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歇天青风声遒
石鼓山中暮色稠
阳关三叠襟古意

阙台铜鼓塬上秋
青铜国宝,破土重生
青铜器出土时往往充满了生机和神秘,也使人们对远古文明产生深深的震撼。因此,青铜器博物院应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力求用古朴大气、造型凝重的建筑气质体现远古文明的内涵。
青铜器博物院与石鼓山生态文化公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石鼓观台”遥相呼应,但又各不相同,各自承载着不同的功能。石鼓观台着重体现石鼓文化,青铜器博物院抽取青铜器破土而现,横空出世的场景的作为建筑创作的主题。
高台门阙,青铜厚土
中国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中庸思想,方正整齐、左右对称,中轴线的地位尤其突出,体现了“秩序”的概念。博物馆设计采取一系列历史传承特征的建筑空间表达传统建筑设计理念中的“秩序”。
1.堆土高台——堆台自商朝便已成为建筑主要的表现手段,至今仍有大量高台建筑遗存,而博物馆用地正好为台地,高差较大,适合结合景观做连续的高台表现,同时高台建筑体现的宏大深远与厚重威严,正符合青铜器博物院的内在要求。设计从山脚下开始,在控制建筑高度与协调山体尺度的前提下,以多重台阶和多层体块的层层递进来体现传统的高台建筑形象,力求塑造出历史的凝重和博远,同时近百米长的高台序列也丰富了参观者的游览路线和深刻体验。在高台之上回首俯瞰波光粼粼的渭河和山体横亘如带的宝鸡。
2.入口门阙——阙是我国古代设置在宫殿、城垣、陵墓、祠庙等大门两侧,显示地位尊崇的标志性建筑物。阙门起源于周代,历经汉唐延续至明清。宝鸡是“周秦王朝发祥地”,设计采用周秦阙门的形制,在青铜器博物院前区设有阙门,门阙以三层递进,形成序列空间,导引着参观者向上走进博物馆。阙门造型简练古朴,将黄土高原的窑洞形式引入其中。
3.覆土建筑——陕北窑洞是我国最早的覆土建筑。设计中运用这一元素,在博物馆主体墙面设计中采用接近土坯墙的材质和色彩,使用福建的黄色天然锈石板材,每一块面材的色彩不一,斑斑驳驳,极尽沧桑。覆土屋面设置绿化,建筑基座犹如黄土中生长出来一般。
4.青铜文化——位于博物馆中心的椭圆形大厅外墙面采用带有饕餮纹饰的青铜板饰面,在黄土高台的衬托下,超高超大超尺度的青铜屋面向茵湘河方向倾斜,如破土而出的青铜器般气势非凡。条带状的青铜器纹样作为装饰纹理镶嵌在博物馆主体的墙面上部。
5.类三合院——中国传统的多重院落空间组合在博物馆前区的凹字形室外空间中加以改良变化,近百米长大台阶从敞口处穿插进来一直延伸到前厅门口,共有三个类小广场形的休息平台连接台阶,既是休息平台又是景观平台,类院落空间效果独特。
项目名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设计师:张华
建筑面积:34000平方米
设计单位: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张华工作室
设计团队:张华 王倩 黄南北 孙晴雯 刘婷 婷 翟相涛 李倩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