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 0 年 6月 02
延安大学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
J u n lo n n Un v r i ( o ilS in e o r a fYa a ie st S ca ce c ) y
Jn.02 u e 2 0
Vo . 4 No. 12 2
第2卷 第2 4 期
中西方 讽刺诗 的讽刺风 格 比较 研 究
王 珂
(北京 师范大学 中文系 , 北京 1 0 7 0 8 5) 摘 要 : 刺诗是世界 性的诗歌 体 裁, 讽 中西方讽刺诗 都 出现 了嘲世 、 嘲人 和嘲 己三 大抒情模 式 , 也都 拥有 着教 化 和娱 乐两
大功 能。中西方文化生 态的差异造成 了同样一种文体在讽 刺风格 和讽 刺功能上 的不 同。 中国讽 刺诗具 有 直面社会的 写实风格
和谐隐怨刺而 又 节制 宽容的 创作传统 。西方讽刺 诗大多采用 直笔方式 , 明辛辣 , 鲜 多是 与讽 刺对象 对抗的恶意 的讽刺 , 讽刺 的
程度较深 , 人 的较 多。 嘲 :
关键词 : 刺诗 ; 讽 文化 ; 体 ; 刺风格 文 讽 中图分类号 : —o . I o 3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o4 9 5 2 0 )2 0 9 -0 1 o —9 7 (0 2 0 - 0 6 6
讽 刺诗是 中外诗歌 中长期存在的重 要诗体 , 虽 然不能肯定讽刺是否是 人的天性 , 却可 以结论它是 因为群体社会有 了语言后 , 个体的 人在群体的社会
态的稳定 , 西方讽刺诗 由于讽刺诗 人的激进造 成了 文体形态的多变 。
中和谐 地生存的一种手段 , 不仅可 以用语言来打击
别人或者攻击社会 , 还可 以改善彼此之间的关系。 讽 刺也就 成了人类社会 的共性 , 存在于各 民族和各种 语言中。 诗是人类最早的语言艺术 , 独立存在于人类 的不同文化 中, 并形成 了相似 的艺术风格或文体形 态, 如抒 情 诗 即使 在各 国文 化没 有交 流 的 时代 , 独 也 自存在 。讽刺诗正是这样的世界性的诗歌体裁 。中 西方讽 刺诗都 出现 了嘲世、 嘲人和嘲 己三大抒情模 式, 也都拥有着教化和娱乐两大功能。 中西方文化生 态的差 异与中国讽刺诗 人的生存境遇 , 造成了同样 种文体在讽刺风格和讽刺功能上的不同和讽刺诗 文体形 态上的差异 ; 也与 中国诗 歌的“ 止乎礼 义” 、
一
讽刺诗 的文体 渊源
讽刺作 为群体社 会生活 中个体 之 间的相处方 式, 以及个体在群体社会 中的生存方式在社会 生活 中早就存在 。 人类社会最早是 以个体 的方式存在的 , 个体的人也是群体社会 的基本细胞 。讽 刺在 人类社 会 中最早存在于个体之间的生活
中。如某个个体对 其他个体不满 而需要表达 , 又不能使用暴力等极端 手段 , 也可能用言语去有限度地打击对方 , 也可能选 用讽刺的方法 , 这种言语就是讽刺性语言 。 随着人类 社会 由个体的人到 家 , 再到 氏族再到 国家甚 至到全 球性 的国家与国家之 间的联盟 , 个体生命对群体社 会的依赖性会越 来越大 , 人的生存越来越依赖于生 产关系及上层建筑 。 但是 , 人的群体意识和秩序感越 强烈 , 人的个体意识和破坏欲也会成正 比增长 。 特别 是 意识 形 态 的压 迫 会使 人的 自我意 识更 加觉 醒 。在 自我意识的作用下 , 个体 与群体的矛盾就会产生 。 矛 盾的结果随着矛盾的程度而决定个体 生命是采用言 语 上 的行 动或 者 是 行 为 上 的行 动 , 者 只是 发 发 牢 前 骚而已, 后者可能是暴力革命 。 如果个体的生命对群 体社会不满 , 他可能发“ 牢骚” 来减轻群体社会对个 体生命的重压 , 这种牢骚也可能是讽刺的语言 。 即怨 和怒都可能产生讽刺。 中国有“ 愤怒出诗 人” 之说 , 因 此出现了很多 因怒而生讽刺 的讽刺诗 人, 更有各种
“ 恩无邪” 传统和 中国文人的“ 温柔敦厚” 甚至“ 明哲 保身” 的做人方式休戚相关 。 因此 中国讽刺诗虽然多
元发生 , 多级发展 , 讽刺诗的诗教济世功 能较强 , 但 是处在重秩序的文化生态中 , 受强大的意识形 态的
控制 , 针砭时弊的讽刺都常常在“ 礼义” 内, 之 具有直 面社会的写实风格和谐 隐怨刺而又节制宽容的创作 传统 , 讽而无怨 , 怨而不怒 , 谑而不虐 , 嘲世和 自嘲的 多, 曲笔隐趣 的多 , 文字游戏的多 。西方讽刺诗大多 采 用 直笔 方 式 , 明辛 辣 , 鲜 多是 与 讽刺 对 象对 抗 的恶 意的讽刺 , 讽刺的程度较深 , 人的较多 。中国讽刺 嘲 诗人做人的保守和讽刺的中庸决定了讽刺诗文体形
收稿 日期 :o 2 3 4 2 o 一o —2 作 者简介 : 王珂 ( 9 6 )男 , 1 6 一 , 重庆 人 , 北京师 范大学 中文 系 9 9级博士研 究生 , 福建 师范大学 文学 院副教授 。
9 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怨 涛诗 人 , 苛 政 怨 、 贱 怨 、 别 怨 、 阁怨 、 宦 如 贫 离 闺 仕 怨、 羁縻 怨 、 后宫 怨 … … 因怨而 生 的讽 刺 更 多 。如果
