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的小文,最近总感觉有些头昏,以为是工作太忙的缘故没在意。在家人的催促下才来到医院检查,医生给他量血压竟然达190/1100mmHg。小文十分纳闷,自己年纪轻轻怎么就患上了高血压病这种“老人病”呢?
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记者今天从医院获悉,近年来,高血压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该院2014年高血压住院患者占13.6%,肥胖、饮食不规律、经常熬夜加班、精神压力大等都是高血压的诱发因素。
“140/90”是高血压诊断的分界线
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是心脑血管等发病的重要因素,威胁身体重要器官,比如脑心肾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心脑血管病很少见,现在竟然成了群众健康的头号杀手,这其中与饮食和生活方式等密不可分。高血压早期发现是可以逆转的,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治疗,就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但如果治疗不及时,一旦到了中晚期,会出现严重后果,比如中风等。

医生表示,中国现有高血压患者3亿余人,但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为42.6%,治疗率为34.1%,控制率为9.3%。所有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有摄盐过多、肥胖、高血压家族史、长期精神压力大等危险因素的人,应半年测量一次血压。定期测量血压是唯一能及时发现高血压的办法。“140/90”既是高血压诊断的分界线,也是高血压治疗的起始线,更是高血压控制的达标线。如果自测或筛查时发现血压高于140/90mmHg,就应该到正规医院的心内科就诊。
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在早期感觉不到任何症状
近年来,高血压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湖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数据显示,2004年度该科住院高血压患者309例,其中40岁以下患者为12例,占3.8%;而2014年度该科住院高血压患者达1363例,其中40岁以下患者为193例,占13.6%。可见高血压发病人群在增加,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增高更为显著。
高血压年轻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肥胖、饮食不规律、经常熬夜加班、精神压力大等都是高血压的诱发因素。有研究表明,血压每上升20毫米汞柱,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就增加一倍。然而,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在早期感觉不到任何症状,或只有轻微症状: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
而且,时下的年轻人对高血压仍然没有防治的概念,完全没有意识到如果血压长期偏高,对身体各个机能的危害是巨大的,可引起尿毒症、中风、心衰。还需注意的是对于出现高血压的年轻人,要排除是否为继发性高血压,这是一种由某些明确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包括肾性高血压、药物性高血压,分泌性高血压等。
轻度或早期高血压患者,饮食控制也有可能让血压恢复正常
专家提醒,年轻人也要关注自己的血压,定期测量血压。对于轻度或早期高血压患者,防治可以先从饮食开始,因为单纯的饮食控制也有可能让血压恢复正常。
高盐饮食能够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建议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要低于6克;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快餐、罐头;尽量在家中吃饭,可控制脂肪、盐和糖的摄入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早餐要吃好,午餐得吃饱,晚餐宜清淡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不饮酒或少量饮酒;吸烟者应当尽早戒烟。专家表示,人群平均降低摄入食盐1克,将减少1万名高血压患者。
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缺乏运动、糖尿病、肾病、吸烟、高钠低钾饮食、过量饮酒、长期服用避孕药、压力大焦虑的人群,都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要尤为注意。
上海高血压患者约600万 近半居民不知自己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