腿、鸡胗、鸡翅,等等,比起那些凌乱堆放的,看着整齐美观许多,吃客们大都还是以貌取食的。 叫花鸡 盐烤鹌鹑蛋,不知是什么滋味 粽叶包肉,很多古镇都有的一道美食,浓郁的粽叶香味,五花肉炖的入口即化 不知道为什么最前面的那只这么黑,赶快逃
香辣大闸蟹,这个边走可是无法边吃的,带回家却是冷了,怪不得没什么人光顾。 这一家现场表演如何制作美食,有底气的商家,食客们纷纷围观,掏钱
蛤蜊塞肉 田螺塞肉 田螺没有塞肉 各种现做小吃 烤肉串必不可少 走油肉,以前过年家家必备的一道美食,可以用来做梅菜扣肉、芋头扣肉等等 麻辣烫,无所不在 粽子,所有的古镇都能见到的身影 纵然不是康桥,也要分别啦。从七宝老街满载而归,控制了美食,人便有了底气,当晚的餐桌上,周太看到的全是献媚的眼光,哈哈哈。
昨天看好友暖冬介绍金山的农家乐,只见大圆桌,没见农家菜,有些小遗憾,突然想去周太自己去召稼楼那天吃过农家菜的午餐,当时就两个人,所以没点几个小菜,差点忘了,今天把照片整理出来,发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菜虽然朴实无华,但料鲜量足,特别是【鱼头螺蛳】真是好吃,有机会也去尝尝吧。祝大家周末愉快。 所谓“老八样”,也就是浦东地区,在红白喜事宴席上最为经典、最为传统的“八样主菜”以及“八样冷菜”拼盆。
【八样主菜】分别是:八宝饭、蛋卷、扣三丝、扣甜肉、白斩鸡、咸肉片、红烧鱼和三鲜汤,除了汤,其他菜式的做法基本以大碗扣蒸为主,最后倒在盘中高耸呈半球状,再加适量鸡汤即可食用,豪气、鲜美,最适合大快朵颐。

【八样冷菜】的拼盆里,一般是猪肝、猪肚、油爆花生、肉松、皮蛋、糖醋小排骨、油爆河虾或者鸡肉鸭块等家禽,任选八款,寓意吉祥幸运。
所有的农家菜馆门口都有这样一个菜牌,罗列了店家特色菜,基本都是浦东本地菜式。
特价菜,更吸引人吧?太实惠了。 赶快进去找一张小方桌坐下来 白斩鸡,味道和绍兴三黄鸡差不多,那个蘸料不错 这个草头大赞,又嫩又香,草头一定要加点高粱白酒炒,才有这个特别的风味,好吃 鱼头螺蛳,这个鱼头周太要求做了微辣的,全部吃光光,可想而知有多好吃了,螺蛳几乎没吃,放在汤里吊鲜味用的,这个鱼头才58元。 花鲢鱼头,在油中炸过再红烧,肉质一点都不老,调味恰到好处,真的十分好吃,再来个特写。 到午餐时间,座无虚席,所以上菜速度不是太快 门脸装修得也是古式古香,和古镇风格要匹配 吃完后闲逛,发现还有几家菜馆装修得还不错,下次有机会再去了下沙烧卖其名由来已久,相传源于明代。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朝廷在今浦东航头镇下沙社区(古称鹤沙镇)建盐场并设盐监署,出现了经济繁荣的鼎盛局面。经济的繁荣,招来了倭寇的入侵,至16世纪时,倭寇经常来此大肆抢劫,特别是明嘉靖三十一年、三十二年,倭寇屡屡骚扰时为东海边境地区的下沙,老百姓对此深恶痛绝。当朝派兵邑居下沙抗倭时,深受下沙百姓拥戴。为了犒赏朝廷军队,老百姓便用精美的点心慰劳将士。由于平倭大军人多,乡人们和粉捏皮,剁肉拌馅,当时恰逢新笋出土,便用竹笋和肉做馅,包起了馄饨不像馄饨,饺子不像饺子的点心,上笼蒸熟。新出笼的美味点心深得将士们喜爱,有人问这是什么点心,乡人颇为风趣地回答:“边烧边卖。”“烧卖”由此得名。自此以后,每逢春季,“烧卖”作为时令点心应市。解放以后,制作下沙烧卖的饭店、点心店仅下沙镇就有12家。公私合营以后,下沙烧卖成了下沙饭店的经营特色。改革开放以后,浦东南汇举办了上海桃花节,下沙烧卖传人设立了十多处下沙烧卖特色产品供应点,下沙烧卖成了上海桃花节特色旅游产品之一。吃过“下沙烧卖”的游客,无不为之赞叹:竹笋烧卖满口汤,白糖细沙甜心肠;中外游客齐青睐,年年三春想赏花;饱了眼福饱口福,桃红人面烧卖香。(网络资料)
这是周太在【古镇召家楼】看到的一家下沙烧麦店,门口有醒目的广告牌,店家说,著名上海本地笑星舒悦(照片上那个胖胖的)来光顾并叫好,老板自然不肯放过做广告的机会。味道好不好先不说,看看人家如何现场操作,看得周太眼花缭乱。
馅料是老板的独家秘方,上海在这个季节并没有春笋,所以专门从福建空运来的一种嫩笋,口感十分相像。 看手里的这根扁平状的小棍子,是制作烧麦的独门武器,烧麦皮也是做好现成的,先用小棍子挑起一团肉馅,置于烧麦皮上,手部运动开始了
看到没有,小棍子并没有离开烧麦,而是作为一个转轴不停地转动,右手娴熟地将烧麦拢起来,同时捏绉子,厉害吧?动作飞快啊。
将小棍子拔出,稍作整理这就是包好的下沙烧麦,这一盒是周太买的,还送蒸笼垫纸,只需拿回家,隔水蒸熟即可,非常方便 6只的简易包装
也有16只盒装的,送人不错
3元一个,周太回家后迫不及待蒸了几个食用,味道的确比之前买过的要好些,有明显的笋粒,汤汁也多,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