出 现 歌 谣 的 不 同 类 型 的 区 分 , 德 讽 喻 诗 应 运 而 道 生 。[]P ) 两 段 谈 论 文 学 类 型 的 理 论 不 仅 有 利 ”3 (2这 于 文体 研 究 , 且 还 从 另 一个 角度 呈 现 出 “ 刺 ” 而 讽 作 为一 种 文学 艺 术 类 型
在 西 方 艺术 史中的 生 存情 况 。 1 纪 是 西方 讽 刺 艺术 大 发 展 的 高 峰期 , 别 7世 特 是在 英 国语 言 文 学 中广泛 使 用 , 出现 了 蒲柏 (68 18~ 14 ) 著 名 的讽 刺 诗 人和 斯 威 夫特 (67 14 ) 74等 16 7 5 - 等著 名 的讽 刺 小说 家 。约翰 生 博士 (7 9 1 8 ) 1 O— 7 4 在
诗 人想 作 真 理 的辩 护 者 , 者 理 想 的 倡 导 者 以及 道 或 德的 守 望 者 . 可 能 采 用 讽 刺 的艺 术 寓 教 于 乐 地 完 都 成 他 “ 以 为是 ” 历 史 使 命 , 自 己成 为 邪 恶 、 自 的 使 愚 蠢、 假、 虚 伪善 等 社 会 不 良倾 向 和 软 弱 、 荣 等 人性 虚 弱点 的 揭露 者 和谴 责 者 。他 的讽 刺 行 为便 是 一项 既 有 利 于社 会又 有 益 于 道 德 , 有 利 于 宣 泄 自己压 抑 还 的情 感 的行 为 。 更 是 中 国诗 人 , 别 是受 儒 家 入世 这 特 思想 影 响 的诗 人最 热 衷 的事情 。在 西 方 人的个 体 的 日常 生 活和 诗 歌 创作 中 , 管 讽 刺 诗 没 有 像 中国 古 尽 代被 提 高 到“ 、 、 、 四大 功 能 的济世 高 度 , 兴 观 群 怨” 却
与人 们的 生活 休 戚相 关 。西 方 重 人的 个体 生 存 的价
他的《 英语词典》 , 中 将讽刺诗定义 为“ 批评邪恶与愚
蠢 的诗 。E]P ) 威 夫 特 在 《 战 》 序 言 中 宣布 : ”a(2斯 书 的
“ 讽刺是这样一面镜子 , 窥镜者总是从 中照见他本 人 以外 的众 生 的 面 孔 , 即是 讽 刺 在 世界 上大 受 欢 迎 此
的 主 要 理 由 , 且 也 是 极 少 有 人 迁 怒 它 的 原 因 所 而
值和 自由, 讽刺与讽刺涛便占有重要的地位。
“ 刺” 讽 一词 源 于 古 希 腊 的 一 个 同“ 蒂 尔 ” 萨 萨 ,
在 。 []P) ” 3(3蒲柏 在 代 表 作 《 刺诗 的 尾声 》 讽 中宣 称 : “ 的, 是 我骄 傲 ; 应该 骄 傲 地看 到 / 们不怕 上 帝 却 我 人
蒂尔是古希腊神话 中的一位滑稽可笑的小神名 。英
语 、 语 等 西方 语 言 中 的讽 刺一 词 大多 发 源于 此 , 俄 因
害怕 我 :法庭、 / 教坛 、 王权 皆无能 为力/ K有讽 刺能
触 动 并 羞 辱 他 们 。/ , 圣 的 武 器 !真 理 的 辩 护 N 神 者 ,愚 蠢 邪 恶 与 傲 慢 无 礼 的唯 一 畏 惧 !/ 了被 上 / 除
此发音颇为相似 。“ 一般说来 , 的起源仿佛有两个 诗 原因 , 都是 出于人的天性 。 ……古代诗人有 的写英雄 格的诗 , 有的写讽刺格的诗 。荷马以前 , 讽刺诗 人大 概很 多 , 们 却举 不 出讽 刺诗 人 ; 是从 荷 马起 , 我 但 就
有 这 种 诗 了 , 如荷
马 的《 耳癸 忒 斯 》 同类 的 作 例 马 和 品 。 []P 1 2 由此 可见 , 刺 作 为 一 种艺 术 手 法 ”1(1—1) 讽
在 西方 文学 中很 早就 得 到 运 用 , 仅 很 早 就 形 成 自 不
帝之手拒之门外的人 , 神缪斯都会将 你赐于 他, / 诗 / 但诸 神必须指 引/ 我虔诚地 抚摸着 你—— 神圣 的武 器 ! []P ) 为 专 业 的 讽 刺 诗 人 , 柏 讽 刺诗 的 题 ” 3(3作 蒲

材十 分 广泛 , 社 会 、 从 人生到 艺 术 , 乎 无 所不 包 。 几 在 他 的眼 中 , 任何 人和 事都 可 以成为 讽 刺 的对 象 。 至 甚
他 的诗 歌批 评 , 也不采 用通 常 的文 学 批 评方 式 , 是 而 采用 了讽 刺 方 式 。
己的风 格和 类 型 , 且还 渗透 在 各 种艺 术类 型 中 ; 而 讽 刺诗 也 早 就 成 为 一 门独 特 的语 言 艺 术 , 诗 歌 艺术 是 中 的重 要 的诗 体 。“ 类型 渗透 的生成 范 畴 建立 以后 , 人 们可 以进一 步地 区分 独立 的 或构 成 功能 的类 型 结 构和 依 赖 或辅 助 功能 的类 型 结 构 。 例如 , 中世 纪传 奇
中 的讽刺 起 初 以至 以后 很长 一段 时 间 都是 作为 辅助
中西讽刺诗 讽刺 风格 比较
