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中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5-0210-01
教和学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他们既相互依存,又独立统一。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就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本文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素质的提高以及培养学生主体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1.创新教学方法
1.1 创设情境,体验数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对新的知识的联系、理解和学习,将教学内容放在一个创设的情景中,能够是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使学生认识到在这种学习情境中,同学们比较容易进入学习状态,逐步进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示和交流。
1.2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观察、实验、模拟、推断、计算、交流等活动的综合过程,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寻求规律的能力。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开拓学习思路和视野。
1.3 动手实践,培养创新。学生的发展总是和自主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充足的讨论和交流,并培养其动手能力,组织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2.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抓住学生的心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激发学生内在的驱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感受力,让学生有新鲜感,好奇心.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该像一部好的电视剧一样,有一个好的开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进展,有一个让人回味无穷的高潮,有一个完美的结局.这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例如,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说见引导学生,设置以下问题:我们面前的桌子,黑板,粉笔盒,讲台,门,窗户都是几何图形.你们可知道为什麽门要有两个合页?这样既让学生觉得自己就生活在几何世界里,又使其产生悬念,激发学习几何的兴趣.抓住了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是培养兴趣的关键环节.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创设课堂情境,给学生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有好奇而达到求知的目的.把所要解决的问题不直接讲述给学生,而是把前提条件交代给学生,然后提出疑问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经过思考,刨根问底,得出结论,这样就把师生的思维活动联系在一起.师生向同一个方向思考,一起去探索,去模拟,去证明,去再现知识的发展过程.
3.有效师生互动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3.1 创设情境,提供互动探究的条件。要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对于教学情境的选择,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选择的教学情境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或能成为新知识生成的感性材料,或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或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其次,教学情境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倍感亲切;其三,教学情境是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这样的主题学生愿意参与讨论,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有见解可发表。
3.2 把握良好的师生互动的时机。在需要探究时进行互动。心理学表明,人对"一知半解"的事物更容易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课利用学生的之一心里引发互动。如"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教学,学生在分析角是由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所截形成时是个难点,我引导学生从形式上观察他们与英语字母能否有一定的类似点,设计了一下互动过程:猜一猜∠1与∠2是同位角,它们类似于哪个英文字母?学生就在下面与同桌,小组内仔细观察,大声讨论各抒己见。很快他们就得出结论:同位角的图形特征--在形如字母"F"的图形中有同位角。发现了这个小窍门,他们就很快得出:∠1与∠2是直线AB,CD被直线P所截形成的。同理:他们也很有兴趣的得出:内错角形如字母"Z",同旁内角形如字母"N"。对他们快速正确的找出符合条件的角以及是如何形成的,再此利用学生对知识的疑惑"一知半解",设置了有趣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4.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5.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活动具有促进作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顽强的意志能促进数学创造,甚至可以弥补智力上的不足;而不良的态度和习惯则会阻碍和干扰数学学习和创造。许多人有较好的智力因素和学习条件,但没有成才,就是因为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一个人的创造素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智力因素承担着加工和处理知识信息的任务,非智力因素在创造过程中起着动力性作用。从培养人才来看,只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才会产生高的创造效应。我们在教学中应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育人因素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培养,自信心和顽强意志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肃认真的作风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数学创造教育的目的。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到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各起多大作用,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应该明确非智力素质也是教育的对象。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更应给予高度重视。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中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9151/166931697778.html

更多阅读

声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中学数学教学之我见》为网友盘古帝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