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版凿壁偷光 “凿壁偷光”不靠谱

小时候住在城里,时常停电,我就点蜡烛照明;寒暑假去乡下,根本没有电,我看见爷爷奶奶点油灯,有修长的玻璃罩,拧一个旋钮,灯芯还可以伸缩,以控制火焰的亮度,颇有些精致。不过大多数油灯却很粗糙,用一个墨水瓶制成,连上一根浸油的纸灯芯,想加大亮度,只能用钳子将灯芯钳出来。最重要的是灯油,乡下人普遍称之为“洋油”,烧的时候,在火焰上方会升起一缕黑烟,那叫煤炱。坐在这种油灯下看书,看久了,眼睛肯定吃不消,被熏成近视。

  
  不过这比古代已经好多了,古代的灯油都是用菜籽油、桐油,火焰要弱得多,煤炱要浓得多,在这种灯下看书,眼睛近视的年龄要提早很多。当然,有钱人家可以点动物脂膏,而且不限盏数,火焰很亮,但和现在的电灯相比,也差了十万八千里,只是万点晶莹,看着浪漫些。
  其实,就算菜籽油和桐油,一般人家也是舍不得点的。古代人照明,除了薪柴、油脂、蜡,还有用萤火虫的。东晋时有个叫车胤的人,自幼聪颖好学,因家境贫寒,无油点灯,夏夜就去捕捉萤火虫,装在囊内,用以照明读书,最后成了饱学之士。但我一直有疑问,小时候在乡下,就效其法,在傍晚专门去捕过萤火虫,很多,装在玻璃瓶内,绿光闪烁,很童话的感觉,但一吹灭油灯,屋子里就黑漆漆的,只见一簇鬼火晃动,把鬼火凑到书页上,根本一个字都看不清。我于是想,这种故事,恐怕是不靠谱的。后来听人说,康熙皇帝早就这样试过,让宫里的太监宫女抓了一堆回来,结果是,根本不可信。现在彻底明白,古代很多励志故事都是瞎扯,比如那个“凿壁偷光”,你把人家墙凿个洞,人家不跟你急?所以,车胤的故事,一定是他自己或者其他文人瞎编的,写史书的人一听,满满的都是感动,也不去实践一下以验真伪,就这样不负责任地帮我们流传下来。
现代版凿壁偷光 “凿壁偷光”不靠谱
  其实读古书,发现更多的还是借助月光照明。满月的时候,确实亮度还是不错的,比萤火虫起码强五倍。唐宋诗词里常写,妇女们习惯月下浣衣捣衣,就是因为月光亮度不错,且不花钱。我小时候,妈妈也常趁着月色,在屋后池塘里洗衣服,情况是一样的。
  但满月时不常有,而且月亮出来有一定的时刻,怎么办呢?据古书记载,他们还经常借助星星照明,听起来有些荒诞,但确实是这么说的,当然不是一般的星,而是一种叫“景星”的星,《白虎通义》说:“景星者,大星也。月或不见,景星常见,可以夜作,有益于人民也。”意思是月亮或许不是经常能见到,但景星是永远勤勤恳恳,悬在天幕上的,可以给人民夜间劳作提供照明。
  当然,借助月亮和星星那点亮度,只能干点筑墙或者洗衣的粗活,织布这种就做不了,所以才有政策,把妇女们集中在一起,点一个火把,晚上共同劳作。那时的平民太苦,一年到头累死累活种粮食,除了交税和自己吃喝,其��剩不下多少,如果不自己织点布,恐怕就要衣不蔽体了。而白天的时间全部拿来织布,按照一家五口人计算,一年平均两套新衣,所织的布匹也不够做十套衣服的,要想全家人都能在年末换上新衣,必须得把晚上时间用上。所以,如果你穿越到古代去,所见的古代平民,恐怕不少都是近视眼,你以为他们很博学,其实他们都是文盲。
  (摘自《深圳商报》 图/黄文红)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7151/484532131202.html

更多阅读

转:《侯卫东官场笔记》:一本现代版的“官场现形记”

《侯卫东官场笔记》:一本现代版的“官场现形记”文祝和平写题目时,我犯了下难,本想叫官场版的《士兵突击》,但我觉得这有抬举《士兵突击》的嫌疑。从我犯难的踪迹上,想必你已经知道了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内容。  没错,这是一本现代官场的

女性心理学:你是现代版灰姑娘吗?

译者: Lucille_原作者:CHERILYNN VELAND, LCSW, MSW发表时间:2015-04-15摘要:现代很多人不是穿着水晶鞋和舞会礼服的灰姑娘,而是每天干活到精疲力竭的那个灰姑娘…许多女性的生活简直是最著名(也是最累人的)的女性角色之一—“灰姑娘”的翻

女人三从四德及现代版三从四德 老公说女人要三从四德

女人三从四德封建女子遵守的三种道德关系和四种德性。“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仪礼 丧服子夏传》“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官九嫔》妇德谓贞顺(品德)妇言谓辞令(辞令)妇容谓婉娩(仪态)妇功谓丝炱(手艺)现

声明:《现代版凿壁偷光 “凿壁偷光”不靠谱》为网友昨夜西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