中 国 人 早 就 在 日常 生 活 和 艺 术 创 作 中 使 用 讽 刺 , 的讽 刺功 能 也 早 就 被 叶 国 人意 识 到 并 在 涛歌 诗 l 创作 中大 量 运 用 。 中国 虽 然在 古代 没 有 产生 像 英 国 诗 人蒲 柏 那种 专 门 化 的 讽 刺 诗 人 , 但是 中 国讽 刺诗 的源 远 流 长绝 不 逊 色 于 英 国 讽 刺 诗 . 仅 具 有 和 英 不 语 讽 刺 诗 惊 人相 似 的 群 体 教 化 功 能 和 白娱 功 能 , 还 具 有 独特 的 艺术 风 格 。中 国讽 刺诗 人的社 会责 任感 及 使 命意 识 比西 方 诗 人更 强 烈 。和 西 方讽 刺 诗 人相 比 , 国讽 刺 诗 人对 社 会生 活 . 别 是政 治 生 活 的关 中 特 注 远远 大 于 对 人 , 其是 对 个 体 生命 的 关 注 。 尤 由于 受 到 了有 美 无 刺 的 “ ” 及 粉饰 太平 的 世 风 影 响 , 颂 诗 虽 然不想沦落为“ 德” 歌 的诗 人 , 也 不 愿 意 作 具 有 辛 却 辣 风格 的 , 正 人 君子认 为是 “ 德 ” 诗 人 。 被 缺 的 因此 讽 刺诗 的表达 方 式 更 含蓄 . 出言 更谨 慎 , 用艺 术性 和 审
功能 出现 的 : 布道 、 德说 教 或 ‘ 戒 ’ ( 吉耶 在 道 惩 诗 如《 圣经 》 、 族 文 学 (世 界 的 国 家 》王 公 立 身 之 鉴 ) )贵 《 . 、 动物 史诗 、 体 闹 剧 、 诗 回旋 体诗 、 ‘ 诗 ’论 辩抒 或 冲突 、 情 诗 和 A・ 德 勒 归入 历 史 文学 之 下 的 所有 作 品 中 阿 都有
表现 。 一旦 讽 刺 具有 了构 成 功 能 , 例如 彼埃 尔 ・ 卡丁若尔、 鲁提博 或塞科 ・ 安吉奥略的讽刺作品, 独 立 的讽 刺 类 型 就 产 生 了 。 []P O)结 构 的变 化 造 ”2(l2“ 成新 类型 的分解 。道 德讽 喻歌 谣 的 存在 —— 这 一类 型从 历史 上遗 留下 来 四十 九首 歌 。伏 尔盖 ・ ・ 德 拉
蒙 斯 曾对 它 们进 行过 描述—— 由于其 ‘ 复杂 的特 点’一直使普 罗旺斯 的研究者大伤脑筋 。因为道德 , 讽喻歌谣将爱情主题与政治掺和在一起 , 同时, 正如 尤里 奇 、 勒 尔所 证 实 的 , 种双 重 主 题 的类 型再 次 胡 这
表现 了慕 美 与 事 物根 源 上 的统 一 。在 行 吟诗 人最 早
美性 来掩饰讽刺 的锋芒 . 大大 削弱了讽 刺诗的讽刺 力度 和 改 良社 会 恶 习的 作 用 。虽 然 民间 社 会讽 刺 诗
的讽 刺性 较 强 , 而 有 怒 , 而 有 争 , 怨 怒 个体 讽 刺 许 仍 具有 “ 而 不虐 ” 谑 的特 点 。 文 人讽 刺诗 中 , 在 为改 造 社
9 7
的诗 歌 类 型 中 , 者 在 主题 上还 是 不可 分 的 , 二 后来 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会而作的社会讽刺诗 多于为讽刺特定人物的个 人讽 刺诗 , 前者具有怨而不怒的特征 , 后者具有谑而不虐
的特色。因此 , 中国讽刺诗 人具有中国式的“ 温柔敦 厚” 品质 , 比西方讽 刺诗 人更宽容 , 讽刺的手法更间 接, 更追 求 隐趣 , 是 深 受 中 国 诗 歌 的“ 可 以怨 ” 这 诗 、 “ 乎 礼 义 ” “ 邪 ” 古典 精 神 和 “ 出侧 面 ”“ 止 、无 等 诗 、 文
质 彬 彬 ” 传 统 手 法 影 响 的 结 果 , 为 以“ 志 ” 等 成 言 和
“ 情 ” 主流 形 式 的 中国 诗 歌 的 必 要 补 充 。 中国 缘 为 是
《 诗 序 》 :至 于 王道 衰 。 义废 , 教 失 , 毛 称 “ 礼 政 国
异政 , 家殊俗 , 而变 风、 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 变 迹 , 人伦之废 , 伤 哀刑政之苛 , 吟咏情 性 , 以风其上 ,
达于 事 变 面怀 其 旧俗 者 也 。l]P 6这 是 继 “ 可 以 ”4(9) 诗 怨” 后最 早 的 系统 的讽 刺 诗理论 , 它进 一 步界 定 _中 『 国 讽 刺 诗 的讽 刺 范 围 是 “ 乎 得 失之 迹 。 人 伦之 明 伤
废, 哀刑 政 之 苛 ” 也 界定 丫 它 的 功 能 : 以 风其 上 ” 。 “ ,
更 界定 了它 的方 法 :吟咏情 性 ”这里 的 讽刺诗 的 定 “ 。 义是 : 乎礼 义的 无 邪讽 刺 , 止 即在 社 会 }义 允许 的 范 L
围 内, 对社 会 的 弱 点 进 行 善 意 的 讽 剃 , 到 纠 正 恶 达
诗 歌 本体 的重 要 内容 。
约翰逊博士在《 英语词
典 》 中把讽刺分 为一般讽 刺 与 特 指 讽 刺 :正 当的 讽 刺 (rp rst e 以其 批 “ po e ai ) r 评 的普遍性而有别于 旨在攻击某个特定的人的讽刺 ( m on ” F]P ) 1 p o ) 。 3(3德国学者常常把诗分 为民间诗 a 和艺术诗 , 认为民间诗全是 自然流露 , 艺术诗讲究技 巧 。中国的讽刺诗也可以分为官方讽刺诗和 民间讽 刺诗 。这 里 的官方 讽 刺诗 主 要 指 以讽 刺社 会 为主 要 功能, 或者 诗 歌 创作 的 主要 目的是 讽 刺 包 括 政 治 在
内的时弊 , 受到 官 方 认 可 及意 识 形 态 限 制 的 具 有群 体教 化功 能 的社 会 讽 刺 诗 , 意 识 形 态 的支 持 下 常 在
习 。 良社 会 的 目的 。 _t 刺诗 理 论完 是 针 对 改 这 f讽 1 l
