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楼梯古老 苗族古老婚姻的“活化石” 神秘刻道揭秘

刻道——又称为刻木,或称为苗族开亲歌,是施秉苗族酒歌的一种,因它的主要内容刻于圆形竹木之上,苗民们-持棒而歌,故有此称谓。它流传于黔东南施秉县的杨柳塘镇一带。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以前结亲嫁女都要对唱开亲歌,如果答不出就要被罚酒。一个开亲歌数万行,牵涉面广,被祖先们以目录的形式刻在一根笛子大小的歌棒上。那些横七竖八的线条,一条就包含了上百行内容,一根歌棒数十个符号就记载了一万多行的歌词。于是有人把歌棒插在衣襟里,在唱歌过程如果有忘词的时候偷偷摸一下就会记起。

一根歌棒,歌师可以按图形符号从上往下唱,也可以从下往上唱。而外人却难明其详,所以施秉民间有"官家识字九千九,没有哪个能把刻道认得透"一说。

杨柳塘镇距施秉县城17公里,这里绿树环绕,翠竹青青。寨前是一片开阔的田坝,寨脚有一股水桶般粗的地下泉水,此水清冽、甘甜,久雨不涨,久旱不涸,常年汩汩流淌,润泽着这一方土地。村庄有200户人家,1000多人口。这里常年气温在12℃——16C℃,降水量在1060——1200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居住在这里的苗族称为高坡苗——为众多苗族中的一支。

苗族刻道是由五言体组诗的形式构成,它叙述了苗族古老的婚姻婚俗,刻木符号不复杂,它产生的年代大约是苗族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度的年代,有人称它为苗族婚姻的史诗或苗族婚姻发展的活化石。它用酒歌这种形式记载苗族婚姻的起源、演绎及它的发展和进步。

诗歌语言通俗,口语化、生活气息浓厚,同时它又用丰富、瑰丽的想象,塑造了一个敢于追求幸福、追求自由的苗族少女形象,表现了苗族对婚姻的执着追求与向往。酒歌旋律低回,多重复。它在苗族中流传广泛,久唱不衰,是苗族酒歌的盛品。

刻道多采用枫木、梨木或竹制作,一共有27格,每格以简单的符号记录,歌中有反复、对唱等形式,它是中国境内苗族群体唯一幸存的最古老的刻木记事符号。

苗族楼梯古老 苗族古老婚姻的“活化石” 神秘刻道揭秘

苗族刻道已经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以上是用户分享关于苗族古老婚姻的“活化石” 神秘刻道揭秘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5551/82246249011.html

更多阅读

湘西苗族的风俗习惯

湘西苗族的风俗习惯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分布辽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在服饰、图腾、节庆、婚嫁、饮食、教育、禁忌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一、服 饰苗族的服饰款式多样,工艺独特,其款式 多达130

探秘古老的蓝靛染料制作过程 探秘中国印钞过程

很多侗族或苗族同胞保持着一种最原始的穿依习惯,自己动手种棉花,自己织布自己动手缝衣服,自己动手把布料上色,下面就跟着图片来了解一下最古老的染布颜料--蓝靛产生的过程。寻找人工种植的蓝靛植物种植圆的路上终于发现了制作蓝靛的植物

穿在身上的文化:苗族服饰

穿在身上的文化:苗族服饰苗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以频繁迁徙而著称的一个少数民族,因此,苗族居住辽阔,其语言、服饰、婚姻、丧葬、节日等文化,既表现共同性,有显示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加之,苗族在历史上有百苗之说,其支系之繁多、文化之丰富,为5

苗族芦笙舞 贵州黔东南芦笙锦鸡舞

苗族芦笙舞朋友,你见过芦笙舞吗?特邀请你到我市的龙潭公园观看啦!芦笙,是苗族古老的吹奏乐器,苗族的传统节目就是吹芦笙,吹响的芦笙节奏明快、声音宏亮,其间伴以舞蹈,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而闻名于全国。芦笙舞是苗族历史悠久、最有代表性的传

千年的手工艺-贵州苗族蜡染和刺绣 国丹寨苗族蜡染图案集

蜡染是苗族女性特有的手艺,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2006年,蜡染成为文化部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春,我来到贵州千户苗寨旅游,有幸走入手工大师罗榜搞工作室,亲眼目睹了蜡染过程。晨光从通透玻璃窗洒下,手工大师罗榜搞

声明:《苗族楼梯古老 苗族古老婚姻的“活化石” 神秘刻道揭秘》为网友心淡然如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