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评价王安石 古人爱好奇怪 王安石为什么不愿意坐轿子?

王安石(1021年1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号半山,逝世后追谥号“文”,世人称其为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小字獾郎,晚年封荆国公,汉族,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江西临川(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

轿子古称肩舆,这种用人来抬人的交通工具,在《史记·夏本记》中已有记载。但在远古,轿子只是非常有身份的人在非常必要的时候(譬如大禹治水走遍全国)才偶一用之。汉唐之际轿子仍不常见。

古人评价王安石 古人爱好奇怪 王安石为什么不愿意坐轿子?

我们从史书上可以看到,即使是高官贵族也还是骑马或乘坐马车。到宋代轿子就相当普及了,当官的通常都坐它。轿子的鼎盛时期是明清两代,无论是谁有钱都可以雇到,不过轿子的“级别”是有严格的贵贱之分的。

然而,宋代也有少数高官是不肯坐轿子的。司马光和王安石都是这样的人。宋人邵伯温《邵氏闻见录》载:“司马温公为西京留台,每出,乘马,或不张盖,自持扇障日。程伊川谓曰:‘公出无从骑,市人或不识,有未便者。’公曰:‘某惟求人不识耳。’王荆公辞相位,惟乘驴。或劝其令人肩舆,公正色曰:‘自古王公虽不道,未尝敢以人代畜也。’

呜呼!二公之贤多同,至议新法不合绝交,惜哉!”邵伯温少壮之时是坚决反对变法的保守派,但是他对王安石的品格道德仍然是尊重的,在他晚年写笔记时可能已进行了反思,书中对保守派也作了批评,并认为某些具体问题(如差役、雇役之争)双方都有错误。因此,这本书的有些部分应当是比较客观的,更可贵的是保存了很多有关北宋末年变法与反变法的珍贵史料。

元佑元年(1086年),王安石去世,司马光曾说:“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方今……不幸谢世,反复之徒必诋毁百端,……朝廷宜加厚礼,以振浮薄之风。”。司马光对王安石的道德文章进行了肯定,而对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进行了全盘否定。北宋时期,其反对派就以修史的方法进行批评,朱熹多次批评王安石及其后学:“学术不正”,“坏了读书人”,但是朱熹对王安石个人是给予了相当肯定的

原来王安石是这样不肯坐轿子的,还真是名人怪事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习惯。这有趣的一个故事,也算是为历史添上一抹亮丽的色彩。如果后人在翻看史书,也不会觉得古人呆板无趣吧。

以上是用户分享关于古人爱好奇怪 王安石为什么不愿意坐轿子?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5651/350483747293.html

更多阅读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读孟尝君传的语言风格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读孟尝君传》是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一篇很短的议论文,仅有90字,比归有光的《寒花葬志》还短,但非常经典,是阅读古文的必选作品。该篇全文如下: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

《大宋美人传》推荐——穿越左伊vs腹黑王安石_桃金女 左伊

文案:百草堂宋朝回忆录——我是宋朝第一女探花,司马光是我表哥,皇帝是我老大,王安石是我同窗。沈括是我跟班,狄青是我的竹马,苏轼喊我师傅,宋英宗家离我家不到20里路。我不写书,对不起这段穿越之旅。推荐语:故事开篇女主左伊刚刚穿越过去虽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赏析 王安石元日赏析

古典诗词欣赏(一三一)】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赏析窦凤才【原作】书湖阴先生壁——[宋] 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注释】书:书写,题诗。茅檐长扫静无苔:庭院经常打扫,干净得连青苔

王安石《浪淘沙令》鉴赏 浪淘沙令 李煜

浪 淘 沙 令王安石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声明:《古人评价王安石 古人爱好奇怪 王安石为什么不愿意坐轿子?》为网友顾老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