会讽刺诗而言的 。与西方 期讽刺诗 以喇人为主形
成鲜 明对 比 。如 罗 马 讽 刺 晰 人朱 史 诺 尔 ( 公 尤 约 6~ 1 O年 ) 得 他 的 时代 太 糟 糕 了 . 法 不 刺 O 3 觉 兀 写 诗 , 管 他的讽 刺 范 围 十分 J泛 。 讽刺 的 对 象 却是 尽 他 ‘ 人而 不 是政 体 。他在 《 讽刺 诗 ・ 一 》f 称 :无 论 之 I声 j “
人 们做 什 么 : 咒 、 惧 、 怒 、 悦 、 乐、 作 …- 赌 恐 愤 愉 享 劳 - - - 皆是 我 这 本 小 书 的 五 颜 六 笆 。 f ] P )} 太重 视 ”3 (5 l于 I
常成为主流讽刺诗或主导讽刺诗 , 作者常常是举子 文人或庙堂文人。才子文人或者江湖文人渴望招安 有 时也身不 由己地写这类讽刺诗 , 并且常常 比前者 讽刺的力度更大 。这类讽刺诗是中国文人兼济天下 的生存方式 的艺术体现 。这类讽刺更多是约翰逊博 士所 分 的 “ 一般 的讽 刺 ”即带 有 批评 的 普遍 性 的 “ , 正 当 的讽 刺 ” 主 要是 “ , 嘲世 ” 的讽 刺诗 。 民间讽 刺诗 主
要 指 生 存 于 民 间的 讽 刺 诗 , 括 文 人游 戏调 侃时 所 包 作 的具 有 自娱 功 能 的个 人讽 刺诗 , 作者 主 要是 普 通 百姓 、 落 民 间 的才 子 文 人和 在 官 场 上 不 能 畅 言 的 流 举 子 文 人 , 作 品 主 要 是 “ 人” 他者 ) “ 己 ” 其 嘲 ( 和 嘲 之
诗的群体性和教化性 。 中国早 期讽 刺诗大多是 一定 的社 会 现 实生 活 的反 映 , 帮助统 治 者 了解 民情 、 是 考 察政 治 得 失 的艺 术 。讽 刺 涛 破赋 予 1过 多 的社 会责 任, 具有高度的严肃性和 使命感。“ 经夫妇 , 成教敬 。 厚人伦 , 美教化 , 民俗 ” 移 不仪成为历代讽刺诗 人的
主要 使命 , 影 响 到 了抒 情 诗 等其 他 种 类 的诗
歌 , 还 使 中 国 诗歌 , 别是 魏 晋 以 前 的 以“ 言 志 ” 特 诗 为纲领 的 古典 诗 和 2 世 纪 , 别 是 中前 蝴 的现 代 诗都 具有 高 O 特
度 的严 肃 性 . 重群 体 轻个 体 , 言 志轻 抒 情 , 风 庄 重 诗
重有 余 轻 松不 足 。 由于 民 问写 作 有“I 皇 帝 远 ” 较 多 自由 , 【高 _ I 的 中国 民 间讽 刺诗 与 西 方 讽 刺诗 的风 格 蜓 相 似 , 刺 讽 程度 远 远超 过 文 人 , 别 足 举 子 文 人的讽 刺诗 代 特 唐
由于 文 人大 量 进 入 市 井 生 活 . I常 生 活 巾 雅 俗 合 存 _ I 流 , 上政 治 的开 明 、 济 的 繁 荣 , 别 是 所 代 君 { 加 经 特 !
作, 常常流俗于“ 打油”具有打油的品质 。民间讽刺 ,
诗 也 有少 数 讽刺 的 力 度 远 远大 于官 方 讽 刺 诗 的“ 嘲
世” 作 。 之
由于受“ 言志” 诗 等传统诗 学理论 和儒家“ 达则 兼济天下” 等传统 人生观的影响 , 中国文人都愿意当 改造社会者 , 以反映和表 现社 会生活 , 直面社会、 为
民请 愿 、 代圣 贤立 言 为 己任 。 但是 又 受到 意 识形 态 及
政 治 的 高 压 等 生 态 环 境 的 限 制 , 得 不 压 抑 自 己的 不
起事 于太 原, 自北 方民族 . 义相对松驰 , 来 礼 流行子
世 的酒 令 文化 也 能呈 现歌 舞 升 气 象 使 注 享 乐 的
生活成 为时 尚, 济世卫道的嘲 世严肃诗歌 便让位于
游 戏 娱 乐式 的 嘲 人打 油 诗歌 。 |常 生 活 中 , 品 在 在 『 物
酒 席 上 以 隐语 、 关 语 、 音 等 方 式 入诗 , 过 相 双 谐 通 互
英雄梦 , 敢怨敢怒地“ 却相当节制地写 , 想” 即使要冒 天 下 之大 不 韪 . 只能 “ 出 侧 面” 采 用 曲笔方 式 , 也 诗 地 将 “ 与 隐 ”“ 与谐 ” 讽 、讽 相结 合 。因此 , 中国讽 刺 诗 人
少 有 堂 ・ 诃德 那 样 的 冒失 英雄 , 吉 也无 蒲柏 、 伦 那 拜 种 敢 与社 会习 俗完 全对 抗 的诗 人 。 使要 对 抗 , 即 对抗
也 不是 目的 , 是寻 求 与 弛会和 解 的 手段 , 而 很难 找 出
一
应答 、 反复竞 胜来 示 自己i刺 幽默才 能的“ 成 风 嘲” 为 唐 代的 一 种 风 俗 活 动 ,嘲 消 涛” 成 为 唐诗 中 最 “ 也
重 要 的讽 刺诗 。《 全唐 诗 “ 有 谐 ”一 卷 嘲 消诗 大
多: 人的 游戏 之 作 . 别足 筵 游戏 之 作 , 是文 特 厄论 是
用文 人语 言 或者 用俗 语 . 部 有强 烈的
风格 , 幽
默 的成 分 大 于 讽 刺 , f r韦 物 等 人的 凋 笑 还 』 』 令》 。为了增 加娱 乐效 果 。 助酒 必 . l嘲 人 . 嘲 以 不 H 也
个
以讽 刺诗 传 世 的诗 人 。
