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就是人们长期以来使用的,约定俗成的,有着特定含义、结构,形式固定的词组成或短语。成语包含了透彻完整的思想内容,寓意深刻,生动形象,简练明了,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
成语源远流长,多有来历,是人们对周围客观事物长期细致观察,反复认真琢磨的结晶,有相当一部分包含丰富的科学知识,其中当然也包括化学知识的领域。距今50万年至100万年前,我国祖先开始利用火,这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也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化学变化的开端。从此以后,制陶、冶金、造纸、火药、酿酒等一系列与化学反应密切相关的技术相继出现,在距今4000多年前,人们又创造了中国文字。当时,人们通过偶然接触到的化学变化,逐步了解利用,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相当一部分与化学相关的成语而流传至今。
点石成金
黄金在古代时,是作为财富的象征。历代都有一些梦想点石成金的人,如刘安、汉武帝、王莽等,这些人组织了一大批人才,耗费大量的时间、资金用于炼金术。《史记》记载:“而事化丹砂,诸药齐为黄金。”“抱朴子”记载:“神丹既成,不但生长,又可以作黄金。”那些在当时是称得上是一流的化学家,企图利用当时已得到的各种物质,如铜、铅、铁、锡金属,丹砂、雌黄、硝石、矾石等各种无机化合物,统称“五金八石”,在炼丹鼎中,通过采用加热、蒸馏、升华等化学过程,将低贱的金属点化为黄金,当然,最终除了得到一些锌铜合金,色如金而无金几天的“伪金”,几乎一无所获。
从今天的观点看,他们那种经过人工处理,改变物质的性质及结构的思想是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的,炼金术所依据的天然物质随着时间的延续,自然朝着自我完善的的方向转化的“自然进化论”,是一种非常革命的思想,现代的化学工业无不是由各种各样千变万化的化学反应构成的。实际上,现代的化学家已经通过人工核反应,用快速中子轰击汞原子得到金,实现了古代炼金家数千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
语源:刘向《列仙传》“许逊,南昌人。晋初为旌阳令,点石成金,以足逋赋。”
原意:传说中古代方士的一种法术。
现意:比喻把别人不好的文章改为好的文章。
沙里淘金
金是一种稀有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5%左右,分布稀落,主要来源为山金及沙金。山金夹在岩石和矿石中,含量极少,提取极为困难;沙金本也是山金历经千百年来的风吹雨打,被冲入江河,与沙一起沉积成矿床,通常每吨沙中约含金3~10g。从古到今,人类都是采用沙里淘金的方法开采黄金,即用重力选矿法,利用黄金与沙子的比重差异,用水反复陶洗得到,过程异常艰苦,收获甚微。
金,柔软金黄,熔点1067度,化学稳定性高,不易被氧化,历来成为财富的象征,古代常常作为流通货币,至今仍被许多国家作为金属硬通货币储备。
唐朝诗人刘禹锡有一首诗,生动地描述了“沙里淘金”的艰辛: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王候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拾妻金。
语源:王谠《唐语林·赏誉》“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玉,皆得其精粹。”
原意:从沙里淘出黄金。
现意:比喻从大量的材料里剔出糟粕,选择精华,有时也用来形容做一件事情十分困难,用力很大,而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