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话历史 闽南话:闽南话-简介,闽南话-来源历史_闽南话

闽南话又称河洛话或台语,闽南话使用人数大约6000万左右。闽南话使用区域主要分布于福建南部的厦门、泉州、漳州、三明市的大田县、尤溪和西部的龙岩、漳平等市县,以及台湾大部分地区,使用人口近3000万人。

闽南话_闽南话 -简单介绍


闽南话

闽南语,乃是闽语的一支。中国汉朝末年的三国时代,中原发生战乱,难民开始进入福建, 造成原有“百越族”土著民族的语言发生变化,而逐渐形成了最初期的闽语。然而,汉人大规模入闽,则是始于“永嘉之祸”,由于晋室南迁,大批北方汉人入闽,而带来了3世纪时北方的口语音,亦即所谓“十五音系统”,而“泉州语”亦于此时渐渐形成。

[wwW.aIhUaU.com]唐代时,陈政、陈元光父子带兵入闽平乱,进而屯垦漳州,带来了7世纪的北方的中古音;10世纪时,王潮兄弟又带军队入闽平黄巢之乱,也带入了当时的中古音。从以上的两批移民,所带来的北方口语,经过一番演变就形成了所谓的“漳州语”的基础。

当今的闽南方言是在夷狄人(古代闽越土著人群)与历代多次北方汉人南迁入闽,特别是唐、宋两朝时期北方人入闽的基础上,由八闽远古语音与历代外来语言进行交流、结合而逐渐形成的方言。闽南语保留了相当成分的中国古代特别是唐、宋时期语言的语音、词汇,被海内外语言学者称为中国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因此,研究探索闽南语的发展,对保护、弘扬中国古代语言遗产,研究中国其他语种以及古代闽越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有着积极的作用。

福建简称为闽,闽南即指福建的南部,从地理上可以说,泉州、厦门、漳州、莆田、龙岩5个地区均属闽南,但我们通常所说的"闽南"这个说法,具有特定的涵义,并不包含莆田,龙岩,其主要是依据语言,文化,风俗上来划分的,莆田说的是莆田话略区别于闽南话,而龙岩说的是客家话.两地均不属闽南语系。 因此狭义上所指的闽南仅指--泉州--厦门--漳州--3个地区。但由于闽南作为1个特定的文化传承下来,其影响实为深远,其他受影响之地也通行闽南语,也是有着一致的文化认同,因此他们也同属闽南根源.我们就可以称其为
泛闽南。

闽南话_闽南话 -来源历史

汉朝以前,闽南地区为古越族原住民,到了中原汉族第一次大灾难--晋代永嘉二年(308年)的“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中原仕族衣冠南渡,林姓、陈姓、黄、郑、詹、邱、何、胡八姓率先入闽,带来了中原的黄河、洛水流域当时的汉语(河洛话由此而来),形成了闽南方言的基础,反映着隋唐以前汉语的特点。随后的侯景之乱,669年固始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的隋唐汉语,固始王氏入闽建立闽国都不断渗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现在的闽南话。以上入闽源流在各个福建大姓如陈氏,林氏,黄氏等的家谱都有详细的记载。闽南方言保留下来的古汉语较多,因此被学术界称为“语言的活化石”。闽南方言历来为国内外语言学家所重视。 这对汉语古音的构拟,古籍的训释,汉语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闽南话的流播不只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和国界,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的是台湾,台湾岛上,除了高山族地区外,差不多都通行着近于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闽南话。据初步调查,台中、台北稍偏泉州腔,台南、高雄稍偏漳州腔。闽南人移居台湾据说开始于元代,大规模迁移是在17世纪中叶,大量闽南人随郑成功渡海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回台湾。300多年来,闽南人和其它地区东渡的汉人,和高山族同胞一起,开发祖国的这个宝岛,在共同的生活和斗争中,闽南方言始终作为主要交际工具,保留在台湾人民的口中。特别是今天,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更加密切,台湾的父老兄弟不断到大陆寻根、探亲、访友,闽南话显得更加重要。

闽南话_闽南话 -发展历程

闽南语在台湾的传播与河洛话的形成

闽南话历史 闽南话:闽南话-简介,闽南话-来源历史_闽南话

北宋时期,在泉州等口岸相继设立了掌管外贸的市舶司,使泉州发展成当时国际上的著名商港,对外海线交通十分方便。在这以后,闽南地区便有不少人民,因为政治、经济或其他因素而移民海外(包括台湾),也因此带去了他们的母语 --- 闽南语。明末时,闽南发生大旱,郑芝龙曾招数千人到台湾垦殖,他们大多数便在台湾定居,而且还跟台湾原住


闽南话民(大多为平埔族)通商、甚至通婚,而促进了汉人与台湾各原住民族在血缘以及语言上的融合。

从16世纪起,西欧各国开始进行各种殖民海外的计划。西元1624年起,荷兰、西班牙先后占领南、北台湾,尤其荷兰人统治台湾将近40年,实施王田制,召募闽南人前开垦台湾。来台汉人多出身漳州和泉州,在长期与平埔族杂处和荷兰人的统治下,随移民所带来的闽南语也渗入了一些新的语言因素。明末郑成功抗清失败后,便率大军攻占台湾,赶走荷兰人。郑家出身泉州,郑氏王朝之文教制度的定立者 --- 陈永华,也是泉州人,而其所带来的军民也大多数是泉州人。因此,此时台湾的闽南语,是以泉州音占大多数的。

1683年,施琅征台,郑氏王朝覆亡,清廷正式统治台湾。隔年,清廷为防郑氏遗民,颁布渡台禁令,设下严格条件限制人民渡台,其中以粤籍禁渡,造成客家人比较晚来台湾,台湾的开发几乎都由闽南人领先,而台湾的语言亦以闽南语为绝对优势。雍干之世,禁令渐松,1862年,因牡丹社事变,钦差大臣沈


闽南话葆祯来台办理防务,以“开山抚番”为名,招徕垦野,因而解除了长达近200年的渡台禁令。在清廷统治台湾的200余年间 ,闽人来台人数激增,移民的语言随其足迹而传播到台湾各地。日后由于交通开始便利,人口四处流动,结果漳泉两语混淆,全台除了宜兰、鹿港等少数地区保存其较纯正的口音以外,其他各地都普遍通用1种不漳不泉、亦漳亦泉的新的闽南语,语言学家洪惟仁(1987年,1-2)将其称之为“漳泉滥”(彰泉混合的意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5651/287133834532.html

更多阅读

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和闽南话的不同

普通话的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这个定义实质上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提出

“闽南话”趣谈 英语词源趣谈

来泉州二十多年,闽南话至今还不会讲,但值得安慰的是都能听得懂了,属不聋却哑的“语障人”,心里全明白就是说不出来,千言和万语,只能随浮云掠过,心里那个急呀!越不说嘴就越笨拙,不过长期打哑语,练就了我双手的灵活。据说常活动手,有利于心脏的健

关于哪里的闽南话才是最标准的争议 劳动争议工资标准判决

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在争论到底哪个地区的闽南话才是最标准的语言,一般意义上的闽南包括现在的厦门地区,泉州地区及漳州地区,号称“闽南金三角”。关于“正宗的闽南话”这一说,只是泉州闽南话和漳州闽南话差异较大,厦门闽南话介于二者之间

声明:《闽南话历史 闽南话:闽南话-简介,闽南话-来源历史_闽南话》为网友无悔我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