9 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物, 出现 了《 酒嘲》《 、竹嘲 》 等讽物的作品。讽物常常 是 借 物 讽 人 , 竹 嘲 》“ , 吹 青 肃 肃 , 心 未 能 如《 :竹 风 虚 待 国士 , 皮上何须生节 目。 ” 如 同古希腊 罗马时代讽 刺大量 存在于喜 剧之 中, 戏剧为讽刺诗的产生创造 了极好的条件 , 元代 民 间戏曲的兴起也为讽刺诗开辟 了一个新纪元 , 戏台
论是 文 人 涛歌 或 者 民歌 , 可 以 见 到大 胆 的 嘲 人 嘲 都
己的讽刺之作 。 受政治伦理压迫 , 收入官方典籍的讽
刺诗较少 , 文人公然作社会讽刺诗 , 特别是政治讽刺 诗者更少 明清两代都出现 了重大的文字狱 , 康乾盛
世也大兴 文字狱 。如 一 清 风不识 字 , 句“ 何故乱 翻 书” 就导 致 了残 酷 的 文字 狱 。 因诗 文而 被 灭族 的政 治 高压使文人们谨小慎微 , 不敢 公开写针砭u 弊的政 寸 治讽 刺诗 。 是 在 民间 . 但 讽刺 的 范 围和讽 刺 诗 的主 题 都空前广泛。 讽刺 传统在 中国源远流 长 , 中国 占典 诗歌精 是 神 的 重 要 内容 , 诗 歌 的 草 创 期 及后 来 的 很 长 时 期 在 内, 中国诗歌 比西方 诗歌更重视诗的社会功利性 , 诗 的讽 刺 功 能更 受 重 视 , 至 比抒 情 功 能 更 早 地 被 视 甚 为诗 的 主 要 功 能 , 的 “ 观 群 怨 ” 的 问 世 远 远 早 诗 兴 说 于“ 诗缘情 ” 。 说 但是 , 刺诗 的生态环境 却没有西方 讽
上很 多丑 角人物插科打诨 的常常是 自嘲的讽刺诗 , 嘲世的诗也常常 出现在戏台上 。讽刺诗的风格由过 去“ 经国之大业” 的严肃庄重转化为既讽刺又娱乐的
轻松甚至调侃 , 即讽刺与幽默结缘 , 讽刺诗也走出象
芽塔来到贫 民窟 , 贵族性减少 , 民性增加 , 平 由阳春 白雪的艺术转 化为雅俗共赏甚至下里 巴人的艺术 , 贵 族 的格 律诗 转 化 为 具有 格律 不 再严 谨到 呆 板 的程
度, 文体 的解放导致 了创作的 自由, 讽刺手法增多 , 讽刺的辛辣程度 也有 提高 , 有的甚至打破 了温柔敦 厚、 谑而不虐 、 怨而不怒的中庸传统。 如睢景臣的《 高 祖还 乡》 颇有蒲柏讽刺诗的风格 , 幽默 生动 、 泼辣诙 谐地揭露 了汉高祖刘邦的流氓无赖本相 。散 曲的出 现 , 中国的讽刺诗艺术推 向新的高度。历代散 曲 将
那样 良好 , 常常受到意识形 态的挤压 。 即中国虽然一 直都有讽 刺诗 , 却没有建构起有利于讽刺 诗 良性 发 展 的 意识 形 态环 境 。 有形 成 健 康 的讽 刺 。 阳 没 艾化 写 春 白雪讽刺诗
的诗 人通 常是公 众的代言人 。 诗常常 成为诗 人经世致用的工 具 如斯威犬特所言:人在 “ 写 讽 刺 作 品 时 定 下两 个 日的 , 中一 个 没 有 另一 个 其
那 么崇高 . 这就是视讽刺为作家的个 人满足与快 乐 另 一 个 目的是 一 fl 1关心 公 益 的精 神 , 促 使杰 f 它
… …
家, 大多是落 魄江湖 、 生于 民间的失意 闲散之士 , 如 《 金元散曲》 所收录 的曲家 , 具有隐逸 思想的多达三
分之一以 上。 他们却常有“ 归而不隐” 的心态 . 渴望兼 济天下的入世理想与不得不独善其身的生存现实的 尖锐矛盾, 加剧 了不 满 现 实的 “ 骚感 ” 他 们生 活在 牢 , 民间, 能够真实地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假、 、 , 丑 恶 更 激发了他们针砭时弊修正恶习的创作欲 。元代的讽 刺诗 人们不但 嘲讽历 史, 也讽 刺现实 , 产生了大 量 “ 为时 ” 作 的现 实 之作 。 张 鸣 善的《 双 调 > 合 而 如 < 水仙 子・ 讥时 》“ :铺眉苫 眼早三公 , 裸袖揎拳 享万钟 , 胡 言乱语成时用 。 大刚来都是哄 。 英雄谁是英雄? 说 五 眼鸡 岐 山鸣 风 , 两头 蛇 南 阳卧 龙 , 三脚 猫 渭水 飞 熊 。 ” 通 过 对 己成 定论 的 正 派 历 史人 物 的 反讽 , 烈地 讽 猛 刺了美丑颠倒 、 良莠不分的用人制度和正 不压 邪的 黑暗现实 。 在此之前 , 借古讽今是文 人讽刺诗 的一大 讽刺手法 , 却总不敢违背历史。 这首诗 明确地表现 出 对人为的历 史的怀疑 , 对历史英 雄的无情嘲讽 , 连一 向被历 史塑造为鞠躬 尽瘁的贤臣 , 在官方和 民间都 得到承认的诸 葛亮也被诗 人视为“ 两头蛇 ”还有 什 , 么讽刺要“ 止乎礼义 ” 的呢? 到 了 明清 时代 , 由于 市 民文 化 的勃 兴 。 英 文化 精
的代 表 文 人 , 别 是 科 举 场 上 失 利 的 才子 文 人的 媚 特
出 人物 尽 其 所能 去修 补 法会 的缺 陷 。[] 12能 登 ”3 】) 大 雅 之堂 的 中 国讽 刺诗 人和 有稽 可 考 的 中 国讽 刺 诗 作 品 的创 作 目的大 多 属 1后 酱 , 无论 是 《 经 》 的 诗 中 佚 名 之 作 以及 后 世 的有 名之 作 , 多都 是 为 _ 补 很 l r修
社会的缺陷而匡扶礼义 、 l 民。缺少看破红尘 、 济f拯 i = 冷 眼 旁观 的 “ 嘲 ”更 多 的 是 有积极 的 人生 态度 , 冷 , 缘
情 而 发 的“ 讽 ” 除 了政 治大 动 乱等 特 殊 时 期 以外 , 热 。
讽刺诗 人大都在“ 怨而不怒” 地创作 , 大都有“ 温柔敦 厚 ” 人品 。 的 带有 漫 骂 色彩 佃 浓郁 火 药 味 的讽 刺诗 通
常受到 习惯“ 含羞
草 ” 式生存方式的中 人种 源远流 1 长的诗 歌 建 立起 来 的教 化功 能 传统 和诗 的审 美 习俗 等诗歌秩序的抵制和厌弃 。中国讽刺诗 人喜欢通过
讽 刺 来 改 良社 会 , 读者 采 用的 却 是 “ 教 于 乐 ” 对 寓 的 说 服方 式 。 刺诗 人也 尽 力通 过 嘲 笑 、 蔑 、 怒 、 讽 轻 愤 憎
恨等各种情绪 来激发读 昔参与讽刺与谴责。由于中
国文 人分 为兼 济 天 F 的举 子文 人和 独 善 其 身的 才子 文 人 , 者 居 庙 堂 之 高 以社 会栋 梁 自居 时 时 想 改 良 前 社 会 , 者 处 江 湖 之 远 以:: 良心 f足 总 以 为世 人 后 H会 ]
俗 , 日常生活中出现雅俗大合 流现象 , 在 市民生活的 审 美情 趣得 到 前 所未 有 的重 视 . 刺诗 的道 路 更 渐 讽 广阔 , 刺 手 法 被 广 泛 用于 诗 歌 创 作 巾 , 戏 曲 、 讽 在 小
说 创作 中也大 量 使用 , 特别 是 在 散 曲中 广泛 运用 。 无
皆浊我独清 两种极端的生存方式形成 渭分明的 两 种极 端 的讽 刺 方 式 ,f 太宽 容大 度 , 昔异常 地 I者 1 『
敏感 、 醒悟 、 寂 、 : 偏 l . I 孤 怀 - 见 在强 火 的 意 i 形态 的 仃 j _ _ l
压迫 下不 得不 明哲保 身 地活 着 。讽 刺的 一 日的 足 “ 般
9 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以最 中庸 的态 度 鼓 动起 最大 的 义愤 …… 为 使作家 的
讽刺对其读者具有影 响, 保持 不 偏 不 倚 是 必要 的 。 ” []P1) 3(l2西方 讽 刺诗 人的这 种 “ 而 不 怒 ” 创作 观 怨 的
堕 落 。 [3P 3 ” 5 (3 )
在 中 国 民 间 , 刺 在 人 们的 日常 生 活 中更 多 是 讽
一
种 自我 取 乐或 者相 互 取 乐 的处 事 的实 用艺 术 。在
在受 “ 柔 敦厚 ” 中庸 之道 ” 儒家 处世 传 统影 响 温 和“ 的
中国 , 长期 存 在 只要 不 谈 国事 就有 言 论 自 由的现 象 , 统 治 者 甚 至 采 用 愚 民政 策 鼓 励 百 姓 及 时 行 乐 甚 至 “ 里 斗 ”来 消解 与 官府 对 抗 的 民众 势 力 。 窝 , 民间一 些 文 人 也 因为 爱 国不 成 救 民无 门而 自甘 堕落 , 生 梦 醉 死。 因此 , 为个 人 的满 足和 快 乐而 作 的讽 刺诗 在 少 有
的中国讽刺诗 人的创作中更加 明显。虽然一些中国 讽 刺 诗 人也 异 常 地敏 感 、 醒悟 、 寂 、 有 偏 见 、 怨 孤 怀 既 也怒 , 但是为了让 同样崇尚“ 温柔敦厚” “ 、 中庸之道 ”
的 中 国读 者 接 受 , 只好 放 弃“ 也 愤怒 出诗 人 ” 旧论 , 的
“ 怨而不怒” 地显得知书识礼和文质彬彬 , 在创作时 较中庸和 明智 , 保持一
种 比他表面精神更平和的明 哲保身的心态 。 即使“ 怒而争” 也借助“ , 陷与谐” 在讽 刺作品中掩护 。中国文人惯用的“ 温柔敦厚”“ 、 中庸 之道 ” “ 、 穷则 独 善其 身 , 则兼 济天 下 ” “ 达 、 淡泊 明 志” “ 、 明哲保身” “ 、沉默是金” 的生存方式也妨碍了 诗 人“ 怒而争” 的情感的顺利宣泄 , 缩短了理想与现 实之 间 的差 距 , 弱 了讽 刺 的社 会 弊端 , 减 加上 中国 长
期处 在 政 治 高 压 的 极权 统 治 中 ,文 字 狱 ” 起彼 伏 “ 此 经 久 不衰 . 盼望 以诗 取仕 的文 人 们 只好 “ 明哲 保 身 ” ,
清规戒律的民间生活 中大量产生和广为流传。揭露 “
愚蠢 与 谴 责邪 恶 , 是讽 刺 领 域 的两 个 中 心 , 正如 一 个 椭 圆 曲线 上 的 两 个 焦 点 , 讽 刺 即 在此 焦 点 之 间 变 而 来变 去 。 或者 轻 率 , 它 或者 认 真 ; 者浅 薄 无 聊 , 者 或 或 寓意 深刻 ; 粗 俗 、 忍到 优 美 、 致 . 有 尽有 。它 从 残 雅 应 既可 单独 运 用 , 可与 独 自、 话 、 也 对 书信 、 引语 、 事 、 叙 行为描写、 人物刻 画、 寓言 、 幻想 、 模仿 、 滑稽、 滑稽模 仿, 以及 它 所 选 择 的 任 何 其 他 的表 现 手 法 联 合 运
用。 而且 , 借助所运用讽刺系列的所有语气 , 如诙谐、 嘲笑、 反语 、 苦 、 嘲 、 挖 冷 热讽 、 讥讽 与 谩 骂等 , 形 式 其 可谓是 千变万化 。[3P ) ”3(7这是 麦 尔维 尔 ・ 拉克 克 研究 了西方众多的讽刺诗后 , 文学类 型研究》 在《 中 论 及 他 所谓 规 范 的 讽 刺 诗 的 讽 刺 种 类 时 作 出 的 概
括 。这 个概 括 有助 于 理 解 中 国谴 责 邪恶 的讽 刺诗 受 到理 性 的 、 利欲 较 强 的文 人喜欢 的 原 因 。 然 民 间 功 虽 生活 中也有 谴 责社 会 丑 恶 、 讽 人间 不平 的 讽 刺诗 , 讥 而且 这 类 针 砭 时 弊 的 讽 刺 诗 比文 人 雅 士 的更 辛辣 , 敢怒 敢 争 。但是 追 求 实 用生 存 的 平 民百 生更 喜 欢 揭 露 愚蠢 的讽 刺诗 , 刺对 象 更 多是 人 的愚 蠢 及 弱点 , 讽 是为 自我满 足 和快 乐 而 创 作 , 有讽 而 不怨 , 而 不 具 怨 怒 、 而 不 虐 的特 征 , 多 具 有 游 戏 性 , 谑 大 文字 游 戏 的 成分 多 于讽 刺 。 德 莱登在 《 讽 刺 》 论 中说 :骂 人为 无 赖 与恶 棍 是 “ 何等 容 易 , 且 又 措辞 巧 妙 ! 而 但将 一个 人表 现 得象 一 个傻 瓜, 一头 蠢 驴 , 一个 歹 徒 , 又 不 用 这 些 骂 人 或 而 的称 呼 , 又是 何 等 困难 ![3P t) 中 国 , 人之 间 ”3(tO在 文
即使
敢怒也不敢言 , 也不敢过多地使用讽刺 . 讽而有 怨也不得不言不 由衷 , 只能在“ 诗可 以怨” 的礼义下 怨而不怒、 怒而不争 。因此中国缺少专 门的讽刺诗 人, 写讽刺诗的诗 人大多温柔敦厚地呈谦谦君子状 , 辛辣的讽 刺诗 多佚 名之作 , 而有怨、 讽 怨而不怒、 怒 而不争 成为 中国文 人讽刺诗的主流 , 中国的文人讽 刺诗鼓 动读者起来讽刺与谴责社会的大多是嘲笑 、 轻蔑的情绪 , 愤怒 、 憎恨的情绪较少 。 “ 温柔敦厚 ” 的做 人方 式赋予 了中国文 人如同
“ 后 一 步 天 地 宽 ” 自我 麻 醉 式 的 宽 容 和 忍让 , 退 的 为 了维 护 文 人倾 慕 的“ 荡 荡 的君 子 ” 象 , 求 文 品 坦 形 追
与人品的和谐统一 , 一些文人尽管有怨有怒 , 欲生讥
讽 , 不 敢 当 “ 戚 戚 的 小 人 ” 只得 压 抑 自 己的情 也 长 , 感 。如 果 尽情 讥讽 , 中生 怨 , 中有怒 , 中有争 , 讽 怨 怒 往往 被 人视 为 有 失 君 子 风 度 心 胸 狭 窄 , 至 被认 为 甚
尖刻无聊 。中国文人的独善其身修身养性也常常是 “ 天理 、 人欲 ” , 于激 情 的愤 怒情 感 不敢 毫 无 存 灭 的 属
有“ 文人相轻” 的说法 , 但文人常常是在心里相轻 。 文 人常有“ 为人且说三分话 , 未可全抛 一片心” 圆滑 的 处事 方式 , 言语 上 是 相 当宽 容 的 。 在 普通 百 姓纯 朴 善
良, 具 有宽 容 心 。 因此 , 刺 人的 愚蠢 的讽 刺诗 在 更 讽 中国 民 间大 多是 善意 的嘲 讽 。 人之 短 、 刺 人 的心 揭 讽 理 缺 陷 在 中 国本 是 不 道 德 的 , 是 讽 刺 者 都 是 善 意 但 的讽 刺 , 而 不虐 地 追求 谐 趣 , 谑 可以缓 和 人与 人之 问 因生 存竞 争 而 产 生 的 紧 张 关 系 , 了一 种 有 助 于 改 成 善彼 此 关 系的 幽默 。 因此 受 到 民 间百 姓 的喜 爱 , 活 生 中 的 文 人 们也 乐 此 不 疲 。如 刘 勰 在 《 心雕 龙 ・ 文 谐 隐 》 :夫 心 险如 山 , 说 “ 口壅若 川 , 怒之 情 不 一 . 怨 欢谑
遮饰地喷发 , 又相信激情太盛扼杀诗美 , 在创作讽刺
诗时更 不敢爱憎分 明地“ 、怒” “ 。唯一有的 怨”“ 、急” 是苦笑式的谐 , 用谐来缓解紧张情绪和解脱悲哀愤 怒, 自欺 欺 人地 给 自以为 应 该 是 处在 社 会 生 活 的 中
心 , 际常 常是 生 活 在 边 缘 , 实 自己也 时 时 感 慨 “ 无 百
一
用是 书 生 ” 自己 台阶下 。 的 因此 中 国文 人在 私 人生
活 中 的 自嘲 诗 很 多 。如 胡 适 在 《 白话 文学 史 》 中说 :
“ 陶潜与杜甫都是有诙谐风趣的人 , 诉穷说苦 , 却不
肯抛 弃 这 一 点风 趣 。 因为 他 们有这 一 点说 笑 话做 打 油 诗 的 风 趣 , 虽在 穷饿 之 中 不至 于发 狂 , 不至 于 故 也
10 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之言 无 方 。 ……谐 之 言 皆也 , 浅 会 俗 , }笑 也 。 辞 皆兑 昔 齐 威酣 乐, 淳 于说甘 酒 ; 襄宴席 , 宋主 赋《 故 楚 而 好
色 》 意 在 微讽 , 足 观者 。 …魏 晋滑 稽 , 相驱 扇 。 ; 有 … 盛 遂 乃应 踢 之 鼻 方 于 盗 削 卵 , 华 之形 比于 握 舂 杵 。 张 ” []P7—28人有 善 恶 天 性 , 刺 人 的 心理 缺 陷 的 6(26 7) 讽
—
—
因 为 我 们也 无法 避 免 人类 的 局 限性 。[]P 5) ”7(16
这 类 自嘲 和 嘲 人 的讽 刺 诗 有 的 单 纯 是 为 了快 乐 . 目 的是 使 人在 笑 声 中得 到 审 美 愉 悦 , 在无 奈 的 生 存 环
境中保持心理的健康 , 增强与生存挫折 斗争的信 。
参考 文献 :
讽刺 诗 出 于 人 的恶 的天 性 , 是 恶的 成分 有 所轻 化 , 但 创 作 和 欣 赏这 些 诗 时 人往 往 有 一 种 心理 的 优 胜 感 ,
[ ][ 1 古希 腊] 亚里 斯多 德、 贺拉 斯. 诗学
译. 北京 : 人民文学 出版 } 1 6 . 土. 9 2
诗 艺L . M] 罗念生
同时也伴有人天生的同情心。这类讽刺诗可 以归入
“ 笑 ” 范 畴 , 人 们在 E常 生 活 中为 了 改 善 人 际 玩 的 是 t 关 系进 行 的善意 的 嘲讽 活 动 , 中“ 的成 分较 少 , 其 刺” “ ” 目的更 多是 为 了“ ( 玩 ) 笑 ” 好 笑 ) 讽 的 玩” 好 与“ ( ,
[ ][ 2 德]Ⅱ ・ 斯. 向接 受 美学 E . 姚 走 M] 周宁 、 元浦 译. 金 沈
阳 : 宁 人 民 出 版 社 . 7 辽 18. 9
[ ]阿瑟 ・波拉 德. 3 论讽 刺 [ . 谦译 . 京 : 仑出版社 , M] 谢 北 昆
1 2. 99
[ ]夏传才 . 4 中国古 『文 学理 沧名筒 今译 [ . 弋 M] 天津 : 开大 南
学 出版社 ,95 18.
具有谑而不虐的特点 。玩笑中的主要 人物哪怕他是 “ 自己性欲 、 贪婪或弱点的牺牲品 , 也常常是我们之中
的 一位 可 怜 人 。他象 一 只苍蝇 那 样被 复杂 的情况 给 网住 , 了解 脱 自己而 常 常 用 一 些 不正 当 或 不适 当 为 的 手段 。 们别 那 么立 刻就 去 严 厉地 谴责 他 , 一些 我 讲 这 类笑 话 吧 : 们仅 仅 去笑 他 , 着宽 容看 着 他出现 我 怀 矛盾、 荒谬 与奇 谈怪 论 , 且 想办 法把 这 些难 以接 受 并
[ ]朱 光潜 . 光潜 美学 文 集第 2卷 [ 一 h海 h海文 艺 5 朱 M]
出 版社 ,9 2 1
8.
[ ]祖 保 泉. 心雕 龙 解说 [ ] 6 文 M .台肥 : 徽 教 育 出 版 社 , 安
199 、 3
[ 3[ ] 7 美 s・阿瑞 提、 创造 的秘密 [ . 岗南译. 阳 : M] 钱 沈 j 工宁
人 民 出版 社 ,9 7 18 .
的情况变成为少许的幽默 。玩笑 中的主要人物就是 我 们 之 中的 某 一 位 。 我 们 笑 他 也 就 是 笑 我 们 自己
[ 责任编辑
高杰]
on t o c lc r c e f t e Ch ne e I o c l he I ni a ha a t r o h i s ni a r r
Po t y a h e t r ni a e r e r nd t e W s e n I o c lPo t y r
W A N G e K
(D p rme t f hn s i r tr n a g a e B in r l i ri . ej g 1 0 7 , hn ) e at n ieeL t au ea dL n u g , ej gNo ma v s y B in 0 8 5 C ia o C e i Un e t i
Ab t a t I o ia o t y i n i o t n t l fp e t y i h rd s r c :r n c lp e r a mp r a ts y e o o r r n t e wo l .Th r r h a tl y i c u i g s e e a e t e s me u i t n l d n i t a h n n n e t i me ti i e e io ia o t y a d t e W e t r r n c lp e r e p ia l n m a i g c c i g a d e t r a n n n Ch n s r n c l e r n h s e n io ia o t y, s ec l i k n p y f o f t e wo l t e o h r p r o n l s l. Bu h r r n if r n e i h r n c lc a a t r o o lo h r d, h t e e s n a d l m e f i t t e e a e ma y d fe e c n t e io i a h r c e f t e Ch n s r n c lp e r n h c t m r n c l o t y Th e s n i h tt e t i d fp e r a h i e e io ia o t y a d t e W s e io ia c r . e r a o s t a h wo k n s o o t y h s p
b e i ig i ifr n e c lu e Th r n ft eW e t r r
nc lp er s wrte ie ty Ti r n f e n l n n dfe e c ut r . eio y o h s e n io ia o ty i v it n d r cl . l io y o e
t e Ch n s r n c lp e r sw rte n i c l . h i e e i o ia o t y i it n i d r ty e K e r s io i a o t y; u t r ; t l ;r n c l h r c e y wo d : n c lp c r c l u c s y e io i a a a t r r c
1 0l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